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最新快讯,36氪聚合所有银行理财相关的新闻快讯,并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资讯。
本次共找到 44 条【
银行理财
】相关快讯
市场走出低谷稳步回暖,超4000只产品净值翻红
据统计,一季度,产品净值持续修复,超过4000只理财产品净值回升至1元以上。不过,理财市场整体向好之际,权益类等高风险的产品净值波动仍然剧烈。受访人士认为,目前理财公司对权益投资的仓位把控相当谨慎,但长期来看,通过权益理财增厚收益是大趋势,理财公司应抓紧加强投研、人才等方面的建设。(上证报)
2023-04-14
保险产品搅动银行代销江湖
记者日前调研发现,近期银行代销的产品中,带有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持续走俏,部分银行代理的热门产品甚至需要“抢”额度。事实上,近年来,保险产品已悄然搅动银行代销江湖。2022年,多家银行代理保险收入同比取得较大幅度增长。同时,保险公司银保渠道成为业绩黑马,纷纷实现放量增长,相关业务加速发展。(中证网)
2023-04-07
理财产品再现提前“退场”
据不完全统计,华夏理财、交银理财、盛京银行、宁银理财等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近期宣布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是银行及理财公司在积极适应“真净值”所呈现的新市场特征,但也造成了部分投资者对机构产生不信任情绪。“提前终止产品能够帮投资者及时止损,避免后续更大伤害,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理财公司可为投资者选择更稳健的替代产品,创造更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一位人士称。(上证报)
2023-03-24
资金连续七周增配债券,“赎回潮”后首周净买入银行资本债
多家券商机构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3月13日至3月17日)资金净买入债券现券578亿元,这已是连续第七周净买入,七周合计净买入3447亿元。与此前持续增持同业存单和信用债不同的是,上周资金在“赎回潮”后首次单周净买入银行资本债。(证券日报)
2023-03-22
理财市场步入“正反馈”通道,资金连续6周净买入债券
资金仍在持续增配债券资产。3月6日至3月10日,资金净买入债券现券493亿元,连续第6周净买入,信用债和同业存单等是主要增配对象,二级资本债等则是减配对象。在受访人士看来,资金增配债券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随着资金大比例配置的信用债估值修复,产品破净率收窄,收益率回升,此前赎回的理财资金“返流”债市。二是子公司主动调整负债端产品结构,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等新型产品的大量发行稳定了负债端。(证券日报)
2023-03-14
部分实现“T+0.5”赎回到账
继部分理财产品“T+0”赎回受限后,为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体验,不少公司优化了部分理财产品普通赎回流程,推出了“T+0.5”赎回到账服务,将到账时间提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部分理财产品大额赎回通过普通赎回T+1到账,使原有的流动性优势消失,投资者可能会将目光转移至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等类活期产品上。同时会增大流动性风险,对于系统的估值和清算效率等各项流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证券日报)
2023-03-03
频降费,投研能力是关键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调降理财产品的相关费用已成为机构比拼的重要手段。2月以来,平安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招银理财等多家公司紧抓“开门红”窗口期,频发产品费率下调公告,包括降低销售管理费、取消短期赎回费等,甚至部分费用直接变为零。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公司应对资管行业激烈市场竞争,更好地吸引和服务客户的表现。未来投研能力或将成为公司安身立命之根本。(中证网)
2023-02-24
去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
据上海证券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2月17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底,市场存续规模为27.65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只,募集资金89.6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2022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证券时报)
2023-02-18
春节专属理财产品上新,低风险产品成主流
春节前夕,银行、理财公司借势上架春节专属理财产品,也有部分银行主推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保本的存款产品,期限大多较短,以满足投资者年终奖或闲置资金的理财需求。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进行春节理财时,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投资需求、资金流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也需关注产品的起息日。(中证网)
2023-01-19
新发产品募集升温,规模有望“回血”
“‘破净潮’逐渐退去,这段时间公司产品募集热度明显上升。”昨日,华东地区一位销售人士对记者说,临近春节,产品净值逐步回升,投资者信心也在恢复,从咨询赎回转向认购。与此同时,公司也调整了产品策略,更注重稳健性。市场预计,净值持续修复将提振投资者信心,规模有望回升。(上证报)
2023-01-11
公司展望2023年:降息降准可期,债市风险可控
