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电信企业大转变:新的商业模式拿走VC 58%的投资,运营商主动向新模式靠近

新用户1625862167·2012年11月05日 10:42
硅谷拿走了全美超过50%的电信投资(上图),而且这个份额还在增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诸如Google、苹果、 VMware和Salesforce这类大公司重新定义了电信运营商业务,将互联网、移动和云与无线通讯、地面和卫星语音及数据传输关联在了一起。 由于这股力量,现在很多硅谷的电信企业已经转型。


硅谷拿走了全美超过50%的电信投资(上图),而且这个份额还在增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诸如Google、苹果、 VMware和Salesforce这类大公司重新定义了电信运营商业务,将互联网、移动和云与无线通讯、地面和卫星语音及数据传输关联在了一起。

由于这股力量,现在很多硅谷的电信企业已经转型,从原先的做资本密集型、运营商销售周期长的硬件设施转型做资本投入相对较低、运营商销售周期更短的基于软件的产品和服务。

研究机构PricewaterhouseCoopers Moneytree对硅谷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电信领域的10大季度投资做了报告,而这个报告正表明了这种产品定位上的转变。新的商业模式往往是基于这样的服务:这类服务可以由标准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硬件和软件堆栈托管,并可以通过运营商借助网络营销的销售活动传送给企业和客户。Nicira Networks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这家公司是一家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SDN)的基础设施公司,最近刚刚被VMware以12亿美元收购(另外,说到SDN技术,我们之前也
报道说,SDN技术逐渐热络,惠普推出九款支持OpenFlow的交换机及一个SDN控制器)。

而这类极富创新意识的新型公司除了吸引风投以外,也在吸引包括AT&T, Sprint, 中国移动,法国电信和瑞士电信在内的多家运营商。这类公司在硅谷均开设了自己的办事处,目标都是通过从初创公司引入创新和技术来加快他们的研发速度,更快推出产品。

而运营商现在之所以要介入,正是因为诸如苹果、Google、Youtube以及其他应用提供的服务正在逐渐吸引运营商服务的个人和企业客户视线,稀释他们的品牌识别度。但假若运营商真的被牵着鼻子走,那么他们势必要陷入一场移动和互联网数据服务的低成本化、商品化竞争中。

其实运营商跟风投一样,都不愿意承担风险,投资或者收购那些做电信硬件设施的创业公司。不过,有很多创业公司的业务实际并没有牵涉很大的风险,因为他们提供的都是OTT服务(over-the-top service,非网络服务提供商直接提供)、关于网络效率、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而这类服务无需大额的资本承担。

所以,有些反应非常敏捷的电信运营商,比如说瑞士电信和法国的Bouygues,已经有了一些战略部署。关于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关系,瑞士电信创新副总裁Ursula Oesterle就发表了独到见解:

“硬件和服务的生命周期非常不同。与硬件基础设施开发相比,OTT服务可以更快速地推出原型,也可以通过跟一些创新型的公司合作推出,因为这里面的风险和投资都要小很多。”

而另外一些创业公司,比如说提供Wifi技术服务的Devicescape和为视频提供技术支持的Ooyala,也已经跟运营商达成了合作。这正说明了,创业公司现在可以快速地从那些对创新如饥似渴的运营商手里拿到钱。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上述提到的两个案例。Ooyala这家公司可以提供视频流媒体技术和分析服务,并根据观众、位置和设备提供个性化视频。这家公司在与澳大利亚电信运营商Telstra在首次会面的8周时间内就签署了授权协议。Ooyala的CEO Jay Fulcher称,因为这类投资的风险有限,而Telstra又急需借助创业公司的研发能力来加速公司的创新和创业精神。Telstra最近还领投了Ooyala 3500万美元的融资。

另外一家公司Devicescape则可以提供数百万个Wifi网络,分担运营商在3G和4G网络的压力,降低他们的经济成本。这家公司最初瞄准了美国的二线运营商,因为这类运营商的研发经费有限,对他们的技术更有需求。Devicescape花了一年时间才做成第一笔大单,但随后,Devicescape发现运营商的动作越来越快了——只要风险可控,这些运营商现在更加愿意基于不完善的信息做出更快反应。

于是,法国运营商Bouygues仅仅不到六周就跟Devicescape签署了协议。Bouygues在硅谷办事处的负责人Allaire认为,对他们而言:“通过承担小部分的风险,与创业公司开展合作,可以更快地引入创新。”不仅如此,Allaire称他们也愿意跟比Devicescape更小的创业公司合作,只要这类公司具备创新能力。

另外,硅谷电信委员会主席Liz Kerton也指出,“近年来,随着运营商逐渐向创业公司寻求外部创新,我们获得的新旧运营商的赞助也多了很多。”可以说,硅谷的创业公司因为与那些互联网、移动和云技术领域的行业佼佼者接壤,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独特的产品研发视角,而这种产品视角正是那些相对企业化、内部创新有限的运营商们所欠缺的。所以,运营商通过投资或收购这类创业公司、与他们达成合作,承担可控风险,或许更有胜算。

via
TC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自古英雄出少年。还有一句,人不风投枉少年。 05年的时候,21岁的Matt Mullenweg从True Venture拿到融资,媒体一片惊叹。10年又出了个19岁的Brian Wong,现在前两个都老了,新一辈中出了一个15岁就拿到风投的D'Alosio。不久前,现年16的D'Alosio称已经为自己的新闻聚合应用Summly拿到100万美元的融资,其中投资人包括李嘉诚、大野洋子和Zynga的CEO Pincus等。

2012-11-0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