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落后小米、美的与海尔,格力真的需要反思了
1
多年以后,面对单季度营收突破千亿人民币的小米集团,董明珠是否会回想起她与雷军立下“10亿赌约”的那场盛典。
2013年12月12日,在央视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雷军提出五年内小米营业额超过格力,董明珠将赌注金额提升至10亿元。2018年,总营收达到2000.24亿元,超过小米的1749亿元,董明珠最终赢得赌局。
然而,“10亿赌约”的第六年(2019年),小米集团营收达到了2058亿元,格力则停在了2005亿元。在此之后,小米集团凭借手机、智能家居、电动车等领域的多点出击赢得了营收的高增长,格力电器则守着空调主业踟蹰不前。2024年,小米集团营收达到3659亿元,几乎是格力同期营收(1900亿元)的两倍。
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格力实现营业总收入1376.54亿元,同比下降6.62%;归母净利润214.61亿元,同比下降2.27%。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格力电器实现营收398.55亿元,同比下降15.09%,实现净利润为70.49亿元,同比下降9.92%。
对比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实现总收入3403.7亿元,同比增长32.5%;经调整净利润328.17亿元,同比增长73.5%。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实现总营收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营收规模连续4个季度超千亿。
从2025年第三季度来看,小米集团营收规模已经接近格力电器的三倍,且双方营收还处于此消彼长的态势。最快第四季度,小米电器营收或将达到格力电器的三倍以上。
从赌约的结果来看,格力在短期内赢了,但长期来看,小米显然才是更大的赢家。甚至从某种意思上说,格力电器已经失去了追赶小米集团的资格。但就算对比老对手美的和海尔,格力也明显掉队了。
2
经过近三十年的争斗与发展,国内白色家电行业形成了以美的集团、海尔智家及格力电器三足鼎立的格局。“三巨头”在技术、市场和全球化布局上各有侧重,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态势。这其中,海尔以全球化布局和高端品牌卡萨帝著称,美的集团则通过并购整合实现了多品类扩张,但格力电器仍高度依赖空调主业,转型相对缓慢。
三季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实现营收3647.16亿元,同比增长13.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8.83亿元,同比增长19.51%,增速创下10年来同期新高。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美的集团实现营收1123.85亿元,同比增长9.94%,这也是美的集团连续三个季度营收突破千亿大关。同期,美的集团实现净利润118.70亿元,同比增长8.95%。
海尔智家三季度财报数据表现同样出色。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实现营业收入2340.5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归母净利润达到173.7亿元,同比增长14.7%,创历史新高。 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海尔智家实现营收775.6亿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增长12.7%。
可以看到的是,2025年前三季度,受益于家电国补拉动,美的、海尔的营收、净利润均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唯有格力电器陷入了营收、净利润双双同比下滑的窘境。单从第三季度来看,美的集团营收规模接近格力电器的三倍,海尔规模也逼近格力同期营收的两倍。
空调主业的低迷成为格力电器营收停滞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自2012年以来,格力电器在董明珠的掌舵下先后布局智能装备、小家电、手机、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以图改变公司营收过于单一的问题。然而,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格力电器的多元化布局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202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格力来自空调产品的营收占比依旧高达77.74%,生活家电占比仅为2.4%,工业制品、绿色能源、智能装备占比分别为6.18%、1.98%和0.26%。
从2024年年报开始,格力电器调整统计口径,主要将原“空调”与“生活电器”两大板块合并为“消费电器”。2025年上半年,格力电器消费电器实现营收762.79亿元,同比减少5%,总营收占比仍旧高达78.38%。
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家用空调、冰箱、洗衣机销量分别同比增长8.3%、3.7%、8.8%;中央空调销售规模同比下滑5.5%,其中内销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10.1%,主要受项目市场乏力及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需求较为疲软。
