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专访硅谷公司Moxtra:“框架式的产品想获得用户,要给用户造一扇门”
3月18日下午,在还没有什么公司入驻的朝阳门银河SOHO里,我们曾专访过的国外创业公司Moxtra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发布会,宣布了Moxtra中文版的正式推出。
正如我之前对Moxtra详细的介绍那样,Moxtra是一个将活页夹作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化协作产品。在Moxtra上,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将各路(iOS设备、远程电脑、云存储等)文件用活页夹的形式做展示、归类和存储,通过活页夹的编辑、阅读权限做朋友家人间、工作学习团体内的协作;而在内容的基础上,Moxtra的亮点在于可以通过语音、文件操作将想法和静态数据做整合让用户当时的思维可以存储下来,帮助进一步的沟通和协作;Moxtra Meet还支持基于文件的实时互动、语音远程会议。
在我看来,Moxtra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为各个需要协作的场景(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服务。所以在上次报道时,我将它称作是“为所有人准备的”。而Moxtra作为一个还只有25人的公司,还真的想为所有人准备,它们计划在下周推出十多种语言版本(这还是Moxtra英文版推出仅1个月后)。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胃口不小。
敢这么做,与Moxtra背后创始人的经验有关。将Moxtra作为再创业的Subrah Iyar是WebEx(在07年被思科以32亿美元收购)的联合创始人。而Moxtra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黄河(Stanley Huang)曾担任WebEx技术总监,创业前曾在思科主管年收入近5亿美金的协作服务。负责市场营销的副总裁Jan Sysmans(中文名“索思扬”)则曾在WebEx、Cisco、SugarCRM任职。
在昨天和索思扬、黄河交流后,我捕捉到了一些Moxtra做产品的想法及对市场的看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1. 不做其他产品的敌人:
在会上有人问到,会不会担心一些百万、千万级用户的产品(如Evernote、Saleforce)添加类似Moxtra的功能?Stanley黄河的回答是,成熟产品的核心服务其实很难调整。正因为这样,即使现有产品加入协作的功能,也无法将协作做到极致。
“现在已经有很多服务,但Moxtra并不想取代谁。”作为专注于协作的产品,他们的思路是希望将市面上现有产品服务做一键式、横向的共享整合,在现有服务上添加协作层。在个人、企业用户两个产品计划之后,团队还打算做开放平台,开放应用接口,让不同的产品服务可以方便地接入,拥抱那些本身和自己用户有所重叠的产品。
黄河透露,因为这样,Evernote也对Moxtra产生了兴趣,未来Moxtra的功能可能会和Evernote做整合,因为Evernote认为这样能给用户更好的服务。总结来说,当产品间的目标用户有所重叠时,初创公司并不一定要和这些产品争个鱼死网破,为共同用户提供便利,实际上能帮助各自发展。
2. 框架式的产品想获得用户,要给用户造一扇门:
市面上,UGC、框架式的产品层出不穷,怎样让这些产品获得用户?在Sysmans索思扬看来,他要做的工作就是为用户推开一扇合适的门,让他们成为产品用户,并最终将Moxtra协作推广给朋友。
索思扬说,Moxtra能做很多事,但你在市场上要说的并不是这件事,而是要挖开某个点,告诉用户:Moxtra能满足、符合你切身的某个具体需求。“就像打开一扇门那样,当市场营销能够切中要害,让用户感觉到自己真的需要Moxtra,那他们在进门后就会很快意识到其他事情也能用上这个产品。”对于框架式的产品来说,想获得用户就要针对市场、领域打开合适的门。
3. 本地化很重要,不同市场意味着不同的门:
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上可以推开的门是不一样的。“在美国市场的成功,不意味着同样方法能在中国市场奏效,别的市场上对的东西有时需要抛弃掉,重新思考。”索思扬知道中国最近在开两会,甚至记得新总理在讲话时表示中国今年的GDP期望是升7.5%。“这些是所有人能看到的前景,不过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中国市场虽然让人觉得有趣、有前途,绝大部分的公司还是对怎样进入、运作这个市场没有头绪。”
在黄河看来,中国市场有几点不同:比如中国的移动市场环境上,Android和iOS的app分发渠道和国外不一样;消费市场上的收费app并不能很好地有机成长;移动app的整个链条还不够成熟等。但也有不少好的趋势正在显现,像科技类的初创公司整体氛围就正在变热沸腾。
在这个没有Facebook的国度,产品的本地化变得很重要。可能因为Moxtra的成员背景,团队对中国市场很看重。在其他市场请公关代理推广的情况下,Moxtra打算在中国建立团队做好产品的本地化。Sysmans打开他们的应用给我演示,虽然现在这个版本里Dropbox、Box等云存储还是重要的文件入口,但未来Moxtra会针对市场做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