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记者节,我们跟几个记者创业者聊了聊

36氪重庆的朋友们·2020年11月09日 14:24
都说记者是离财富最近的人,那么他们创业又会怎样?

36氪重庆讯,记者,一个特殊的职业,“无冕之王”,社会活动家。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贩夫走卒,各行各业,三教九流,都可能因为记者的身份而坐到他的对面,平等地接受他的提问。

都说记者是离财富最近的人,那么他们创业又会怎样?记者经历带来的共性,广泛的知识面、看待问题的高度,为人处事的格局,对待新生事物的敏锐,又会怎样影响他们的创业?当初,又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他们放下那支笔投向商界?

记者创业,只是一个小众的创业群体。但正因为他们的敏锐,记者创业的感悟也许可以被更多创业者借鉴。11月8日记者节,我们跟重庆的几个记者创业者聊了聊。

猪八戒——朱明跃

朱明跃

人物小传

朱明跃,花名“二师兄”,猪八戒网创始人兼CEO。

朱明跃是《重庆晚报》创刊以来第一位首席记者。2004年,不顾感染风险混入隔离区采访,凭借一篇《直击四川怪病传染隔离区》的报道,一举成名。2006年初,朱明跃开始创办猪八戒网,目前猪八戒网是全球领先的B2B企业服务平台。

为什么创业?

我当记者那会儿,脑子比较跳跃,经常会做策划和采访。当互联网红利出现的时候,我就想: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拿到网上去“卖”?于是我就在网上发了个帖子,悬赏500元想请人做个网站来“卖创意”,很快有个程序员接了单。几天后,一个卖创意、设计的服务交易平台就诞生了。取名的时候很随意,一来我姓朱,二来我有点胖,干脆就叫“猪八戒”吧。

记者经历对创业有什么影响?

当过记者的人,通常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高度。记者被称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并不是记者有多牛,而是他们采访的人很牛,自然眼界就高了,格局就大了;二是敏感。一个好的记者,头脑得是柔软的,像一个雷达一样,不断去捕捉新鲜的资讯,对冲突、异常、不同很敏感,永远保持好奇心;三是情怀。一个好的记者,通常会有“铁肩担道义,妙笔做文章”的情怀。不管是写文章也好,做其他事也好,总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对社会有贡献的事。这些素质都是创业所需要的。应该说,记者去创业,一开始就站在了比较高的起点。

记者创业的短板也显而易见,第一是不够精研。记者又被称为“杂家”,什么都懂点,什么都不精,而创业需要在某个领域精研;第二是好奇心过于重,哪个房间都想进去逛一逛,不够专注和沉静;第三是过于敏感,总是去抓亮点而欠缺系统性思维。以上这些短板,我都有,花了好几年才慢慢克服。

想对记者创业者说的话?

做你所长,避你所短。

李子坝餐饮——杨艾祥

杨艾祥

人物小传

杨艾祥,李子坝梁山鸡联合创始人。

媒体从业14年,在电脑报集团旗下的《21世纪人才报》做到了副主编,在《商界》杂志做到了新媒体副总编,写了10多本书,主要研究商业财经领域,早期采访马云的记者之一。深感记者价值总是被低估,于是辞职进入餐饮行业,开始“有预谋的创业”,创立了5、6个品牌,其中李子坝梁山鸡成为全国网红店。

为什么创业?

在媒体时,我已经很努力了,依然看不到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发展的未来,这是大势所趋,个人很无力。我在这个行业的价值感很低,当时刚刚三十出头,难道就这么混到退休?有点对不起老天让我来人间一次。我把定位理论运用到了自己身上,分析了自己的能力和外部的资源,觉得用新思维、新工具做餐饮,可能大有机会。之前工作也给一些餐饮老板提供过品牌和营销的服务,但老板不认可,也想自己亲自操盘试一试,恰好碰上老字号梁山鸡想要做品牌升级,大家一拍即合。

记者经历对创业有什么影响?