此外,尽管家用空调销量处于同比正增长状态,但行业竞争态势尤为激烈。在小米、奥克斯等品牌的低价冲击下,上半年家用空调价格战异常惨烈。数据显示,二季度家用空调线上2100元以下的低端机销量占比首次超过50%,中高端产品需求明显承压。
面对小米等跨界者的强势入侵,美的、海尔选择用子品牌去正面应对。今年上半年,美的旗下华凌神机系列的1.5匹新一级能效挂机价格降至1599元,还附带十年压缩机保修以及智能互联功能。对此,美的集团董事会主席方洪波公开表示,美的不能坐视小米蚕食这个市场而不反应,美的需要“要往下走,拼成本,要跟他们干”。
相比正面应战的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仍选择将利润放到首位。对此,董明珠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格力要坚守品质,消费者总有一天会看到,如果图便宜买1000元的空调,面临的维修成本远远大于购买一台质量好的产品,劣质产品耗电量也是正常产品耗电量的翻倍。
半年报数据显示,格力消费电器板块毛利率为33.20%,同比下滑0.29个百分点;同期,美的智能家居业务毛利率为28.52%,同比下滑0.84个百分点;海尔智家空调产品毛利率为24.26%,较上一年同期(29.14%)下滑近5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格力电器空调主业的毛利率水平明显高于同期美的和海尔。然而,格力对于毛利率的坚守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品牌的销量。
3
奥维罗盘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格力空调线上市占率23.62%,同比减少0.17%;小米空调市占率达到15.32%,同比增长4.78%。对此,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公开表示,小米空调的目标是在中国市场要做到数一数二。
今年8月中旬,据小米集团公关部王化微博数据,今年7月份,小米空调当月线上销量市占率攀升至16.71%,首次超越了格力(15.22%)。此后,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在微博上发文反击“小米空调线上销量超越格力”说法,此事一度引发外界热议。
需要看到的是,尽管小米集团王化与格力电器朱磊在有关7月份空调市场份额的统计口径会有差异,小米集团在空调领域的强势崛起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美的集团方洪波曾公开表示,美的专门写了十几万字的研究报告,只为研究小米的动向,战术上要重视小米。
10月28日,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一期正式竣工投产,其峰值年产能可达700万套,2026年小米将开启空调产品大规模量产。这对于严重依赖于空调产品的格力来说,绝不是好消息。
此外,随着“国补”进入到尾声阶段,国内家电行业仍旧受制于房地产低迷、国内消费疲软等宏观因素。根据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9月空调零售量同比下滑21.2%,市场失速严重。生产端来看,11月空调内销排产488.5万台,同比下滑19.8%;出口排产683.7万台,同比下滑15.7%,已连续两个月大幅下滑。
显然,对于格力电器来说,最坏的时期恐怕还没有真正到来。
相比空调主业的低迷,格力工业制品及绿色能源、智能装备板块表现尚好。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格力工业制品及绿色能源板块营收95.91亿元,同比增长17.1%,营收占比为9.83%;智能装备板块实现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20.9%,营收占比约为0.34%。
不难看出,上半年格力工业制品及绿色能源、智能装备板块营收均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但由于上述两大板块营收占比较低(上半年二者合计占比10.17%),尚未形成驱动公司营收增长的“第二曲线”,也未能完全对冲掉空调主业下滑对公司总营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比“第二曲线”的缺失,格力集团的接班人问题显得更为急迫。今年4月,董明珠成功当选新一届董事会董事,并再次获选为格力电器董事长,开启其执掌公司的第五个三年任期。
在外界看来,董明珠的个人形象几乎与格力品牌高度重合。但在董明珠看来,这一切似乎还远远不够。
今年2月,格力电器宣布推出全新战略品牌“董明珠健康家”,并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启动专卖店更名工作。按照格力内部规划,“董明珠健康家”年内将在全国完成3000家门店的改造工作。这也意味着,董明珠的个人IP再次与格力品牌深度绑定。
长期以来,董明珠以其鲜明的个性、强势的管理风格以及争议性的言论在互联网持续活跃,这在为其本人及格力带来高曝光度的同时,也导致了格力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口碑持续下滑。换句话说,董明珠的“铁腕管理”在成就格力空调霸主地位的同时,也成为格力多元化迷途的一大掣肘。
“人年纪大了认知会退化,慢慢就会让人讨厌,可那时候自己不知道被讨厌,甚至还以为大家很喜欢。我一定不会让自己拖到那天。”美的集团掌舵人方洪波的这一席话,值得董明珠深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ID:libusiness),作者:李平,编辑:平凡,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