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文化体验 丰富消费业态 “夜游经济”或成城市经济新增长点

36氪江苏的朋友们·2020年07月10日 17:40
突破“千市一面”的同时,也丰富了南京城市夜游的消费业态,让夜游经济进一步增效增收。

编者按:本文来自江苏商报,原文标题《南京文艺夜市真“莱斯”》,记者 张甜甜,36氪经授权发布。

7月3日,夜色如水,华灯初上。近3000平方米的南京太阳宫广场,NICE潮艺夜市人潮如织。

南京太阳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剑站在人群中,舞台上彩色的灯光在他的脸上明明灭灭。

感受着玄武湖面的清风徐来,被笑声、音乐、文创产品斑斓的色彩、食物的袅袅香气包裹着的人们,说一声“文艺夜市,莱斯”,又忙着用手机拍下照片,在朋友圈轮流刷屏。

如今,日趋火热的夜市,带动了当地文化、饮食、购物等方面的消费,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几乎成了各城市拉动旅游夜经济的“标配”,潜力巨大。

但其中,部分夜市没有摆脱传统的惯性思维,业态仍以服装售卖、夜宵小吃、纪念品为主,同质化发展问题较为严重,造成客流量流失,红火难以为继。

如今,南京文艺夜市的遍地开花,结合本地文化特色的同时,在“烟火气”外增加“文艺范”的“调味”,更具文化气息和美感,为点亮城市“月光经济”提供了新的实践思路。

“文艺+夜市”深挖夜游文化体验

夜幕降临,百家湖1912街区喷泉广场上,近20位艺术创作者出现在这里的文创夜市上。作品或怀旧复古、或前卫流行。

从今年5月起,每个周末,这里都会举办夜间文艺市集。下午5点开市,一直延续到晚上10点。现场,忙着做直播的网红与感慨着“夜经济又回来了”的街区总经理林琳擦肩而过。镜头里,弹幕成群结队,波浪一样的翻涌,几乎将屏幕遮住,关心着诸如“这是哪儿?”“几点钟结束?”之类的问题。

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看来,在“吃”这个起点之外,夜市在文化层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也表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是当下夜间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占比分别达到40.0%、19.8%,引领夜游风尚。报告也显示,24小时书店、话剧、院线电影等吸引了大批青年游客,深度文化体验已经成为多元夜游场景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在去年8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就指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今年1月,江苏省人大代表、南京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郑立平在接受采访时也建议南京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吸引游客来南京,要让他们待得住,到了夜间要有景可看、有处可逛。”在这种背景下,文艺夜市在特色化、聚焦化里突围,从单纯的买买买、逛吃逛吃,转向声色兼具的演出、构思奇特的文创产品,恰逢其时。

特色文化赋能扩展“留客”空间

夜市如何吸引更多游客,不少专家给出建议,应研究清楚主要群体,针对主力军开发产品,满足游客需求。同时要从多方位调动游客的参与度,提升体验感,真正形成完善的夜市经济闭环。

太阳宫舞台上,南京本土脱口秀俱乐部正在表演着无名喜剧。演员踱到舞台中央,抖了一个包袱,台下涌起笑的声浪。于剑脸上没有太多丰富的表情,因为一切都太过熟悉。跑了很多夜市,方案酝酿了好几个月,从主题选择、节目安排、现场布置、商户选择,团队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头脑风暴。

“做传统夜市的很多,太阳宫是个文化综合体,也是潮流文化的集散地,我们想用文化给夜市赋能,提升夜市的调性,”于剑觉得,“要打造出本地的文化特色”。

业内专家分析,当期市场上缺少对于目的地城市综合性夜市产品的打造,开发深度不足。供给需要更加多元化和本土化,防止大而全或者“千城一面”“千店一面”的发展倾向。“丰富夜市产品是解决‘留客难’的关键。”各地要聚焦挖掘特色文化,建设符合城市定位和气质、凸显城市调性的夜市产品,增强城市的品牌效益。

