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Nest:互联网之外,Google“整合全球信息”的重要一步
财大气粗的Google再度出手,新年一开始就拿下了目前新硬件领域做得最好的Nest,做这一块市场的朋友看到这个消息应该会心生一股劲,3年时间就做到32亿美元啊,有奔头!
与此同时,国外的许多网友却开始抱怨这桩交易了。比如这条推文:“哦对了,现在Google可以靠Nest内置的传感器知道你啥时候在家,具体在哪个房间(没准还能根据声音大小来判断你在家都在做哪类活动)”
他们的抱怨是有原因的。虽然Nest明确宣称不会将用户的数据共享给Google,只会在Nest内部的产品和服务内使用,但是你信么?被人家用现金全额买下之后,还有多少底气去谈独立呢?
如果Google能够染指Nest获取的用户数据,会用来干嘛?
Nest现在还只是一个仅有两款产品的公司,一个温控器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来智能调节室内温度,另一个烟雾探测器则是让烟雾报警的体验变得更方便智能。通过这两个设备获得的数据其实是有限的,但是Nest的优势在于,它已经在智能家居领域抢到了先发优势,选取温控器这个老掉牙但又必不可少的家庭组件下手,去年1月份时月出货量就已经是4到5万台,在智能家居领域已经是很棒的战绩了。
先发优势之后,Nest还将在今年年初开放API给其他开放者,让他们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同Nest连接起来,借助Nest的设备和数据实现更智能的家居体验。比如你做了一个智能窗帘,同Nest连上之后,可以借他的传感器和数据来判断现在气温太高,主人可能会来关窗帘,然后就自动把窗帘放了下来。
没错,Nest想做的是智能家居的调控中枢,就像传言中的iWatch要扮演的角色一样。不过iWatch更适合的定位是控制器,而且是手动的,而Nest稳定地呆在家中,更适合作为后台处理的服务器角色。
信息简史中说了这么一个观点,所有事物看到最后都是信息,不管是生命、宇宙、基本粒子还是金融货币。比特是另一种类型的基本粒子:它不仅微小,而且抽象——它存在于一个个二进制数字,一个个触发器,一个个“是”与“否”的判断里。比特才是不可再分的核心,而信息则是万事万物存在的本质。
这么来看的话,Google给自己的使命“整合全球范围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还真是不小。从搜索引擎起家,先是互联网上的信息,之后开始做Google Maps和Google Earth,把现实数据互联网化,再后来又做了开源系统Android,让其他硬件系统也开始使用Google的信息通道,现在是进军机器人和智能家居领域,在硬件领域正式开始扩张,目标很明确,就是让一切新硬件收集的数据和信息,都能被Google获取或者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