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的喵星人都是相似的,但智能硬件创业者呢?

石亚琼·2015年01月15日 09:18
海峡两岸,喵星人的幸福总是相似的,但御用铲屎官们就各有各的特色了

作为喵星人的御用铲屎官,长时间不在家的时候肯定会担心家里的猫咪有没有挨饿。之前,国外众筹平台Indiegogo上有款名为Bistro智能喂食器的项目,凭借猫脸识别功能,成功筹到了24万美元。36氪在台北也见到了这支团队。

2014年7月,Bistro 众筹时的设想还是这样的:做一台拥有“猫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喂食器,能自动识别不同猫咪,并根据猫咪的身体状况,比如实时体重、进食习惯等,自动分配食物,以此切入,跟踪猫咪的饮食和健康,再顺势导入猫粮供应商、兽医服务等。

在众筹平台上提前收集了用户反馈,Bistro 的产品做了些改进:新增喂水槽,增强了底座稳定性,增加电池供电等。Bistro 的团队也已经发展到了三十多人,在台湾、硅谷开始了分公司,很快会在北京海淀成立新公司。未来他们想把这套计算机视觉的技术提炼、优化,做成API,开放给更多的开发者。

其实,这次与 Bistro的团队面对面沟通交流,感触最深的还是两岸智能硬件创业的特色与差异。

  • 刚需是大陆创业者最常提及的词汇之一,从痛点出发的大陆创业者开发产品,带上了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这两天接触到的台湾创业者普遍都积极欢乐,强调市场规模,但不拘泥于刚需,研发的产品也都脱离了低级需求,强调创新,带上了小清新、小文艺的色彩。小而美的单品有不少。
  • 大陆的宠物智能硬件往往主打防丢追踪,从硬件切入,先聚拢用户做社区,再图后期发展;Bistro另辟蹊径,从喵星人健康入手,做商品和服务的入口。这种不同其实也和两岸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相关,大陆的创业者与投资人看中平台的价值,从互联网时代即强调有人用的东西不愁赚钱。台湾电商受创投追捧,这种思维似乎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台湾的智能硬件创业者。
  • 大陆的硬件创业者已经习惯了“免费模式”,愿意以低价吸引消费者,注重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看中用户在平台上的二次消费,基本不愿意做“一锤子买卖”的生意。在国内炙手可热的空气净化器就是典型案例。Bistro现阶段的重点还是更偏向于硬件产品的销售,思路类似台湾传统硬件公司。兽医,在国内的创业者看来,是服务的提供商;在Bistro现阶段的战略里就是渠道。
  • 从众筹到现在,Bistro一直在做加法,不断增加新功能,比如支持电池,新增喂水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但也会提高生产成本、运营成本,甚至售后成本。国内的智能创业者早期也做过不少这种“瑞士军刀”式的尝试,比如不断在智能手表上集成各种功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但现阶段,不少大陆创业者已经跃过这些坑,在智能硬件上不断做减法,专注、聚焦。智能硬件只是载体,最终要做的还是服务,初创团队做大而全肯定没有巨头有优势。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快的获得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商务版Facebook 试运行,京东将开500家县级服务中心,小米Note今天发布搭载高通810,Google无人车2020年上市

2015-01-1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