一切都是内容视角,一切都是用户视角。记者的这两个视角,对我来说十分重要。做餐饮就是在做内容,都是围绕我的用户在做内容。只是记者的内容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做餐饮的内容就是门头、灯光、桌子、锅、餐具、食物、员工、服饰……

此外,记者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我愿意结交新朋友,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我愿意也胆敢尝试新事物。

想对记者创业者说的话?

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也要学会敬畏自己不懂的人和事。

民宿——石茜

石茜

人物小传

石茜,大理洱语客栈、果然客栈创始人。

在2000年左右,石茜月收入就上万。但她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于是辞职去了一本女性刊物当编辑,收入缩水到2000块,她却乐在其中。在当了近六年互联网主编、总经理后,2012年放弃百万年薪前往大理,成为“果然大理”“洱语”两家民宿的老板娘。

为什么创业?

有了一点本钱,我就觉得可以追求我想要的了。我这个人喜欢自由,喜欢玩乐,云南就非常适合我。当我第一次被一家云南的民宿美到震惊时,我就决定在这里创业了。

记者经历对创业有什么影响?

记者的经历,有利于跨界进行原创,因为记者在采访中能见识各行各业,积累广博的知识。但是,记者的好奇心很强,注意力难以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这也是记者经历带给我的一个负面影响。

想对记者创业者说的话?

不管是不是记者出身的创业者,如果没有经历世间百态,没有更多的积累和沉淀,就不要贸然地创业,要学会举重若轻。

自媒体——葛伟

葛伟

人物小传

葛伟,绰号“小胡子”,自媒体创业者。

葛伟是8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报社当记者,25岁承包报社广告业务,赚了第一桶金。36岁在重庆开发田园别墅——西郊庄园,身家最多时达到5个亿。51岁彻底破产,负债3.7亿,成了一个“老赖”,但声称“不关机、不跑路、不自杀”,一直坚持还债,现在仍欠1.2亿。2020年,57岁的他,以自媒体创业,直播带货还债。前段时间,有相似经历的锤子科技罗永浩在微博上给他点赞:虽然公司破产有可能不需要还,但是能还的都是好汉。葛伟听说后说,我死个锤子,我不能死。

为什么创业?

在报社当记者的一年多时间,我花得多,挣得少,每月78元的工资5天就用光了。当时我的办公室挨着广告部,经常看到客户或领导拎着金属的皇冠密码箱进去,打开箱子时发出“嘭”的一声,这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最好听的声音。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黄金在哪儿?我想不通,也不服,于是便去创业找答案了。

记者经历对创业有什么影响?

记者时期积累的人脉、阅历以及丰厚的积蓄,为我的创业生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创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思考能力,这个能力在记者身上不难找到。把创业想成一张网,思考能力是横竖的线,人脉就是上面的交叉点。两者同样具备,才会捞到更多的鱼。但切忌靠情怀、感觉、好恶做事,这是记者创业的劣势,我就严重吃了这个亏。有情怀,也得有商业逻辑;有感觉,也得从善如流;有好恶,也得有理性、建设性。

想对记者创业者说的话?

可以失败,但不能逃避。无论多惨,我还是想说:创业的人生才有价值。

文化创业——周密

周密

人物小传

周密,重庆司马青衫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2年-2015年,周密在《重庆商报》当财经记者、行业总监、房产部副总。从报社出来后,通过自媒体创业,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IP,出了一套畅销书《水煮重庆》。因了那句著名的唐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他又是研究重庆史的,于是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司马青衫。

为什么创业?

其实我一直想往新媒体方向发展,多年以前就发现了这个潮流所向……不,其实是传统纸媒遇到了瓶颈,个人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被逼无奈,不得不转型。但是在报社待过的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能做点啥?只会做点文案,写点东西。我就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开始,做了一个“水煮重庆”的公号,本来只是纯粹的写点历史文化和美食的内容,慢慢的,我把它变成一个文化品牌,在文创产品和餐饮企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延展。

记者经历对创业有什么影响?

