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外活动|披荆斩棘的杭州本届毕业生小调查

刘晓悦@36氪浙江·2020年06月28日 11:10
你有后悔当初选择的专业吗?

正值毕业季,找工作成了头等大事。

大企业门槛高,小企业不稳定,专业好起点不同,毕业生们有点慌。

近日,《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的发布引起了毕业生们的关注热点。截至目前,超40%的毕业生已找到工作。

对毕业生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1、在就业城市选择上,大城市是年轻人的首选。数据显示,选择上海的毕业生占比高达11.5%,其次是广州、北京和深圳。

2、在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上,93%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加班,可见毕业生投身职场、努力工作的态度十分积极。

3、从行业的选择上看,计算机/互联网/通信行业备受毕业生欢迎。其次是财务、审计、统计、教育培训行业。

那作为“科技互联网之都”的杭州,阿里、华为、网易等等巨头扎堆,自然成为了毕业生们的福地,在吸引毕业生方面杭州也是下了狠功夫。

2月,杭州推出了“战疫引才、杭向未来”八项人才举措。其中提到,对本科及以上所有应届大学生,在发放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年1万元租房补贴,最多可享受6年。

此外,还提出要加快人才专项租赁住房建设,到明年底前新建5万套。同时,提高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给予A类顶尖人才“一人一议”最高800万元购房补贴;B、C、D类人才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购房补贴等。

在如此大的优惠政策背景下,在杭州科技互联网圈找到毕业生们处境如何?

为此,我们找来3位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杭州应届生,聊了聊他们的状况。(文中皆为化名)

专业火了 幸运地进入心仪企业

王世佳|浙江大学 博士生

我是今年毕业的博士生,是通信类专业,其实当初选择这专业也没有想到现在那么火,纯粹是个人爱好。

本科毕业时,通信行业还没有像现在发展的那么数字化、高科技。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我就选择继续深造。如今博士毕业,作为本地人,杭州有众多科技互联网企业,第一选择自然是留在这里。

在毕业前,我也有过纠结,同届的同学很多都去了北上广深,毕竟国际化大都市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我跟风也投过一些简历,但企业给到的薪资福利与我的期望值还是有些差距,甚至投的一些国际型企业都不回复,我的找工作之路进入瓶颈。是不是我对自己的设定过高,如果真的找不到合适的,难道要去做一个基层的通信技术员?我有点不甘心。

图片来自pexels

毕业压力和生活压力,让胆小的我决定留在自己的家乡,离父母近一点。

在杭州,我们这个专业的选择面会窄一点,班里有同学选择继续读博士后的,也有选择去大学当老师的,或者自己创业。

我思来想去,还是想要进入职场,毕竟现在通信行业处在风口上,急需人才。杭州只有华为对口,所以我就直接投了简历。

当时也没啥信心他们能要我,等待回复的过程也挺煎熬的。

就在几个月前,我接到HR的回复,通知我准备面试事宜,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了好几天,华为是通信类专业学生梦想的地方,它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和高门槛也每年刷掉了大批毕业生。

现在回过头想想,如果真的没成功,我可能还真会选择读博士后。我很怕辛辛苦苦读博士出来还是找不到心仪的企业,我不怕加班和工作压力,但更怕没有未来。

天天刷招聘APP 面试十几家公司

杨明亮|浙江理工大学 研究生

我是计算机专业,这几年计算机几乎是最稳定、涉及面最广的专业,再加上自己感兴趣,就从本科一路读到研究生。本以为研究生可以毫无阻碍的进入大企业工作,却成了找工作路上最高不成低不就学历。要么你本科毕业就工作,去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慢慢通过熬工作年限来涨工资,要么就是博士、博士后或者海外知名大学留学背景,分分钟入职国际型大企业。

我从年初就开始找工作,谁知疫情的爆发导致很多企业停止招人。原本以为,杭州这么大,只要投了就有工作,自己好好干就行了。

前前后后大概投了二十多家公司,面试十几家公司,杭州知名的企业几乎投了个遍,但国际型企业要求工作中全部使用英语,而且会优先考虑海外留学背景的毕业生,在几轮考核下来,我被淘汰了。

作为应届生,眼看快毕业了都没找到工作,我开始有点慌,开始思考降低标准和要求。有工作就行,给钱就可以干。

我甚至还去应聘了图文店的工作,老板一脸不可思议的问:“你一个研究生,来这里干嘛?”

终于,在经过“疯狂”投简历模式下,4月我进入了一家中型企业的技术部门。没有毕业,只能以实习生身份入职,薪资3000元/月,实习期半年。杭州生活并不低,房租成本是大头,工资的三分之二都用来了付房租。家常便饭的加班,生活压力让我重新思考接下来的发展。

“心灰意冷,前途迷茫”就是当时的状态。

我又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打算冷静下来。当时,我每天回宿舍最大的事就是刷招聘APP,有时甚至刷到半夜三四点,我害怕漏掉任何一个机会,尤其是华为、阿里、网易这种大企业的信息。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面试、笔试,6月,我接到了阿里的入职通知,目前正在试用期。

图片来自pexels

现在回想当时找工作的经历,发现自己并没有非常明确要求,虽然拿了不少offer,但很多现实问题没有考虑,比如工作地点、工资薪酬、工作行业、未来发展等,疯狂投递简历的结果就是,最后只能拒了很多offer。

待业、处处碰壁也要坚持自己爱的职业

周露茜|浙江财经大学 本科生

我是学会计专业的“应届待业生”,本地人,最近在四处找机会投简历中。相比周围朋友的焦虑,我自己感觉还好,毕竟就业终究是责任自负的事情。

这个专业一直是父母口中的铁饭碗,我听从了父母的意见选择了会计专业。在10年前,会计确实是个很吃香的专业,后来遇到金融危机,这个专业不再是“香饽饽”。再加之各种的职称考试,难度相当高,等级越高薪资越高,学长、学姐们很多都转行了。

和往年师哥、师姐找工作的顺利程度相比,今年要难很多,应届生就业率都相当堪忧,可能刚过五成。我们班也有选择回老家考公务员,还有出国读书的,总的来说选择继续读研多于找工作的。就拿我们寝室的来说,6个人,4个人都选择考研,另一个家里安排了工作,就我是自己在找工作,心理压力相当大。

父母更希望我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内工作,这对女生来说也是一份体面、稳定的职业。

但我偏偏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我想要做一个“文字工作者”。在学校做过校报记者的背景,让我对内容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不喜欢体制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喜欢事事小心、种种约束,我想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但目前并不顺利,我发出去的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一度以为是自己用的Gmail出了问题,找朋友测试了一下,发现人家只是单纯没回复我而已。连最想去的公司也没有给回信,令我挫败了好一阵子。

目前,我的短期规划是找到一份能做实事、写东西或接触新媒体运营的正式工作,同时做好考研的准备,在遭遇瓶颈的时候能有底气和机会选择其他道路,以寻求新的突破。我希望能有个合适的岗位,哪怕是历练学习,我也很满足。

发现未来独角兽,项目BP发过来!

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参加36氪浙江的“未来独角兽活动”,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zhejiang@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 

36氪浙江——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国潮是品牌体现,也是城市文化底蕴的诠释。

2020-06-2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