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撬动巨石的支点:不是都说新硬件用起来没黏性么?快按钮让你明白什么叫黏性
这是一款有些另类的新硬件,因为直接贴身在手机上的原因,快按钮可能是我见过的使用黏性最高的新硬件。像其他手环一样用两三天就扔了的情况绝不会出现,相反,用上一天,你可能就有些离不开它了。
详细介绍在这里。简单的说,快按钮是一个类似耳机插头的小东西,你可以自定义短按或者长按会触发的操作,可以是打开微信、拍照、导航等等。把原来需要四步操作的,简化成一键操作。一次两次的话也没啥,不过如果你是每天要解锁打开微信上百次的重度成瘾者...
我们来看实际操作效果:
说实话,第一次拿到手试了之后,我也在心里吐槽了:“哪里快嘛...”也就比手动操作快了一两秒吧。本来我的期待是像按电源键秒开屏幕一样秒开微信的,结果却有很明显的卡顿。问李刚,他说第一版只能做到这样了,除非我愿意把手机Root掉,这样基本可以秒开。一周后他们会出个新版本,内有详细说明引导用户如何Root。
虽然操作便捷性不如我的预期,但是一天用下来,我已经不知不觉按了无数次快按钮了。因为,按一下比按三下方便...而且每天看微信次数实在是太多了。
我还设了其他快捷键,比如短按两次是打开相机,长按是开始录音。这两个功能今天一下都没用,和快按钮无关,只是这一天没想着去拍照和录音。说到这,我倒是挺想知道平时用手机除了开微信,第二常用的应用到底是哪个。猜测也许是开地图或者看点评,但是总觉得感觉是不准的,如果有数据来说明就好了。
最开始接触快按钮时,我称之为“重新思考快捷的含义”,重点是快捷方便。现在来看,我觉得快按钮能做的还有很多。一键打开某个应用远不是终点,我需要的,是一键打开第一条未读微信,或者是一键打车,通过GPS识别地址判断我是要回家,自动输入所有信息开始叫车。要达到这种水平,需要快按钮同其他公司能达成深度合作,才能实现深度自定义,而不仅仅是打开应用。李刚说,已经有不少公司对此很有兴趣,能够方便用户更频繁打开自家应用,必须有兴趣啊。
除开软件,快按钮也在同手机厂商接触,直接在硬件层面和底层OS合作,不用刷机也能秒开应用。如果这条路走通了,要起量并不难,起量之后,快按钮可能会成为移动设备上一个新的入口,硬件层面上的Laucher。
最后说点题外话,生活中的幸福感往往是被小东西提升的,比如便捷的无线充电和无线网络,可以定时煮粥的电饭煲,可以每天少点三四百下的快按钮。它们起到的功效其实挺小的,但是有,能实在的感受到。这就远远好过那些不知道用来干嘛的产品。
另外,我觉得自己需要一个更先进的个人信息通知中心,手机不行,最好是类似Google Glass这类随身式的设备,不需要我主动去查看消息,比如拿手机过来看下,而是在视野上缘一闪而过,如果有意思,可以用目光把消息拉回来详细查看。如果能了解我的习性,帮我判断啥重要啥不重要可以待会再看的话,就更妙了。等等,这不就是人工智能秘书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