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暄资本张梦涵哈佛、麻省理工发表演讲:科技投资的发展和创新
3-4月份,受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邀请,和暄资本总裁兼管理合伙人张梦涵先生(Henry Zhang)分别参加了哈佛中国论坛、哈佛商学院中国峰会、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三场高规格会议,分享对科技投资领域发展和创新的独特见解。
和暄资本在全球顶尖大学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继2022年在耶鲁、哈佛、斯坦福、宾大、上海交大等国际知名院校进行科技投资话题分享后,今年张梦涵先生继续受邀前往美国,与各论坛嘉宾及与会者一起探讨在新兴经济迭代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发现以科技创新为内驱力的价值投资。三场论坛会议议题鲜明,内容充实,交流探讨深入,取得了强烈的反响。
哈佛中国论坛
后疫情时代,全球投资格局正处于剧变之中。科技创新、市场变革和国际局势共同塑造着全新的投资生态。在4月初春的查尔斯河畔,第二十六届哈佛中国论坛在哈佛校园内举办。
哈佛中国论坛成立于1997年,是北美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由学生组织的中国峰会。论坛旨在为富有建设性对话提供平台,深入探讨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改变与会者对中国的传统印象,并鼓励他们为建设中国的美好未来出谋划策。
往届演讲嘉宾包括李肇星先生、黄屏先生、秦刚先生、周小川先生、易会满先生、马蔚华先生、沈南鹏先生、张磊先生、熊晓鸽先生、徐小平先生、 Henry Paulson先生(美国前财政部长)、陆克文先生(澳大利亚前总理)、苏世民先生(黑石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等。
张梦涵先生作为演讲嘉宾受邀出席本届哈佛中国论坛投资愿景论坛。论坛邀请了中美两国知名投资人和创业者共同探讨创新、投资和创业领域的机遇、挑战以及潜在的合作空间。论坛聚焦投资中国初创企业的利弊得失、风险投资在推动创新中的作用,以及在日益加剧的竞争和政策限制下,双方在合资和合作方面的可能性。
张梦涵先生认为在当前的复杂环境下,投资人需要在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的同时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方向。和暄资本作为一家专注投资全球科技企业的PE,聚焦人工智能、汽车科技、云计算、区块链和金融科技等主要科技领域。在每一个领域,同时投资于那些在基础信息层和应用层能够带来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我们通常投资于企业的B、C、D轮,且优势在于专注那些拥有成熟的产品/技术、准备进入市场但尚未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公司。平均而言,我们的被投公司在投资后不久就能实现至少5-10倍的收入增长,因为在投资时它们正处于拐点,我们将从基础增长以及倍数扩张中获得回报,称之为“戴维斯双击”。
同时张梦涵先生认为目前的股权投资一直面临着一些阻力和挑战,这些阻力源于市场对成长股的整体情绪。根据其15年的金融职业生涯经验,市场的涨跌总是交替进行,熊市和牛市之间的转换可能发生在一夜之间,所以要保持冷静,不需要惊慌失措,坚持自己的判断、抵御眼花缭乱的短期诱惑,做一个拥有预判和把握市场情绪及周期能力的成熟投资人。
哈佛商学院中国峰会
4月1日哈佛商学院中国峰会在哈佛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峰会聚焦热门赛道,围绕消费、投资、生物科技、养老、可持续发展、Web3、创业等主题深入讨论。张梦涵先生作为演讲嘉宾参与金融科技板块的讨论,主题为“投资思路的变与不变”。
此次峰会由哈佛商学院大中华俱乐部(HBS Greater China Club)主办。大中华俱乐部是哈佛商学院极具影响力的学生组织之一,服务于来自大中华区和对大中华区感兴趣的同学。俱乐部旨在通过社交、文化和职业发展活动,从学术、 校园生活、职业规划等方面分享同学们的思考,增强同学间的联络与感情,并传播中华文化。
张梦涵先生认为在通胀高企、利率上升、投资减少的背景下,加之俄乌冲突对经济活动的干扰,这样的宏观环境不断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宏观环境,投资策略上须具备全球化前瞻视野。譬如和暄资本一直专注的硬科技赛道,它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知识产权壁垒、高资本投入、高信息密集度、高产品附加值、高产业控制力等特点,是衡量企业或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暄资本在投资策略上的前瞻性视野是来自对基础技术路线发展的深度理解,硬科技是全球性的赛道,也是全球性的市场,行业协同是很重要的基础,将国际上最新概念和研发趋势以及中国的工程能力和供应链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才是最优配置组合。投资阶段上和暄资本提前布局、尽早进入,“我们正在进入较早的A轮甚至更早的阶段,投资于由国际顶尖大学孵化的技术,如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
在谈到投资中的挑战时,张梦涵认为全球经济在新冠疫情后处于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阶段。中国仍将是世界主要国家中增长最为强劲的国家之一,2023年的官方GDP增长目标为5%。从长远看,中国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等方面仍有较强的内生动力,同时中国未来发展更依赖创新驱动型的增长模式。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
3月下旬,2023年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年度峰会(MIT-CHIEF)在麻省理工学院校园举办。峰会以“释放科技,创新未来”为主题,汇聚业界顶尖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数千名参会者一起,从“碳中和”、“医疗科技”、“金融科技”、“可持续发现”、“未来科技公司”五大板块出发,共同探讨关乎人类未来的科技创新。张梦涵先生作为活动嘉宾参与“金融科技”板块的讨论。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 MIT-CHIEF 由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学者创立,至今已十四年,是北美历史最悠久、最专业的由高校学生组织的中国创新创业论坛。自成立以来,MIT-CHIEF 坚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包容开放并可持续交流的平台。每年的峰会都广泛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精英人才,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并就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旨在将 MIT 社群内最前沿的科技技术及创新理念展示给所有创新者、创业者。
在会上,张梦涵先生认为,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VC/PE正在大力投资于硬科技,目前正处于一个以科技为投资指向的新周期。
在新兴经济迭代升级的大背景下,投资形态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价值判断的多维度和估值的多样性,现有盈利状况不再是甄别资产优劣的唯一标准。和暄资本从建立之初起就追求做核心价值的发现者,一如既往专注于硬科技赛道投资主要基于以下三类利好因素:
有利的政策导向: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计划对高科技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50%以上将投资于人工智能和AIoT领域。
产业结构升级:随着中国劳动人口的减少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将从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变为高科技和创新驱动型经济。人工智能将是提高生产力和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力。
工程师红利:中国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拥有深厚的人才库,研发人员总数是美国的4倍,而且相对成本低得多。在中国,一名软件工程师的平均成本是美国的1/5。
同时张梦涵表示 MIT-CHIEF 具有包容开放,勇于开拓的组织文化氛围,从 MIT-CHIEF 创业社群相继走出了诸多明星科技公司。如和暄资本2021年投资的企业——亚洲最大的AI制药发现企业晶泰科技,即为 MIT-CHIEF 创业社群的佼佼者。晶泰科技创立于麻省理工学院(MIT)校园,三位创始人均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晶泰科技是以智能化、自动化驱动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通过提高药物研发的速度、规模、创新性和成功率,致力于实现药物研发的行业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