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

核聚变最新快讯,36氪聚合所有核聚变相关的新闻快讯,并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资讯。
本次共找到 17 条【
核聚变
】相关快讯
微软与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达成协议,押注发电
《华尔街日报》5月10日消息,在一项被认为是发电领域的首个商业协议中,微软已同意在大约五年内从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购买电力。由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支持的Helion承诺在2028年之前开始通过发电,并在一年之后为微软提供目标为至少50兆瓦的发电量,否则将支付罚金。Helion正在建造一个原型机,该公司称,明年将展示通过发电的能力。(界面)
2023-05-11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激光离商业发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12月17日在2023《财经》年会上表示,目前激光具有时间短,发电效率低等特点,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可应用在一些特殊领域,离商业发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0年,中科院也立项部署了与美国不同技术路径的激光研究工作。(新京报)
2022-12-18
美国首次成功在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
美国能源部官员当地时间13日宣布,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首次成功在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即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促发该反应的镭射能量。据悉,实验向目标输入了2.05兆焦耳的能量,产生了3.15兆焦耳的聚变能量输出,产生的能量比投入的能量多50%以上。(央视新闻)
2022-12-14
可控取得突破?美国能源部即将发表重大声明
据三位了解一项近期实验初步结果的人士透露,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追求无限零碳能源方面取得了突破,首次实现了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也就是产生的能量比注入的能量还要多。“了解近期实验初步结果”的科学家已经讨论了结果,分析正在进行中。LLNL定于12月13日发布一项重大公告。美国能源部预计将在美国太平洋时间周二上午7点(北京时间周二20点)左右进行直播。(凤凰网科技)
2022-12-12
“人造太阳”受追捧,私人投资创新高
在太阳内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反应,为大自然提供最普遍的能量来源。反应有望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对于解决全球能源危机至关重要。科学家们正在地球上建造装置——“人造太阳”,希望其能像太阳一样发生反应,从而源源不断地产生能量。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吸引了越多越多私人投资。据报道,2022年领域的私人投资额激增,该行业短短一年的投资额就超过此前的投资总额。(科技日报)
2022-08-05
英国实验创造新纪录
英国原子能研究所2月9日发布消息称,在去年12月的实验中,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反应堆——欧洲联合环状反应堆(JET)在5秒内产生了59兆焦耳的持续能量,打破了该装置在1997年创下的约22兆焦耳聚变能量的纪录,创造了新的世界能源纪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表示,科学家认为,该实验所取得的突破,证明人类获取一种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是可能的。(环球时报)
2022-02-11
英国牛津一实验室取得发电的突破
当地时间2月9日,英国一位于牛津的实验室取得发电的突破。据了解,科学家在此次实验中获得了11兆瓦的能量,足够供应10000个家庭使用。(央视新闻)
2022-02-09
中国人造太阳运行时间突破千秒
2021年12月30日晚,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EAST拥有类似太阳的反应机制,用来探索能源应用。(新华社)
2021-12-31
中国正式交付“人造太阳”首个部件采购包
据央视报道,中国参与的最大规模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际热实验堆取得新突破。由中国研制的首批国际热实验堆磁体支撑产品在遵义正式交付,中国也成为首个向该项目批量交付核心产品的国家。国际热实验堆,是由中、美、俄、欧盟、日、韩、印度等七方共同合作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实验堆,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2018-06-09
MIT探索迷你聚变反应堆技术,15年内有望投入使用
MIT科学家称,一个投资3千万美元的研究项目有可能让技术在未来15年内得到推广。科学家们一直想要借助过程为城市提供能源,反应能够产生大量的可持续能量,而且完全无碳。(网易科技)
2018-03-13
10年投入40亿元 中国在“人造太阳”计划中实现局部领先
据新华社报道,28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ITER十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将继续推动ITER计划的实施,不断提升中国在能源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科技部中国国际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说,从2008年至2017年,国家磁约束能发展研究共部署119个项目,总计安排经费约40亿元。取得了多项国际和国内第一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在领域处于与国际同等甚至某些方面领先的地位。
2017-11-28
人类距终极能源还有多远?英国公司称实现可控仅需数年
在英国发电创业企业、托卡马克能源公司(Tokamak Energy)CEO David Kingham看来,人类实现“终极能源”——发电的曙光就在眼前。“(可控)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现实,而非数十年后。”这家企业近日宣布,其最新的ST40聚变反应堆已实现首次启动,并正式生成第一批等离子体。今年秋季,ST40可以产生温度达1500万度的等离子体——这相当于太阳中心温度。实现1500万度之后,ST40的下一个目标是在2018年产生1亿度的等离子体。该公司计划,在2030年之前实现商业发电。
2017-05-11
德国仿星器装置试验成功:将有效模拟太阳内部环境
去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学家开始启动一种新型大型反应堆--“仿星器”。根据设计思路,研究人员只需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氢,并将其加热到成为等离子体,就可以有效地模拟了太阳内部的环境。这台所谓仿星器的代号为“Wendelstein 7-X”。自该设备开始研发以来,人们一直在质疑其究竟何时能够按预期目标开展工作,并产生正确的磁场。在过去数月中,研究人员对“Wendelstein 7-X”实施的多次试验证明,这台仿星器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2016-12-19
德国新型反应堆能产生超强3D磁场
德国科学家在2015年年底启用了一种新型核反应堆,发现它能够产生超强三维磁场,以包裹固定热氦等离子体。这种反应堆被称为Wendelstein 7-X stellerator或简称W7-X。科学家一直在试图回答的大问题是,这个反应堆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即按照设计方式进行工作。因为这种反应堆将来有一天可以维持受控的反应。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证实,这个反应堆达到了设计要求。团队成员表示,反应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产生这些磁场,误差率小于十万分之一。
2016-12-07
美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将进入研究新阶段
美国能源部所属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是专门从事技术及核裂变技术等的应用研究与工程开发,近日正加大其实验研究力度,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将在其Z-装置内进行氘氚(Tritium,最重的氢同位素)受控实验。实现氘氚能够极大地提高核反应释放能量,实现释放能量高于消耗能量的可控反应,不过该同位素相对而言存在更大潜在危险。目前,桑迪亚团队仅完成干运行实验,由于氚不稳定和高放射性的特定,达到可控冷运行反应需要大量水和油对Z装置冷却,实验团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016-11-11
领域首批专项标准正式进入审查阶段
10月10日,在中国国际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成立8周年之际,国内领域首批专项标准正式进入审查阶段,首批专项标准呼之欲出。专项标准审查会议由中国国际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为期三天(10日-12日),将对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市申海工业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和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编制的13项专项标准的送审稿进行审查。
2016-10-12
美政府公布设备计划 希望提供新发电途径
美国能源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们近日在期刊《》(Nuclear Fusion)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公布了他们研发新一代设备的计划。“我们希望能为未来的发电厂提供新的发电途径。”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乔纳森·梅纳德说道。研究人员称,PPPL实验室的托卡马克装置在升级之后,能量更加强大,同时卡拉姆的兆安球形托卡马克(简称MAST)设备升级也即将完成,这都将使我们朝着商用发电厂的建成更进一步。
2016-09-0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