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眼中的36氪,这就是36氪!

鏡宇cupl·2013年09月25日 23:24
本来写8点1氪晚间版就已经很累了,但还是忍不住想说点什么。可能是今天人品不好,继上午推掉 2 个发软文的请求之后,晚上和朋友聊天时又听到“可以在36氪发软文”云云...... 真心是有点郁闷,索性就发几句牢骚吧。 本文发布在[北极社区][8] [8]: http://www.36kr.com/topics

本来写8点1氪晚间版就已经很累了,但还是忍不住想说点什么。可能是今天人品不好,继上午推掉2个发软文的请求之后,晚上和朋友聊天时又听到“可以在36氪发软文”云云......真心是有点郁闷,索性就发几句牢骚吧。

36氪真心不发软文,不做付费报道,也不做内容营销,甚至我们从来都不收取任何公关费,车马费,稿费。换一个最不济的说法,起码我在36氪的这一年没有发过任何软文,也没有看见同事发过任何软文,而我负责的恰好是最容易出软文的国内新闻部分,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声音会不绝于耳。

36氪的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国内外新闻资讯、国内外创业公司,以及一些专栏评论类的文章。一般而言,国外部分内容(国外创业公司,国外资讯)很少被称作“软文”,因为Apple、Google、Amazon、Facebook也不会来36氪做付费内容,有关iPhone、Google Glass的报道更是如此,各家媒体抢独家消息还来不及。

最容易被诟病的就是国内新闻和国内创业公司的报道。我就分别说一下我的看法。36氪的定位是“关注&服务互联网创业”,因此报道国内创业公司是我们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根据我们对报道过的创业公司的回访

有67.3%的项目在36氪报道后,用户/流量/下载量中的一个指标会翻番;9.8%的项目的上述指标会增长5倍以上,我们甚至还听说过有增长50倍的项目;

有78.3%的项目在被36氪报道后会收到投资人的约见请求,其中18.5%的项目会收到5家及以上的VC的约见;62%的项目会收到国内其他媒体的采访请求,而19.6%的项目会接收到国外媒体的采访请求;

有71.7%的项目会收到外部的合作请求;还有40.2%的项目表示36氪报道后,有人才主动上门求加入,这些主动上门的人才对36氪报道的公司认可度较高......

我们报道国内创业公司的唯一标准就是“它是值得被报道的”,这个说法有点虚,但事实上确实是这样,例如一个好的模式,一个好的团队,一个有新意的产品都是我们考量的标准。创业公司寻求报道的唯一入口也是在我们的网站上。当然我们也会自己去发掘一些好的项目,主动进行报道。

从文章内容来说,报道创业公司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他们的产品。因此在文章中夸他们,甚至是赞扬他们某一个点,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但有一个前提和底线是,36氪所有的创业公司报道全部是我们自己撰写,不接受任何产品类的投稿。对于一些优秀的创业公司,我们还会开放给他们免费的广告位,邀请参加我们的各种线下活动(如走进投资机构36氪开放日等)。当然也有不领情的创业者,报名参加我们的活动,临场各种不配合,甚至说不来就不来,可曾想过我们的付出

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创业者同样如此。我自己经历过的,有的创业者非常nice,甚至有极个别项目从最初发布,到拿到投资,再到最后被收购,36氪都全程跟进了,他们也非常认可36氪对他们的帮助;而有的创业者,真的也让我打心底里在骂他娘,提出各种过分的要求,如要求虚报数据、不许提及竞争对手、不许写产品缺点、甚至是免费报道过他们之后,还四处说36氪发软文,做付费报道,无理由要求发软文等等。

再说说最容易被视作是“软文”的国内互联网新闻。做这行这么久,行业内确实有一些不好的风气,这个我也承认,但并不能因为有人发软文,做付费报道,而认定36氪就一定也会这么做。事实上受这些风气的影响,很多读者戾气越来越重,无论是什么新闻,只要你写了百度、写了腾讯、写了阿里就TMD是软文,你TMD心理就不能健康点?

和我们报道创业公司的标准一样,只要是“值得报道的新闻”,我们都会进行报道。在我看来,BAT就算是放一个屁,都会影响N多创业者的生死。例如腾讯推一款产品,可能帮助一大批创业者(如开放平台,确实是依靠腾讯的大腿,很多创业者活得很好),也可能干死一大批创业者(腾讯的Copy能力不解释)。我们报道这些,一方面这本来就是新闻,是值得关注的东西,另一方面,这也是36氪“关注&服务互联网创业”的一部分,没有这些大公司,不知道这些大公司在干嘛,谈何创业?

当然,大公司的公关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经常会接到这样的请求“我们领导很重视这个东西,想要出现在36氪,另外,钱不是问题”。因为我主要负责国内新闻部分,因此我接到的各种PR请求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所以我经常在考虑要不要开一个微信公众号“我遇到的极品公关”。通常我的回应是,不好意思,36氪不做这样的“买卖”,个别过分的同学,我已经在心里问候你家人很多遍了。

其实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们“领导”会重视36氪,会要求一定出现在36氪上?我觉得正是因为我们的客观和公正,在行业内有背书。当每一个这样的“领导的请求”我们都满足时,36氪还是36氪吗?事实上,你们所知的很多互联网大佬都是36氪的忠实读者。“软文”?呵呵!即便是不相信我,也请尊重这些大佬们的判断。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36氪的团队。大家都知道刘成城是88年的,其实36氪绝大部分员工,尤其是我们编辑部,全部都是88、89、甚至是90后的小孩,我们真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团队,还只是一帮小孩而已。大都是刚毕业就进入36氪,和36氪一起在成长,这种感情,创业的朋友们都是理解的。我们确实有很多地方非常欠缺,但相信我们最基本的原则和底线还是能够守住的。

对于“36氪不拿车马费”这一点,并不是我们要与行业为敌,不遵守游戏规则。而是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只是一帮小孩,社会经验阅历非常肤浅,不善于和大公司,和公关打交道,拿了车马费又不按照人家要求做事,我们会觉得很难为情。为了保持内容的独立,索性就不拿,这样每当公关提出不合理要求时,我们也好理直气壮的拒绝。

不夸张的说,我们推掉的车马费甚至高于我们的薪水。我们也不是慈善机构,当然也离不开柴米油盐,我们也在规划自己的商业模式,围绕“创业服务”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未来的收益也争取做到很多,而不是靠每次几百块的车马费,这也不是我们的菜。

所以,这就是我眼中的36氪,这就是36氪!

By 36氪茶水间主任

@镜宇cupl

本文发布在北极社区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刚刚出售移动设备部门给微软的诺基亚并不会在移动领域收手。据熟悉诺基亚路线图的消息人士透露,在下一个迪拜举行的Innovation Reinvented发布会上,这家芬兰公司将至少发布6款新设备,其中包括2款新的Lumia手机,此外还有一批新的配件面世,而且其中一款还“相当特别”。

2013-09-2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