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元素—KK访谈录(三)
此文是美国记者、学者兼作家(《第三种文化》作者)John Brockman与凯文•凯利的访谈摘录。
凯文•凯利(Kevin Kelly,常被称为“KK”)具有多重身份,作家、摄影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同时还是亚洲文化、数字文化领域的学者。但他最著名的还是关于技术的看法。他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家,对技术有着异乎常人的深刻见解。按照纽约时报专栏作家David Carr的说法, KK对技术的预言“宏大而且正确”。他完全信奉自己所谓的“技术元素”,认为现在还只是技术社会开端的开端。正如他在过去几十年所做的那样,现在他仍然在为我们其他人充当未来的预言家和指南针,为我们寻找新的领地指明方向。
探寻协作方式十分令人兴奋
我们现在正在发明新的协作方式,办社会企业的其他形式。有的是新的商业形式,有的是混合形式,也有非常货币化的非盈利组织,以及像维基百科、Linux、开源这样的协作,还有燃烧人等等。真正令人兴奋的是寻找共同协作的方式。但是不要把它们混同于消费者主义或者合作主义。更好的理解方式是它当作对工作、信贷等不同安排方式的一种探索。人们非常渴望尝试旧模式未有过的事务和工作形式。货币也在演变。货币一直在推动东西的发展,但是这不是思考正在发生什么的最好方式。如果回顾过去,你会发现人类尝试过各种有趣得多的东西。
网络经济和网络发展的效应之一是,这些网络效应在“多者更多”的地方开始生效。你拥有更多(用户)吸引力就越大,你吸引力越大得到的用户就越多,然后出现网络的几何级扩张,微软、Google、Facebook就是这么变大的。他们都是一个套路,这属于一种天然垄断。首先它是天然的,跟强迫客户无关,是一切网络都具备的现象,赢者通吃。但是这一股让他们变得很大的力量也会让他们很快瓦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功只是暂时的,其崩塌的速度也会像发展一样快(黑莓)。我们不应该羡慕那样的规模,因为那是非常短暂的东西,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赢者通吃现象:技术正增加新的获胜手段
那赢者通吃是不是意味着只有一个赢家?是,但技术也在做一件事:帮助增加比赛的数量,技术会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和细分领域创造出可让你获胜的新手段。赢家的数量不是一个有限数,而是一个无穷大的数字,只要你不想着去赢得别人的比赛。只要不断不断增加玩法,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赢家,哪怕有赢家通吃的现象存在。搜索只会有一位赢家,但比赛项目并不是只有搜索这一项。大多数情况下要想跟赢家竞争都不会成功的。你得创造出新的获胜方式。
Twitter、Facebook等都属于大家对这种模式的探索。当然,将来还会有人写博客、写书、发YouTube,但是我们的模式会越来越多。现在围绕着Twitter能做什么的探索很多,但是10年之后将不会有关于Twitter的讨论,正如我们现在都不谈博客一样,会有新的模式出现,但是旧的模式并不会消亡,我对此并不感到沮丧。
现在对年轻人动辄在游戏或Reddit上玩40、50小时有很多担忧,担心会上瘾,互联网成瘾症,我不认同。个别情况会有,但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年轻人对某件东西着迷的表现。迷恋是一股惊人的力量。你毫无目标地乱逛浪费时间时,真正的创造力就会出现。真正的探索和学习,还有新东西往往就是这么来的。即便社会也会对某样东西有着暂时性的着迷(编注:比如世界杯?),而这正是社会探索想法的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时尚什么的,但实际上它们要比被视为时尚更有生产力。可以把它视为一种探索的强迫症,比方说现在对Twitter的探索,“好吧让我们来看看这140个字究竟能干些什么。”
复制没有价值;得卖复制不了的
互联网是全世界最大的复制机器。复制东西就是这张网干的事。发消息、分享照片等等都是在复制,一切能复制的东西都会在互联网上复制,任何接触互联网的东西都会被复制。互联网就想要这样,这就是它做的事情,所以你必须有一个不依靠复制的经济模式,因为复制太泛滥了所以是没有价值的。一文不值,所以不要指望去保护它们(能复制的东西)。你得通过有生产力的、不同于复制的东西去赚钱。比方说即时性或者真实性。这才是你赚钱的方式。
平等监视(Coveillance),快乐地相互跟踪
跟踪也一样。互联网想要跟踪,就像它想要复制东西一样,想要阻止这件事情非常非常困难,因为所有的技术,从传感器到量化、数字化、通信、无线连接都想跟踪。我们会跟踪自己。我们想跟踪彼此。政府和企业也将跟踪我们,我们真的无法摆脱。所以我们能做的唯有文明地、以一种令人愉快的方式进行跟踪。
有些事情可以尝试。其一是可以维持对称性,这样的话我们愿意对等监视(coveillance)而非上对下的监视(Surveillance)。我们希望能知道谁在看我们,他们在看什么,跟踪精确度如何,在必要时修正,并从点对点的方式中获益。
也有不利的一面,当然除了对称我们还可以做其他事情,监管是要的。我们的部分生活是需要隐私的,把这些一起考虑就能管理好无所不在的跟踪,这个东西是没办法阻止的。至于NSA,我们要说的是,“是的,好吧,你在跟踪我们,但如果你有观察清单,你就得负责任。”这不能成为秘密,不能超出任何责任范围。我们得对等。得理解为什么要有它,规则是什么。如果它做得不对,我们得修正。应该要有上诉的手段,这样的世界我认为跟踪是有生产力的。
干同样事情的企业必须在双向的透明度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如果我们自己是透明的,那我们的这些信息会被用来干什么也得是透明的。比方说我跟Jaron Lanier(虚拟现实之父,哲学家)同行这条信息应该有好处。如果我的数据对别人有好处,那我也应该从中获得好处,这就是协同效应。应该有机制来保证我允许被跟踪,甚至包括自我跟踪,如果有利益那我得分享。所以再一次地要有对称,如果大家理解了这一点,那我们就可以让跟踪变得有生产力得多。禁止跟踪是没有用的,因为这就像禁止复制一样,没用。
泄露管理部门
情报泄露不可避免。而美国采取的是像对待火灾一样的零容忍政策。火都是坏的,所以它要抑制野火,然后堆积了一大堆的易燃材料,因此一旦火来了就烧毁一切,NSA等政府机构正经历这样的事情。他们想保守秘密,但如果互联网想要复制东西,秘密是保不住的。你在互联网上跑,那肯定就会被复制,因此与其抑制泄露然后被十年一遇的野火(斯诺登)毁掉自己,不如允许和管理揭发行为。应该有一个故意泄露的管理部门来跟维基解密这样的机构合作,最终他们得这么干。实际上政府机构现在已经在跟报纸合作来管理了。
要管理好泄露,跟他们合作,不要把这些东西视为叛国。你得有举报的程序(斯诺登就是很好的例子),并且应该以负责任的方式来对待举报者。像斯诺登那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帮了他们,帮他们清除枯木,保持合法,光明正大地做事,并得到背后公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