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的“问题儿童”:击垮自己的创新(上)

新用户1857620179·2013年06月13日 16:12
电影制作人Kenny Suleimanagich通过与柯达前员工的交谈、通信,还原了柯达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历程。曾经跻身世界500强的柯达,如今身陷破产的泥沼之中,让人不胜唏嘘。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电影制作人Kenny Suleimanagich。通过与柯达前员工的交谈、通信,文章还原了柯达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历程。曾经跻身世界500强的柯达,如今身陷破产的泥沼之中,让人不胜唏嘘。

纽约罗彻斯特。迎着一阵冷风,我走出火车站,步入将低矮的街道蚀刻为黑白的雪漩涡之中。车站离市中心并不远。坐上车,一会儿便到了市区。一座引人注目的的地标性建筑映入我的眼帘,在这栋建筑的顶端,是五个闪着红光的大字:


19世纪80年代,George Eastman在这里发明了休闲摄影,并因此发了一笔财,将这座小镇建成了一座城市。在超过一百年的时间里,世界各地的人们仅需“按下按钮”,柯达就能“包揽其余的一切”。

1996年,正处于巅峰时期的柯达在“全球最有价值品牌”中位列第四。这一年,柯达占据了全球影像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年收入达160亿美元,市值更是达到310亿美元。在1982年——柯达员工数最多的一年——有超过6万人在罗彻斯特工作,大部分人在“柯达公园”(Kodak Park)工作。该园区占地120多英亩,拥有自己的发电厂和消防部门,俨然一座城中之城。它曾是影像与创新的标志,如今虽然还矗立在城中,规模却远不及以胶卷生产为核心业务的时期了。2012年1月底我来到了这个地方,亲眼见证了柯达缓慢却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

在猛烈的暴风雪袭击着纽约北部的时候,一位破产法官批准通过了一项计划,该计划旨在偿还柯达高达68亿美元债务的大部分,并为其走出破产保护程序铺平道路。在一年多以前,柯达按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申请进入破产保护。按柯达的计划,它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走完该程序,退出破产保护。

我前去用餐,迎接我的是一番充满挫败感的苍白景象。两位中年男子坐在我的隔壁桌。其中一个穿着印有“柯达照片冲洗产品”的运动衫。在他的同伴仔细地阅读当地报纸Democrat and Chronicle上一篇关于柯达将数以千计的数码成像专利卖给以苹果、Google和微软为首的财团的文章时,他往自己的咖啡里加满了奶和好几勺糖。这些专利的售价远远不及柯达高管预估的20亿美元,但这些钱将为这个囊中羞涩的公司争取到实现重组计划的时间。

柯达CEO Antonio M. Perez认为他们的商务印刷业务将受到如产品包装制造商这样印刷量巨大的客户的欢迎。即使能够如愿,大部分人还是认为这不过是“垂死挣扎”,柯达终将将沦为箱子制造商——用来运送未来摄影设备的箱子。

当我问起20世纪80、90年代那段柯达统治影像世界的美好回忆,每一位柯达的前员工都是一种肯定的口气。但谈及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困惑和泄气,尤其是那些在颗粒无收的重组年间被裁员的人们。

我去罗彻斯特拜访了Ron Andrews,一位在2005年公司开始淘汰胶片制造产业时被裁员的化学工程师。他在柯达工作了超过30年。他参与发展和完善的胶片Kodachrome,最终于2009年停止生产。摄影记者Steve Mccurry曾用它拍摄了1985年National Geographic标志性封面——一张天真的阿富汗女孩的照片。如今,Kodachrome不过就是另一款消失的胶片罢了。

Andrews自称是“技术迭代”的受害者,但显然他对柯达的感情是深沉而复杂的。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刚毕业的他就开始在柯达工作;最后在公司动荡时期,柯达却再也容不下他。“回想起来,我离开的可能正是时候。”我们在Radisson酒店大厅见面时他回忆说,“其他人留在那儿策划着自己的结局。”Andrews是创造“Kodak Moment”的一份子,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和机械师,制造出了照相机;同时又是一名化学家,操纵分子使光驻留在胶纸上。

在20世纪末期,分子以及其化学分支还是柯达产业的核心。化学产业于1993年脱离柯达,如今仍在研究与发展,并且盈利丰厚,2012年总收入达86亿美元。

Eastman深知化学的作用。在十年之间,这位柯达创始人发明了第一卷实用性胶卷,之后制造了首个能够可靠地使用胶卷的相机。从此之后,摄影不再是一个令人烦恼的过程,也不再局限于专业领域。在他最初的设计稿上,他写到他的改进可以运用于“侦探级照相机”这一级别的摄影器材。一波小型化的新浪潮使可隐藏和伪装的设备成为可能,这种设备常用于低级娱乐:偷拍。藏在剧院用小型望远镜、雨伞及其他日常用品之中配有一次性化学胶片的照相机,成为了一种时尚。换句话说,让Eastman痴迷的不过是当时人们认为的廉价新奇的玩具。和Netflix早期相似,柯达依赖于美国邮政服务:客户将用过的相机寄到罗彻斯特,在这儿胶片被取出、加工、切割成帧;底片和相片将和装上新胶卷的相机一起寄回去。突然之间,摄影对每个人来说都易如反掌,Eastman的新业务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壮大起来。

90年后,另一个柯达实验室的创新者制造了一套能够将光波转换为电子影像的集成电路。见过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都认为它同样会被贴上“玩具”的标签,同样会在一夜之间带动一个新的产业。但这一次,柯达却不再是这个产业中的一员。

未完待续……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手机智能门锁“科技侠”在36氪的第一次亮相是在今年4月上海开放日的展台上,当时还只是概念产品。而近日,科技侠的联合创始人赵黎明兴奋地告诉36氪,该产品的家用版将在7月份实现量产。

2013-06-1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