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美羚搏命IPO启示录
IPO被否后的红星美羚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10年的备战和蛰伏,被5月6日创业板上市委一朝否决。前一天晚上还被媒体和市场寄予“羊奶第一股”的红星美羚,一时间成了业内外人士的“暴击”对象。
各大媒体、乳业圈从业者、投行分析师,纷纷撰文开始了对红星美羚的口诛笔伐,揪住红星美羚被深交所披露的四大否决理由可劲分析,但内容其实大同小异。
可谓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锤”,各种吸睛的言论甚嚣尘上。
“红星美羚急眼了”、“红星美羚该死心了”、“红星美羚低质low企”、“红星美羚带坏行业风气,成反面典型”……
一场针对企业主体的“网络暴力”,仿佛正在将一个成立44年的国产老牌羊乳企业“杀死”。
完全不理解资本市场的“新人”
5月6日,红星美羚IPO被否。
随后,红星美羚向多家媒体发布了“致各界朋友、媒体公开信”,几千字长文叙述了公司长时间备战IPO的历程,并在最后请求证监会、深交所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审核。
时隔一周,5月13日红星美羚董事长王宝印就“红星美羚IPO被否情况股东说明会”进行了首次线上直播。在说明会上,红星美羚董事长王宝印表示,“今天我可以很肯定地说,目前红星美羚已不再考虑上市,会继续申诉”。
IPO被否后的红星美羚,从提出复审,到发千字公开信质疑监管,再到召开股东会,强硬表达自身的态度。
抛开各种唱衰的舆论倾向,客观来说,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一家地处西部的传统乳企做出如此一系列不合常理的动作,要直怼深交所、证监会,主动向媒体“哭诉”。难道只因被气愤裹挟?
事实上,本次冲击创业板上市,红星美羚拟募资3.14亿元,分别投向红星美羚奶山羊产业化二期建设项目、红星美羚永庆奶山羊养殖园区建设项目 、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如今,伴随着IPO被否,红星美羚上述募资愿景也化为泡影。
公开信中,红星美羚诉说了自己上市过程的艰辛,称从2013 年起,公司按照IPO上市要求规范管理运营,2015年8月挂牌“新三板”。2017年9月开始了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前的辅导,2019年6月进行了创业板的上市申报。
信中内容还指出,“公司已经连续9年接受财务及内控审计,持续规范运营。仅在会审核期间,公司经历了2次现场检查、10余次问询回复、8次财务数据更新、6次收入专项核查、3次IT审计。”
在5月13日的股东说明会上,王宝印表示自2021年12月起红星美羚向中央第三巡视组进行了概要性书面反映后,如今仍旧对“仅局限于证监会系统内部”的问题进行反映,要求对审核中认为的问题立案调查,对用两套标准、人为诋毁、“神仙打架”、相互推诿的手段蹂躏企业的问题进行调查。
我们注意到,红星美羚还在公开信中明确指出,此次IPO之行的中介机构——西部证券、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逃脱责任。
“保荐人,会计所实施逃责甩锅式审计核查,采取明查喑访,调取录像,随时导取 ERP 财务数据的审计核查措施。红星美羚一时像监狱一样!”。
一定程度上,透过各种表面可见的问题,红星美羚此次IPO的败北,作为保荐机构的西部证券于责任、于专业均 “难辞其咎”。
业内专家分析,红星美羚项目原本存在实质障碍(后文有说明),西部证券最合理的做法,应当是规劝其撤回首发申请,进行相应内控整改后再行申报。然而,西部证券的不作为,在该项目上也暴露了其客观上存在着操作专业性和业务娴熟度等短板。
深交所也曾正式对西部证券是否勤勉尽责提出质疑,但这家急于求成的西部证券并不愿意承认其存在着客观过失。
西部证券的不严谨、不专业、不负责并不止于此。
据相关报道,自2022年以来西部证券的IPO项目已有4项终止、1项暂缓,没有一个成功过会。
此前,5月10日,西部证券睿赫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给出科创板新股思特威960元的定价,是最终定价的30倍。
西部证券对此事件的回应是“交易出现操作失误”,中证协对960元违规报价开出罚单,西部证券被纳入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
保荐机构的不作为和不专业,加上红星美羚自身不谙熟于资本市场的运行套路和规则,使得资本市场的“新人”红星美羚尚未起航却已注定要折戟在此次冲击“羊奶第一股”的路上。
红星美羚面对被否时的操作也并不理想,其所作动作既没有帮助其挽回损失,也没有缓解IPO碰壁后的困境,反倒成为被相关机构和媒体的群嘲对象。
这些情况直接反映了红星美羚在资本运营上的短板,资本市场在合规性的要求上已远非以往动辄带病闯关的时代。
从目前看,红星美羚此次的IPO征途已告一段落。以红星美羚所处的行业位置,以及在全产业链建设和产品品质所达到的强度,IPO之路尚且艰辛,就结果而言仍与监管部门的要求存在差距,其他欲登陆资本市场的羊奶企业,也将面临一样的门槛和挑战。
产业地基要搭好刚性要求要达标
IPO的门槛,就像高考一样是以成绩论的。红星美羚的确在羊奶产业链上做了很多,但在关键的营收和利润指标上,则显得不够有份量,与IPO要求的“理想过会指标特征”之间,有着不同的取向。
据《证券日报》报道,“红星美羚一直在积极探索扶贫的新模式、新举措。作为地方扶贫龙头企业,红星美羚坚持“托管分红、带动就业、送羊入户、优价收奶”四大精准扶贫模式,以消费扶贫、产业扶贫为抓手,尽最大努力助力脱贫攻坚。”今年2月份,红星美羚董事长王宝印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接受表彰。
