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枯竭?关灯试试

新用户1857620179·2013年11月07日 09:29
伟大的艺术家与思想家常常喜欢从昏暗的环境中获取灵感,最近有研究揭示了藏于其背后的科学,实验证实,昏暗的灯光能激发认知处理过程,并产生视觉信号以开启人脑的探索模式,从而提高创造力。

伟大的艺术家与思想家似乎天生就对昏暗情有独钟。美国黑人女小说家 Toni Morrison 就曾告诉 The Paris Review ,端上一杯咖啡,看着黑夜变成白昼,就能让她文思如泉涌。有类似习惯的人还包括美国建筑师 Frank Lloyd Wright、英国小说家 Frances Trollope 以及美国诗人 Sylvia Plath 等。

当然,你即使不搞艺术,照样能感受到黑暗给你带来的创新思维。最近,心理学家 Anna Steidel 与 Lioba Werth 做了一系列巧妙的实验来探究创造力与不同灯光方案的关系,在上个月发表的论文中,他们提出了部分证据来解释创意大师们生来就知的道理:电灯关而心窍开。

“显然,黑暗能触发一连串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包括对创造力大有裨益的认知处理方式。”研究者在九月份的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中如此总结。

这项工作把照明研究带向了一个新方向。在过去,办公室经理在评价工作环境创意氛围的时候,更青睐明亮的照明——可能是为了更好地监督员工吧。事实上,之前有研究表明,暴露于灯光中能激发人的灵感,但在这些研究中,灯光亮度并没有作为实验变量。现在 Steidel 和Werth 要做的是,研究灯光变暗的情况下,人们在解决创造性问题时表现如何。

首先,研究者利用三个测试展示了仅仅靠冥想不同种类的光就能影响人的创造力。在其中的一个实验中,参与者花五分钟来详细描述一个明亮或黑暗的地点,再在纸上画出一个来自外星系的外星人。那些大脑里冥想黑暗场景的人画出来的外星人更具想象力——比如,眼睛能发射X射线,腿与脑相连——裁判认为它们更有创意。

当然了,冥想黑暗与置身黑暗完全不是一码事。在随后的一个实验中,Steidel 与 Werth 安排了一个具有三种不同照明条件的模拟办公环境,114名参与者被分成三组,第一组坐在照明强度为500 lux的标准办公隔间里,第二组坐在相当于录音棚的1500 lux照明强度中,第三组则坐在跟阴天差不多的150 lux照明强度中。

紧接着,参与者们被要求来解决四个经典的顿悟问题,如“蜡烛问题”,即设法只用一盒子的大头钉把蜡烛固定在墙上,要解决该问题,你必须意识到盒子本身也能被钉到墙上。结果显示,处于暗光环境中的人比那些处于亮光环境中的人处理了更多的问题。

暗光环境的奥秘究竟在哪里?Steidel 与 Werth 揣测它产生的视觉信号能开启人脑的探索模式,黑暗往往意味着无拘无束,能舒展我们的思维,相反,明亮则束缚了这一切。另外,研究者发现,暗光环境的这种效果在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身上表现并不明显。

“室内灯光带来的魔力往往在人没有自觉意识的时候才出现。”Steidel 对此解释道。

最后,Steidel 与 Werth 又进行了一个实验,同样是在明亮、昏暗与标准的三种光照条件下,参与者们不仅要处理一个创意性任务,也要解决四个考察分析能力的逻辑问题。这次的结果是,黑暗仍是创造力的温床,而明亮则是分析力的摇篮。

也就是说,科学的工作环境必须与你的工作内容保持一致,一个灵活可变的光照环境有利于处理多种任务:要头脑风暴?关灯!要运筹帷幄?开灯!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今天,Twitter 股价定为26美元每股,这个价格大致跟市场预期相符。该公司将发售7000万的普通股,同时另有1050万股会卖给其承销商。预计Twitter这次会募集资金18亿美金。

2013-11-0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