NICE潮艺夜市的名字取自“莱斯”,在南京本地化方言里的意思是管用、厉害、很好。在执行团队谋划的节目单里,7月3号的“笑侃金陵周”的喜剧是本土脱口秀俱乐部的,10号丝竹风雅周的杂技表演、民乐演奏、越剧来自于南京市杂技团、南京民族乐团、南京市越剧团的专业演出团队,17号的湖畔悠闲周后,24号的夏花绽放周上,几个南京留学生准备了一场音乐四重奏,31号动感潮流周迎来的是南京说唱音乐人MC夫夫。大部分的节目都来自于南京本土原创。

烟火气文艺范兼具 增效也增收

于剑加了很多摄影爱好者的微信。对方调出相机的预览画面给他看:在星空帐篷前留影的大叔、人群簇拥的舞台、在陶瓷文创摊位前把玩器具的一家三口、霓虹灯网红墙前留影的小姐姐……一些照片用了航拍,舞台上艳丽的光束切割着玄武湖上空的黑幕,70个红绿白三色帐篷、彩色的兔子灯,紫金山、紫峰大厦等楼群带着明亮的光带。

人们随夜色倾泻而下,填充着摊位、舞台之间的空隙。文化赋能夜市线路,让游客有机会全面感知和体验本地文化与生活方式,也将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配置从空间拓展转向时间延展。

托特色鲜明的文化内容赋能,让夜市经济进一步获得增收增效的可能。“周末人最多的时候,客流量能过万,街区文创市集商户及自有商户平均营业额也能达到数万元。”水木秦淮艺术街区的相关负责人觉得,这是因为文艺夜市借了内外多重资源的“势”,结果是双赢的,“商户借延长夜间经营时间来增加收入,也满足了民众对艺术生活的多方位需求。”

去年12月,街区在改造后重新开街。以“艺术生活”为定位,引入了非遗集成、读书空间、线下有声、音乐汇演、艺品制作、名咖书院等文艺类业态。毗邻南京艺术学院西门,周边环绕艺术品商店,让这里成为南京出名的“艺术后花园”。夜幕降临后,这里聚集起众多年轻靓丽的身影。

今年6月,“桨声灯影阅读之夜”主题客厅活动的时候,因为距离上班的地方很近,覃琴去过一次。跟着朋友一起吃饭、喝咖啡,在“台阶音乐会”听街头音乐,参加完夜读分享会后,还在书摊上买了两本书。走在路上,能听到秦淮河上游船里,南京白局艺人演绎着传统曲艺的歌声余音袅袅。“跟之前逛的夜市不太一样,很有文艺范儿。”这些夜市摊位中,既有创意陶瓷、原创首饰、网红小吃、文创产品等,也有来自各类书店摆出的“书摊”,还有手工皮具、手绘、纸艺术、糖人等非遗手作体验活动,以及原本街区附近商户带来的古玩、雕刻、紫砂、奇石、手串,南艺学生们的剪纸、绘画作品等。

从高空俯瞰,40个摊位连接起来像一条灯河。每场活动结束后,于剑都要去社交媒体上翻评论,“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能吸引近万的人流,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想把这种文艺夜市做成‘季’ 的形式,这场从6月25号到8月2号,效果如果好的话,后面看看要不要再做第二季。”既有人间“烟火气”,也有“诗与远方”,文艺夜市,让文艺演出、文创产品等文化产业资源焕发新的活力,也创造出新的旅游吸引物,延长了游客的旅游时长,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度,也进一步刺激了目的地的消费,有望成为下一个掘金新平台。

想成为未来独角兽吗?36氪江苏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你的项目够优秀,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江苏的报道,请将你的需求与项目BP发送到:nanjing@36kr.com,我们会尽快回复。

商务合作请直接联系苏先生Tel:18610353902。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签约16个新基建重大项目,20个企业投资项目现场签约,支撑工业明星城市新动能。

2020-07-0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