当然,IPO与扶贫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关联,但就作为涉农实体企业来说,红星美羚的这些举措展现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龙头企业的担当和责任。
经了解,作为国内首家打出羊字、做羊产业的企业,红星美羚一直冲在行业的最前端,为行业发展铺道路、扫障碍。
2018年,红星美羚填补了婴幼儿配方羊奶粉核心原料技术的空白——羊奶酪及羊乳清粉(被行业专家称之为羊奶粉芯片)生产线试运行成功,正式批量生产。从此,中国羊乳清粉将不再受制于进口。
2021年,红星美羚发布了其针对羊乳蛋白的最新研究成果——羊奶蛋白是天然A2-β蛋白,所有检测研究结果均显示A1-β酪蛋白未检出,为羊奶找到了天然区隔于牛奶的价值优势所在,为所有行业所业者带来了福音。
可以说,红星美羚就像一个本分耕作的西北老汉,在羊奶领域努力的钻研经营,专心致力于做羊奶的普及和推广,无关乎其他。
可惜的是,红星美羚的这些作为,虽然在社会价值与意义上是客观正向的,但在冲刺IPO的关键时候,却并不是最佳的上市指标。
据乳业资讯网统计,全国35家上市乳企,营收超过5亿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85%,而红星美羚连续三年平均营收保持3.6亿元左右,净利润也出现了下滑趋势。
红星美羚IPO被否,深交所给出的四大理由只是表象,根本上还是由于业绩和净利润水平无法得到资本的认可。
这也给红星美羚以启示,企业在资本运营上,要像面对市场竞争时一样严肃和认真,而不是轻信西部证券所承诺的内容。
IPO就是合规择优的过程,在这个既定的程序里里,企业只有遵循而没有选择。
风口到来,高活性或成其竞争壁垒
不过,随着羊奶消费大潮的来临,“中国羊奶第一股”或早或晚终会被市场托举出来。
红星美羚IPO被否事件,能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和讨论,一方面在于红星美羚几个“大动作”的确吸睛,另一方面也在昭示着羊奶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正在从小众品类走向舞台中央。
2021年,乳业圈的几件大事,也在说明这一点。伊利将羊奶粉第一品牌佳贝艾特纳入麾下;飞鹤收购小羊妙可全部股份;君乐宝推出了臻唯爱羊奶粉。
2022年,继美可高特于2月中旬易主美赞臣(中国)后,紧接着达能于3月2日控股欧比佳,而作为纯羊乳蛋白的羊滋滋就是欧比佳旗下的拳头产品。
羊奶行业持续发酵,乳业巨头纷纷布局,也在进一步加速羊奶市场的竞争。在以高端乳品为特色的消费升级大潮中,羊奶逐渐来到风口的最中央。
据布瑞克咨询数据,2020年全国羊奶制品市场规模为147亿元,2021年预估达到169亿元,最近5年年均增速达到25%。
在可预见的、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面前,红星美羚或已为自己构建起了较高的壁垒。
据了解,在羊奶的最大品类婴配羊奶粉上,红星美羚以纯鲜羊乳为原料,采用独有的全程低温湿法工艺,经“蒸汽直喷杀菌、闪蒸脱膻、低温粉塔、附聚造粒”四大先进技术,在完成杀菌保质的基础上,有效保留了活性营养成分。
权威机构检测,红星美羚所产的系列羊奶粉中天然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均能达到或接近4g/100g。
另外,红星美羚的品质优势也得到广泛认可,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美羚羊奶粉获评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陕西省名牌产品、三同产品、质量金奖等荣誉。
作为羊奶产业几十年的从业者,红星美羚种好草、养好羊、产好奶,独创的能够有效留存“活性营养”的低温湿法工艺,更契合羊奶品类的营养特征,是目前市场上羊奶粉(不管是成人奶粉还是婴配粉)中非常有独特性的加工方法。
在行业尚处同质化产品竞争的时期,红星美羚可以说先行一步,挖掘了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建立起了显著区隔于同行的竞争壁垒。
综合来看,红星美羚的地基是比较深厚的,从羊奶产业经营角度来分析,红星美羚的全产业链优势、活性壁垒都是其他竞争企业短时间内难以绕过去的坎。
守着这份家底,红星美羚踏实做好市场和渠道,在羊奶赛道上紧跟潮流,肯定会有一席之地。相比起来,硬怼相关部门则是得不偿失,回归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当中才是可取之道。
另外,此次西部证券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操作,也给广大准上市企业敲响警钟,选择合适的上市辅导机构非常重要。
行业贡献大和企业根基深,在严苛的规则面前并没有绿灯,投资人和股民需要看到的是可预期的企业增长势头和收益。
红星美羚现在显然还不能充分满足完成IPO任务所要达成的指标,但据王宝印在股东说明会上表示,2022年“红星美羚一季度大涨70%”。也许,顺着这条路持续走下去,当红星美羚在营收亮眼、净利润可观、相关财务体系建立健全的时候,IPO也会水到渠成。
上市,并不是一副“万能药”,情绪化和倔强的态度更解决不了问题,“不再考虑上市”这样一句硬气话除了在说出来时候能够酣畅淋漓,对企业长久发展而言实则没有太多帮助。
认清现状,厘清问题,客观看待IPO折戟,这才是红星美羚对此次事件该有的启示:
舆论的喝彩、唱衰都是企业发展历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只有当企业真正拥有过硬的实力、漂亮的财务数据时,资本市场的大门才会敞开心扉、翘首迎接你的到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快消”(ID:fbc180),作者:高颖智 王力纬,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