蜻蜓FM打造音频综艺,推进在线音频内容重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蜻蜓FM一年一度的“423听书节”。相比往年听书节,蜻蜓FM今年在一系列优质有声书的基础上,突破原有内容品类,还推出了《傅菁:四分之一人生》、李静《静见》、《冯唐讲书》、冯仑《风马牛书房》四档重点节目,全盘布局具有音频属性的泛娱乐IP资源。
这是蜻蜓FM新十年规划中,“音频内容驱动”战略的第一枪,也是开拓音频综艺这个全新内容品类的首次尝试。音频综艺的新形式,是蜻蜓FM对音频内容一次大胆的探索。这也意味着音频平台在既有的流量之外,意识到了垂类内容的重要性。
音频综艺试水,打造更爆款的内容品类
《傅菁:四分之一人生》是蜻蜓FM推出的首档艺人成长陪伴类音频节目,特别采用了沉浸体验式音频效果,营造陪伴的真实感。18期的节目时间里,傅菁将以她前四分之一人生的成长故事为线索,从“见世界·诗歌与远方”、“见周遭·生活在当下”、“见自己·与内在对话”三大维度,分享有趣的成长故事和生活观点,传递正能量。
蜻蜓FM为傅菁量身打造这档节目,定位为年轻人的音频综艺节目,一改传统音频的固有形式,意在通过年轻化IP的取向突破原有圈层,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音频乐趣。
而李静主持的《静见》则是另外一个视角。作为传统电视综艺女王,李静用声音的方式直爽聊人生,解读当下年轻人关心的个人成长、精神世界、亲密关系、职场以及热点社会话题,分享她的观点与思考,让每一个听众都能从中汲取力量。
李静试图通过这档节目在蜻蜓FM平台上创作发声,传递新时代女性的洞察和思辨,重塑女性独立自主的个性形象。
与以往可视化的明星视频访谈不同,这两档节目让综艺走向音频,让综艺成为了一个可以听的新形式。
蜻蜓FM表示,这些音频综艺节目不是简单地将综艺音频化,而是从音频属性出发,结合艺人自身特点量身打造的节目;与以往知识付费节目强调知识性、获得感不同,音频综艺泛娱乐倾向明显,在使用户感到轻松的同时引发共鸣和思考;和当下一些讲述或对话类节目也存在一定差异,它具有创意性的故事主线,走的是精品化内容路线。
通过这样音频综艺的尝试,不仅将节目嘉宾原有的粉丝带到节目中来,而且尝试向年轻群体、女性群体提供更好玩的泛娱乐品类内容,突破了传统长音频固化的圈层,从而进一步改变音频行业渗透率低的现状。
初生的音频综艺更需要懂内容、懂语音表演的专业人,电视和视频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到做音频综艺,也可以给音频领域带来更丰富的内容生产视角。
这样的音频综艺节目不仅更容易打造音频领域的出圈爆款,而且还拓宽了传统音频的内容品类。
视频行业经历了UGC到PGC到专业的过程,音频平台也需要进行内容的迭代,创造一些内容领域的“新物种”。
自电台聚合、有声书、知识付费等品类陆续产生以来,音频内容始终面临缺乏“原生内容”的困境,音频内容的形态、题材需要进一步打开天花板,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而音频综艺或许就是通往“音频原生”、“持续打造爆款”目标的答案。
IP全盘布局,重塑音频内容价值
蜻蜓FM在《冯唐成事心法》基础上推出《冯唐讲书》,通过对作家冯唐系列IP的价值深挖,巩固原有圈层、提高黏性;同时还推出由企业家冯仑领衔的《风马牛书房》节目,邀请到王石、俞敏洪、洪晃、杨立华等数位跨界大咖参与其中,将多IP叠加产生放大效应,为爆款的产生提供更多可能。
通过打造音频综艺和系列IP开发,蜻蜓FM正在进行IP的全盘布局,逐渐建立起自身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也为主播拓宽了内容渠道。这实际上是蜻蜓FM“音频内容驱动“战略的一次具体实践。
更进一步的,垂类的精品化内容也能驱动更良性的商业化生态。蜻蜓FM在2021年初就已经率先实现会员全站畅听,进一步降低用户体验音频的门槛。音频综艺等爆款垂类内容可以突破平台限制,拓展站外生态,给商业生态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持续爆款、话题破圈的基础上,音频平台才能打造更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长音频是内容赛道上的最后一棒,它凭借获得用户使用时长迎来新的红利,辅以新能源车的内容前景,音频赛道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潜力。
但这个赛道上原有比拼平台与流量的逻辑已经不再适用,对于音频平台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原有流量的基础上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即内容的探索与重建。
在移动互联网的流量逐渐枯竭的浪潮下,用户的“听觉需求”也在不断进化。对于音频行业来说,其核心的竞争力愈发会体现在内容层面的竞争。因此,各大平台需要不断发力自制内容生产,打造多个类型、不同领域的优质节目内容,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内容需求。
对各大音频平台来说,当版权资源的竞争愈发激烈,依靠更多元的自制内容走出特色道路,才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