近期,多家公司发布最新经济展望,看好2023年中国经济。对于债市,公司普遍认为债市风险趋缓,有利因素不断出现,高票息的信用债拥有配置价值。在货币政策方面,降息降准成为各家机构预期选项。交银理财表示,货币政策在2023年有望打开宽松空间。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大致平稳的M2增长,预计存款准备金率有0.5至1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上证报)
2023-01-04
公司出手自购,债券市场企稳可期
记者12月12日从多个信源独家获悉,近期已至少有3家公司通过自有资金购买旗下理财产品,部分公司还有望投入更多资金购买旗下产品。业内人士表示,公司自购旗下产品,一方面是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与投资者共进退。另一方面,理财产品达到了适合“入手”的时机。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认为,利率继续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债券市场企稳可期。(中证网)
2022-12-13
公司试水直销,意欲“多点开花”
公司正在持续多方面“修炼内功”提高竞争力,其中“试水”构建直销渠道便是尝试之一。截至目前,多家公司已打造或正在打造直销App。业内人士认为,直销渠道可以帮助公司节约销售成本、建立公司品牌,从而在构建体系化销售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不过,当下直销渠道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公司进一步发展还需多种渠道共同拓展。(中证网)
2022-09-15
存款利率整体走低,大额存单受青睐
目前各银行大额存单产品十分抢手,发售后甚至需要抢购。一位股份行理财经理说:“我行大额存单发售日是每周三早上8点半,额度很紧张,很快就会售罄。”另一位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称,此前未购买过该行大额存单的客户需先从其他银行转入一定金额,才能获得购买资格。业内人士介绍,大额存单由于额度大、期限长,利率往往比普通存款产品高一些,在存款利率、债券利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受到不少储户的青睐。(中证网)
2022-09-06
上市银行中报披露完毕,9家公司管理规模超万亿
随着上市银行中报披露完毕,公司截至6月末的管理规模已基本确定。据梳理,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24家公司中,已有9家公司管理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招银理财、建信理财管理规模分别达2.88万亿元、2.05万亿元。(中证报)
2022-09-04
子公司业绩现分化
据记者统计,截至8月27日,有16家子公司披露了上半年业绩。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多数理财子公司业绩实现正增长,赚钱效应明显。也有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出现缩水。从产品类型来看,固收类理财产品仍占主流,而含权类产品规模增速缓慢。在今年“破净潮”压力下,更趋于稳健安全的固收策略。(上证报)
2022-08-29
公司看好下半年权益类资产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农银理财、中邮理财、信银理财、南银理财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均超过100亿元,分别为1139.79亿元、296.01亿元、115.79亿元、100.45亿元。展望下半年,多家公司表示,当前A股估值已较为接近历史谷底,向下风险有限,未来估值有望继续修复,今年下半年将继续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并适时发行权益类产品。(中证网)
2022-08-22
子公司半年报显示:权益持仓收缩,业绩表现分化
子公司近期陆续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尽管依旧看好股市,但部分产品正在悄然降低权益类投资的占比。其中,信银理财穿透后的权益投资占比跌破1%,招银理财旗下多只产品权益类资产占比呈现收缩态势。最新数据显示,公司目前已发行的权益类产品共有22只,产品净值分化明显:有10只产品净值并未站上面值;也有多款产品表现较好,二季度净值大幅反弹。(上证报)
2022-08-17
市场新变化:交叉代销“不分彼此”,产品好卖是硬道理
近日调研获悉,多家子公司正在发力拓宽理财产品销售渠道,代理销售成为各家银行拓展理财市场的新方式,一些已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优先代理销售更有竞争力的他行理财产品。对于一些不具备理财子公司牌照的中小银行而言,代理销售同业理财产品更是寻求业务突破的一大途径。业内人士认为,今后,银行代理销售的产品风险收益将多元化。在此过程中,产品净值波动在所难免,厘清产品和销售方责任至关重要。(上证报)
2022-08-09
新规过渡期不足半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密集整改“打补丁”
现金管理类产品正迎来加速整改。多家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将对旗下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申赎确认时效、快赎金额等规则进行调整。此前,已有部分公司对此类产品的规模和客户最高持有金额进行限制。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余额达9.29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新规过渡期仅剩最后5个多月,产品整改将进入冲刺阶段。(中证网)
2022-07-29
子二季度持仓出炉,权益类产品大幅扭亏为盈
近日,多家子公司披露了旗下权益类产品二季度投资报告。梳理发现,相比于一季度普遍的负收益,多只子公司发行的权益类产品二季度取得亮眼回报率。(证券时报)
2022-07-29
持续加码权益投资,子公司密集调研
展望下半年权益市场走势,子公司普遍持乐观态度。二季度,子公司对A股公司开展密集调研。Wind数据显示,有19家子公司共计参与调研891次,远超2021年同期。其中,招银理财调研次数最多,累计达199次。各家子公司在加大调研力度的同时,也在丰富权益类产品布局,提高投研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上证报)
