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与91无线的文化整合之路
——众里寻他千百度
回想百度这两年的投资态势,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收了开复老师的几个移动互联网产品,结果并没有给自身业务有明显的补充。前两天爆发的魔图还是在朋友圈里火起来的。
抬眼看看村里还有什么优良资产可以下手:微博太贵,买了又不好变现。唯有CC的几家公司有点想象空间。百度似乎对中关村的维亚大厦有着莫名的好感,这里面有2家百度心仪的卖家:去哪儿和UC浏览器。前者想卖,后者不愁卖。几经周折,买到了去哪儿,错失了UC。
错失UC之后,百度的M&A就陷入了找不到对象的局面。前些天看到GMIC上百度对于云战略的解读看到了百度希望靠自己打拼的姿态,很是担心,部门墙很厚的说,还好最终还是出手了。
——蓦然回首,收购91很靠谱
这次出手很干脆,体现了百度强调的狼性。话说百度开始强调狼性以来,部门间PK的狼性倒是体现了出来,强势产品留在大厦,非强势产品挤到周边写字楼。每次看到朋友圈里奎科大厦的朋友在抱怨每个月停车被贴条都要四位数,我真同情被视为四大核心战略的地图团队。估计下一个百度地图的功能就是帮你找停车位了。这几年接触到很多百度的产品线部门,强烈的感受就是抱怨多于感恩,官僚多于执行。一个小功能的合作谈起来就问能给我多少资源,要不先签个合同吧?难怪很多人都说百度是个适合养老的公司。
反观91的公司文化,这点充分体现出蔡文胜对南北互联网创业的判断:“南方人创业比较不一样,因为他接触的东西比较少,想好就会马上执行,在执行方面会更快。”的确如此,我们和91安卓市场有很多层面的合作,最大的感触就是反馈快,调整快,问题如果有解决方案立马就想办法解决。 前两天合作一个QQ互联专题活动,素材刚刚发到91团队,没多久就上线了。这速度比我们内部产品的配合还要快。
前些天听到圈内大咔说:移动互联网一定是小公司颠覆掉大公司。以今年的态势看,这个趋势已初见端倪,而并入到大公司的小公司是否可以依旧保持原有的灵活自如是一条不容易的路。
李明远的团队(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在百度中算是执行力很强的,后续与91的对接想必也要以他的团队为主,之前各个垂直业务线自己与91的对接合作模式估计也要收归到移动事业部了。对于百度来说,攥起拳头出击一定是利好的方式,但如何协调好各个垂直业务线又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如果91可以把执行力文化渗透到百度的工程师排期文化里,想必百度今年可以有至少5个过亿的APP。相反,如果91被百度投后管理团队牵制过多,陷入正规化,搞些SOP,那就只能让周老师没事偷着乐了。
所以,最终这笔买卖,让Robin是否能释然一笑,还要半年后看看两家公司的文化整合是否可以发生足够美妙的化学反应!
注:本文来自腾讯即时通信部商务副总监刘硕裴,以上观点属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其微信公众号:小Q逗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