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调改之路,“胖东来模式”能否重塑国民品质超市?
永辉超市,要在转型阵痛中闯出一条生路。
时隔一年,永辉超市的“胖改”成效如何了?
前不久,永辉超市通过发布会向外界展示了调改一年多的“阶段性报告”。2025年上半年,永辉超市营收下降20.73%,亏损2.41亿元,关闭门店227家。十月底永辉超市再度交出2025年第三季度成绩单,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2.21%、净亏损扩大至7.1亿元。
然而,在这2组略显惨淡的数据背后,却隐藏着令人意外的亮点:经过“胖东来模式”调改的门店,客流平均增长80%,其中19家门店的顾客净推荐值超过50%,60%以上进入稳定期的调改门店盈利水平超越过去5年最高值。
永辉超市在连续四年亏损后,正试图通过一场全面的调改,寻找新的出路。
业绩承压,转型阵痛与调改成效并存
尽管财务数据不尽如人意,但永辉的转型已显现出一些积极信号。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已完成222家门店的胖东来模式调改。
永辉超市CEO王守诚在发布会上坦言:“过去我们在追求效率、规模和低价的过程中,忽略了员工幸福感、顾客体验以及合作伙伴利益。” 这番话反映了永辉战略思路的转变。
从更宏观的行业视角来看,永辉的困境并非个案。根据中国连锁协会相关数据,传统商超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期,多家头部企业面临类似的业绩压力。
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2025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63%的样本企业认为"加大调改升级力度"是未来三年的首要趋势,82%的受访企业将"提升商品力"列为经营重点。永辉的选择,也是顺应了这一行业大势。
调改也有明显的成效。以北京旧宫店为例,调改后客单价从98元提升至125元,生鲜品类的损耗率从12%降至7%,毛利率反而提升了3个百分点。再比如福州福新店作为“社区单体店标杆”,今年8月8日开业后深耕社区消费,次月即实现盈利,第三个月便迎来环比增长,调改效果显著。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永辉当前的业绩阵痛是其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的必然代价,关键在于这种调改要换来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调改核心:从形式模仿到融合创新
走进调改后的永辉门店,消费者会发现诸多胖东来的影子。我们观察到,永辉对胖东来的学习,其核心是从商品力、服务力和员工力三个维度重构零售价值。
商品力的重构是调改的核心。永辉超市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佘咸平提出的“商品中心化”战略成为转型的核心抓手。
计划在未来三年与200个核心战略伙伴合作,打造100个销售额过亿的大单品。这一战略的意图很明确,即通过打造极具竞争力的核心商品,通过强化商品力重塑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永辉”的价值认知。
比如11月开业的永辉渭南吾悦广场店,经过调改对商品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优化,从原有10872支商品中精准下架4744个单品,同时新增5425个优质商品,新增比例高达47%。目前,该门店商品结构已达成胖东来商品结构的80%,进口商品占比也提升至11.5%,从源头上完成了品质进阶。
值得关注的是,永辉自有品牌"品质永辉"和“永辉定制”系列商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我们了解到,“品质永辉”系列商品严格遵循胖东来"DL"系列开发标准,强调品质与价格的平衡,覆盖生鲜、熟食、烘焙等品类的超20款单品中,已有15支上市至今累计销售额破亿元。例如"品质永辉头道特级生抽",“YONGHUI东北长粒香大米"、“永辉定制伊利鲜牛奶”和“微胶囊香氛洗衣液”等都是热销单品。
供应链的改革更为彻底,是支撑永辉调改的基石。
永辉大力推动的“裸价直采”模式,旨在摒弃中间商的层层加价,彻底取消后台费、条码费、进场费等传统零售渠道的沉疴旧疾。据悉,永辉的供应商体系经历了剧烈调整,从2300家精简至800家核心战略伙伴。这种深度绑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直采模式”直接降低了约15%的采购成本。
服务升级是品质革命的另一维度。比如其借鉴胖东来模式,提供生鲜现切、海鲜清洗、便民服务台等增值服务。门店内配备微波炉、血压仪、母婴室等设施,打造“有温度的购物场景”。
有消费者表示:“现在的永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不仅购物环境更舒适,服务人员的态度也变得更友善。特别是海鲜现场清洗服务,为我们省去了很多麻烦。”
另一个方面,在场景营造上,永辉通过取消强制动线、货架降高、通道拓宽、照明升级等方式,打造更舒适的购物环境。福州永辉福新店调改后,年轻女性客群占比由50%左右上升至61%,说明门店更适合“逛”了。
“场”的升级还体现在本地化特色营造上。深圳永辉针对港客推出“香港钱包专属优惠”,福州门店则引入当地炖汤食材如石橄榄、金线莲等。这种“一店一策”的调改思路,使永辉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圈。
而员工力的激活则是可持续性的关键。据永辉官方透露,调改后员工平均薪资涨幅超20%,部分门店如永辉郑州信万广场店的工资涨幅达80%。2025年1月至8月,永辉超市员工累计分红超3100万元,单月单店分红最高超30万元。同时,永辉超市鼓励员工通过提升技能实现自我增值,截至2025年8月31日,共有近5000名员工参与技工认证,专业通过率达78.2%。
「零售商业评论」观察到,永辉的转型不是简单的模式复制,而是基于全国性企业特点的融合创新。其一方面学习胖东来的人本管理思想,另一方面借鉴山姆的高效供应链体系,试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县域突破:品质零售下沉的市场验证
永辉在县域市场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11月21日,永辉在四川省的首家县域调改店安岳中央时代店正式开业。开业三天,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近600%,客流同比增长近800%。同日,重庆武胜县融恒时代广场店同步焕新开业,三天里,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近470%,客流同比增长近430%。截至目前,永辉已在福建、重庆、安徽、河南等地落地约30家县域调改门店。
永辉的县域战略不是简单的渠道下沉,而是品质零售的整体平移。永辉超市CEO王守诚指出:"布局县域市场不仅是产品与服务的'下沉',更是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的融合。"
从实际业绩看,县域市场的高品质消费需求十分旺盛,金枕榴莲、鲜活梭子蟹、进口山竹等高品质生鲜商品销售领先;奥尔良烤鸡、卤牛肉、捞汁海鲜等即食类商品持续热销,便捷化餐饮消费成为主流;永辉定制鲜牛奶、定制精选无抗鲜鸡蛋、YONGHUI橙汁等自有品牌及定制商品表现亮眼。
在安岳店,消费者可以买到价格实惠的鲜活鲈鱼(15.9元/条)、南美白对虾(不足30元/斤)等传统县域市场罕见的“民生海鲜”。同时,该店还利用柠檬产地优势打造“从枝头到货架24小时”链路,既提升消费者“尝鲜体验”,又助力安岳柠檬品牌价值提升。
长期来看,县域承载着全国近70%的人口,贡献了近40%的GDP,消费潜力巨大。永辉在县域市场的成功,证明了县域经济是零售企业的增长新引擎,而品质零售则是激活县域消费的关键。
永辉通过品质零售的县域下沉,不仅实现了对当地就业、商业环境的综合带动,更在县域市场积累较大优势,这些优势将转化为永辉的长期竞争力。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零售业的未来属于那些能够将规模优势与品质服务完美结合的企业。永辉的“胖改”之路,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迈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零售商业评论”(ID:lssync),作者:零售商业评论,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