2022-07-07
市场稳步发展,净值化转型初显成效
市场2022年进入全面净值化管理的新阶段。面对竞争和压力,市场踏浪前行,截至一季度末,产品存续规模28.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4%。在规模保持增长之际,产品的净值化转型取得一定成效。截至一季度末,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达94.15%。分析人士认为,在净值化转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理财机构将更关注客户财富管理诉求,更加注重流动性管理和风险把控,扩展能力圈,丰富产品体系。(中证网)
2022-07-06
亮点频现,投研能力成立身之本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已逾半年。全面净值化转型的理财产品在经历今年初的“破净潮”之后,近期整体表现回暖。上半年,多家公司积极开发创新产品,主题类理财产品发行火热。权益类投资方面,公司对上市公司调研频次较2021年同期显著增加。业内人士认为,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力度,正是公司加强投研建设的重要表现。目前公司的投研能力还处在重塑期,未来提高投研能力将成为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中证网)
2022-07-05
运行稳健认购踊跃,银行养老理财产品持续上新
6月23日,记者从多家第二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了解到,多只养老理财产品已整装待发,正在紧密筹备中。第二批试点机构入局的同时,养老理财规模也在悄然壮大。自2021年12月6日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开始募集以来,截至今年5月末,养老理财发行22只产品,认购金额已超600亿元。绝大多数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在5.8%至8%,运行稳健。(上证报)
2022-06-24
券商有望代销养老理财?业内人士称短期制度突破可能性不大
对于“券商未来有望代销理财等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的消息,6月23日,一位长期研究养老金问题的人士表示,“我觉得短期内制度突破可能性不大,目前仅限理财公司直销和银行机构代销。”(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6-23
子公司再扩容,“破净”产品已不足千款
日前,民生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获准开业。至此,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数量增至9家。随着A股市场持续反弹,子公司产品净值整体“回暖”明显。3月末,“破净”的子公司产品数量高达1680款,而截至6月19日,该数量已不足千款。(证券日报)
2022-06-20
公司或迎监管部门现场检查,部分公司已开展自查
从多位行业人士处获悉,公司即将迎来银保监会现场检查。业内人士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经结束,对于监管部门检查今年年初已有预期,预计内控合规是检查重点。据了解,目前已有公司开始自查。业内人士透露,今年4月银保监会就《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曾召集各家公司开会。 (中证网)
2022-05-31
公司二季度调研次数远超去年同期,偏爱科技和消费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已有17家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合计调研436次(去年同期为184次),涉及240余家A股上市公司。从被调研公司所属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电子元件、食品加工与肉类行业。调研之际,公司纷纷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5月,两只由公司发行的权益理财产品完成募集。展望后市,多家公司认为A股已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建议均衡配置。(中证网)
2022-05-28
加强投研体系建设,公司密集调研
二季度以来,公司对A股上市公司展开密集调研。截至5月12日,数据显示,17家公司参与调研共计352次,数量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提升。其中,招银理财调研次数最多,累计达91次。个股方面,兆易创新、迈瑞医疗等上市公司受到多家公司关注;行业方面,半导体产品、食品肉类与加工、电子元件、工业机械等板块成为公司的调研重点。(中证网)
2022-05-13
市场4月有所企稳,加码固收看好权益类资产
受股债市场震荡等因素影响,刚完成净值化转型的市场,一季度遇到首个市场考验——“破净”产品不少,赎回压力挺大,存续规模、发行数量也缩水不小。进入4月以来,随着流动性宽裕和债市情绪回暖,带动固收类产品收益率回升,市场有所企稳,理财产品发行量有明显加速回升,特别是固收类理财产品。同时,理财公司对权益资产下一阶段的表现也较为乐观。(上证报)
2022-05-06
子公司去年业绩比拼:招银理财净赚32亿位列第一
随着今年浦银理财、上银理财获批开业,目前已经开业的中资控股的理财子公司共22家。数据具备可比性的11家子公司中,净利润增幅第一的为建设子公司建信理财,高达515.52%。从已披露数据的银行子公司去年净利润额度来看,招商子公司招银理财2021年的净利润列第一,为32.03亿元。(e公司)
2022-05-03
一致看好A股未来
今年一季度,对于理财市场意义重大,一方面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迈入净值化时代;另一方面,股市和债市震荡调整加剧了全市场产品的净值波动。理财一季报显示,整体表现稳健,但同时发行数量和规模呈现出下滑态势,不少知名产品遭遇大规模赎回,权益类产品也回撤较大。但是,权益类产品投资经理几乎一致看好未来A股,认为随着外围影响因素减弱,权益市场第二、第三季度的前景并不悲观。(上证报)
2022-04-28
