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Leap Motion,怎么没声音了?
Leap Motion最开始出来的时候,真心让人有想象空间,就一个概念加几个视频,种子A轮加起来就拿了两千多万美元。0.01毫米级别的精度,3D手势捕捉,俨然是要开创下一个时代的产品。后来真正上手体验了下,还拿它做了个小风琴,新奇固然是有,但效果一般般,哄哄小孩还行。Leap Motion最近也没了消息,推迟两月发货,自家的Airspace到现在也才只有800多个应用,这还是有投资方专门出2500万做了个鼓励开发者为Leap Motion做应用的基金Leap Fund。
其实这样的成绩也不算太难看,但是对于Leap Motion这种给人高预期的公司,我有点失望。隐约觉得,它没法像鼠标或者iPhone那样开创新的时代,至少现在不行。
话说回来,当年鼠标刚出来时,也是在实验室寂寞了五年。1968年,“展示之父”Engelbart向大家演示了第一个鼠标,四四方方的一个木盒,拖着根电线,长得真像老鼠。直到五年后,Xerox才将鼠标加入到改进后的Alto电脑系统中。这些都还是圈内人在实验室内的探索,真正为大众所知,还多亏乔布斯,他在79年参观了Alto,偷师学艺,四年后推出了Lisa,这是苹果旗下第一台使用鼠标的个人电脑,之后Macintosh的成功让更多人知道了鼠标,微软的Windows帝国最终将鼠标彻底铺开到各个角落。
鼠标之所以能如此成功,GUI(图形用户界面)功不可没。正是GUI的兴起,才让鼠标成为PC的标配之一,很难想象现在如果没有鼠标,单靠键盘操作电脑会是怎样的体验。从这个角度看,Engelbart在GUI出现十年前就设计出了鼠标,真心有远见,那个年代PC的概念都还不存在,只有政府和大企业会用电脑。一晃这么多年过去,坐在电脑前的几乎每个人都能用鼠标左点右点了。
Bret在《互动的未来不应只在手指上》一文中写道,工具通过扩展人类的能力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换句话说,工具把“我们能做的”转化为“我们想做的”。一个好的工具可以往往可以兼顾这两个方面。
如果把鼠标和GUI看成一个整体性工具的话,鼠标就是锤子的手柄,GUI就是锤头,鼠标是人手的延伸,同人手直接接触,把人手移动的轨迹传输到GUI中,GUI则是负责解决问题的可视化界面,再往下就是机械层面。鼠标和GUI之间连接的浑然一体,指哪打哪,压根就是一个锤子。
Leap Motion的插入破坏了现有的和谐。现在的图形界面大都是2D的,用3D的Leap Motion来操作,就好像是把锤子的直柄换成一个超级复杂的弯曲手柄,一锤子轮下去,锤头的轨迹不是直线,而是复杂的分形曲线,虽然最终还是能砸到那个钉子,但是体验上还不如之前那么简单畅快,分形曲线的轨迹也容易受轻微干扰而出错。
现有的交互界面下,鼠标能完美解决大部分问题,移动,选点,拖拽等等,Leap Motion没法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许多方面甚至还不如鼠标。标志性的3D轨迹捕捉基本上属于虎落平阳,没啥用武之地。也许Leap Motion能在医疗、艺术或者3D制造等专业领域获得青睐,但是在大众市场,可能还要沉寂好几年。
鼠标、多点触控屏、Leap Motion这些“锤子手柄”都是先于锤头出现,在当时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操作方式,但是没有GUI、iPhone、3D界面供他们发挥,只能雪藏一段时间,但方向是对的,所以终有虎起的一天,希望Leap Motion的这一天尽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