当记者,既需要有高度,又要接地气,写出来的东西要让每个读者都看得懂。所以我写水煮重庆也罢,研究也罢,都是在做转化,把研究出的东西写成消费者喜欢看的文章。我现在做的事,准确说,就是一种文化转化。文化,也可以转变为生产力和销售力。过去的行业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好,我能做点补缝的工作,这都是记者经历带给我的。没有记者经历,就没有现在的司马青衫。

想对记者创业者说的话?

记者是一个最没有限制的职业,可以培养广阔的视野。但局限性可能在于很难培养出人对某个行业的专精度。所以如果你要创业,那要想办法让自己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不熟不做,不精不做。否则很难坚持,也很难成功。

育想家——王强

王强

人物小传

王强,育想教育创始人兼CEO。

2015年,王强时任《都市热报》常务副总,已累积十几年媒体运营的经验。在报社为地产商做引流活动时,让他看到了亲子社群的强大。2017年始,王强决定将商业地产与教育结合,遴选教培机构头部品牌,入驻购物中心,形成一个素质教育一站式服务平台“育想家”。目前育想家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少儿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获得了新东方的战略投资。

为什么创业?

2015年开始,纸媒广告业务下滑比较严重,我的收入也受到一些影响。另外作为一名父亲,由于孩子的兴趣班太过分散,横跨各个区的奔波接送让我难以忍受。于是在2017年初,萌生出一个想法:要是有一个类似培训基地的东西,把好的兴趣班综合起来就好了,省得家长几头跑。随后,我便将想法付诸行动。

记者经历对创业有什么影响?

媒体运营的核心就是内容,有了内容才有流量(发行量),有了流量才有广告收入。我把这种思路,也运用到了育想家上。如果说育想家跟其他教育综合体的不同,那就是它始终围绕着“流量思维”提供强运营内容服务,用内容“盘活”教育综合体。

此外,记者的经历让我在各个行业结交了很多朋友。与他们交流想法时,会获得很多专业分析和判断。创业时期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他们建设性的意见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想对记者创业者说的话?

要多了解赛道,选一个增长性较好的方向来创业。同时,在工作中注意积累自己的经验、认知和人脉资源,并做好后续的资金支援准备。虽然创业路途艰难,我还是鼓励更多的记者同仁们创业,因为记者接触的信息量足够多,会有很多机会。

华龙信用——郑亮

郑亮

人物小传

郑亮,重庆华龙强渝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年郑亮入职天津《大众生活报》,初入媒体,被记者“铁肩担道义”的情怀打动。其后从天津到重庆,做过综合类新闻,也写过财经新闻,《联合国送大单,重庆企业不“感冒”》一文获得当年重庆市新闻三等奖。从2011年开始创业,从事媒体传播;2016年,年近40的他毅然投身到华龙网旗下的信用公司,开启了“二次创业”。目前华龙信用已成为重庆信用管理行业的头部企业。

为什么创业?

我不想只做观察者,也想要做亲历者。当时我被朋友一席话打动了,2011年便下定决心,与朋友一起创业,从事媒体传播。

记者经历对创业有什么影响?

当记者,每天都在接收新信息,学习新事物,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知识体系不断膨胀。我对此乐此不疲,记者经历让我养成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闻“新”(新事物、新领域、新技术)则喜。转投华龙信用,就是受此影响。我常说自己有一个小梦想,希望我们努力打造出的诚信社会,让我们的孩子可以相信陌生人的善意,不再纠结食品是否是安全的,预付款后老板是不是会跑路……

想对记者创业者说的话?

保持“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情怀,是媒体人包括曾经的媒体人,应有的担当;闻“新”则喜,无惧所谓中年焦虑,不断投身到新生事物中,也是记者这个行当带给我们的技能和胆气。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

2020-11-0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