尚福林:资管行业仍面临挑战,各机构需要找准自身定位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资管峰会上表示,当前,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总体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资管新规过渡期以后,资管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他表示,各类资管机构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强化投资策略和投研、人才的队伍建设。其中,理财业务逐渐从银行体系独立运作以后,一些不具有独立资产管理与投研能力的中小银行,可以进一步回归信贷本源,扎根当地,对当地客户的理财需求,可以考虑向代销平台转型。(上证报)
2022-04-24
破净产品连日“零新增”,终于喘口气了
赎回施压,叠加季末冲存款等试点操作,多家理财公司的存续规模较今年年初高点有所回落。四家大行理财子公司的存续规模共计减少超万亿元。进入4月,迎来短暂的喘息。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产品“破净”数量已回落至两千只以下,且实现了多日“零新增”。另有国有大行理财人士透露,目前其所在理财公司的管理规模已回升至3月份的高峰水平。(证券时报)
2022-04-11
5家理财公司砸28.5亿自购,理财产品“破净”受关注
近两周以来,已有光大理财、南银理财、中邮理财等5家公司宣布自购,合计金额达到28.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针对近期波动的市场,部分产品“破净”,积极自购的示范作用较强,能够给投资者传递信心,坚持长期投资。目前由子公司发行的存续理财产品有8500只左右;其中,已披露产品净值的8400多产品中,约有1200多只产品净值低于1,占比为14%左右。破净的理财产品中,风险等级以三级(中等)以上居多,投资类型多为混合类、权益类。(中国基金报)
2022-04-03
自购频频,提升市场信心
记者4月1日获悉,又有股份制公司准备自购旗下产品,金额有望创业内新高。此外,有股份制公司已于日前自购旗下产品,金额超过4亿元。今年以来,为应对资本市场波动,公司通过降低产品费率、自购产品等途径传递投资信心。业内人士认为,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利于强化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也有助于发挥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稳定器”功能。(中证网)
2022-04-02
提振市场信心,公司掀起“自购潮”
中邮理财3月26日发布公告称,已投入自有资金约6.5亿元用于申购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并计划择机申购旗下管理的混合类及固收理财产品。此前,光大理财、南银理财相继发布自购公告。上述三家公司合计自购金额约13.5亿元。(中证报)
2022-03-28
去年赚翻了,七家上市子公司晒成绩单
据上海证券报,随着上市银行2021年年报相继发布,7家子公司年度成绩单也逐一揭晓。数据显示,2021年,交银理财、招银理财等7家理财公司管理产品规模大增,营收、净利也保持快速增长。部分理财公司由于上年基数低,去年净利猛增。(证券时报)
2022-03-26
十家公司公告:坚定看好资本市场长期价值
3月以来,产品出现大面积净值回撤,其中,跌破面值的产品也渐趋增多。3月份的证券市场并不平稳,无论股市还是债市都经历了剧烈波动,而这是导致市场大面积净值回撤的重要原因。工银、建信、交银、中银、兴银、浦银、宁银、苏银、南银和汇华等10家理财公司首度齐发公告表示,坚定看好资本市场长期价值,应理性看待短期波动。(上证报)
2022-03-21
跨境理财通内地试点银行扩容,上海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等入围
近日,央行广州分行和央行深圳中心支行更新了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内地银行名单。其中,广州地区新增6家试点银行,分别为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创兴银行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厦门国际银行珠海分行、华侨永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珠海分行、大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广州分行。深圳地区新增3家试点银行,分别为上海银行深圳分行、华侨永亨银行(中国)深圳分行、富邦华一银行深圳分行。此次更新后,“跨境理财通”内地已报备的试点银行增至27家。(澎湃)
2022-02-08
转型方向逐渐明晰,瞄准新蓝海
多家银行三季报显示,净值化转型显著提速,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和占比较年初和二季度末大幅提高。理财业务转型方向也逐渐明晰,养老理财、ESG投资、科创投资成为各家公司重点转型方向。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各大银行均在稳妥推进理财业务整改和存量资产处置,预计年底之前可完成相关工作。(中证网)
2021-10-26
银保监会:银行业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基本杜绝
9月14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银保监会新闻通气会上表示,经过近几年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后,“萝卜章”、理财违规兜底等行业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基本杜绝。银行业自我纠偏的自觉性增强,2019年银行金融机构自查发现的问题已完成80%的整改,合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证券时报)
2020-09-14
专家:银行系理财子公司“超级牌照”地位进一步明确
《商业子公司管理办法》落地,商业银行和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依据信托法律关系设立。不少专家认为,《管理办法》相当于进一步明确了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超级牌照”地位,即“信托+公募”的业务定位,这将导致大资管行业格局的重塑。投资人士直言,=公募+私募+信托牌照,牌照价值非常重要。(中国证券报)
2018-12-0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