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E们的黄金时代,迎来AI终结者

壹娱观察·2025年11月14日 19:15
未来的音乐产业,属于提供“无限量个性化内容”的系统。

过去十年,中国与全球的音乐流媒体平台都在同一套逻辑下运行:依赖庞大的版权曲库、依赖订阅制、依赖“以版权为护城河”的内容供给方式,稳稳地坐在产业链的中心位置。

无论是 TME , 还是网易云,平台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都不是产品之争,而是版权之争——谁拥有更完整的曲库、谁能锁定更多独家资源,谁就拥有更牢固的用户粘性。

图源:unsplash

然而,随着AI音乐过去一年里爆发式成熟,这套维持了差不多二十年的商业范式正在出现结构性塌陷。

知名的音乐博主耳帝最近的长篇发言引发了更跨行业的讨论:AI音乐不再只是噱头,而是可以稳定产出“行业级成品”的新工业力量。

站在音乐流媒体平台的角度,这意味着整个行业赖以生存的根基正被迅速抽空。

换句话说,AI正在成为TME们的“终结者”。

01 版权不再稀缺,“独家曲库”护城河便会决堤

音乐流媒体平台之所以能够持续收取用户订阅费用,有一个前提从未动摇:版权稀缺。

歌曲需要录制、制作、混音、宣传,需要艺人、公司、合约,需要专业的创作团队和持续性的资源投入。正因为创作成本高、产出有限,在不购入实体专辑的情况下,用户只能通过流媒体平台向音乐版权方来“付费 ” 收听音乐。

但AI音乐的崛起彻底颠覆了这个前提。

Suno AI

最重要的是其开始从低成本替代品向具有无限量原创内容的逐步升级。

用户不需要等歌手花费一两年的时间去制作一张专辑以及发行,也不需要为某位头部艺人的缺席而迁怒平台——他们可以直接在Suno、Udio或任意本地模型里生成一首“贴合我当下心境”的歌曲。

更关键的是,起码就目前而言 ,AI生成的音乐不依赖任何唱片公司、版权机构或商业授权(当然其中的版权争议还会持续延烧),而背后的大模型公司其实也没有什么动力去限制版权,它们在乎的只是用户持续使用它们的模型罢了。

AI音乐公司Udio与环球音乐集团达成庭外和解

因为 , 这些AI音乐没有续约成本,没有独家争夺,也不存在因版权纠纷导致的大规模下架。因此,当音乐版权不再稀缺,所谓的“独家曲库”就不再重要。

这对TME甚至Spotify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威胁,因为 , TME们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做音乐产品”,而是“管理版权”。

如果AI让版权的价值迅速塌陷,那么TME的黄金时代也将随之终结。

02 从“播放”到“生成”用户行为迁移动摇订阅制根基

更微妙的是,在这个“从播放到生成”的转折点上,TME面对的竞争对手不再只是同类型平台,而是那些更擅长颠覆式创新、拥有更大流量池、并具备第一梯队大模型能力的科技公司。

字节跳动与其主导的汽水音乐,正是其中最典型的变量。

过去一个季度,TME的业绩虽保持增长,但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正在浮现:在线音乐月活同比下滑4.3%,付费用户仅净增130万,环比增速从此前的8.3%降至5.88% 。换言之, 用其听歌的人变少的同时,即便在用但愿意付费的人也在减少。

TME2025年Q3财报

而字节系音乐产品则在财报分析师的问答中被反复提及,被视为 “ 增长明显 ” 的竞争方。

汽水音乐依靠抖音生态的天然流量入口,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对年轻用户的触达能力,而这部分用户恰恰是最愿意尝试生成式音乐、最愿意切换使用路径的那一群。

更重要的是,字节的优势从来都是产品和流量。

豆包大模型在消费者群体的认知度本身就在第一梯度,当汽水音乐未来进一步接入生成式音乐能力时,字节可以让音乐生成成为抖音内容创作链路的一部分,以短视频场景反向推动音乐生成需求和数据积累。

豆包的 AI 音乐功能

相比之下,TME从来的优势都只是在其独占的版权资源和多次收购所积攒的用户基数,当年轻用户开始把AI生成音乐当作日常交互,平台之间的竞争就不再是曲库大小,而是谁更能把音乐变成“实时的、可塑的内容原料”。

这意味着订阅制的根基将被双重动摇:一方面是 AI 带来的行为迁移,另一方面则是字节生态在流量和产品创新上的持续渗透。 这种 双层冲击,使 TME 面对的转型压力远比表层数字所显示的更加剧烈。

AI音乐的第二重冲击,是对用户行为的重写。

过去的音乐消费路径是:搜索一首歌或一位歌手——播放——加入歌单——循环播放。

QQ音乐截图

而 AI音乐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径:输入情绪/心情/风格——即时生成——自动匹配场景——持续进化。

这种迁移不仅影响听什么,更影响在哪听 : 过去用户为数字版权付费,势必只能通过TME这些音乐流媒体中间商 ,而未来那些听AI音乐的用户其实只需要为特定模型付费,甚至听歌功能很可能都是附送的,毕竟人手一个大模型的时代很快就来了。

换句话说:当音乐从消费成品变成生成式服务,流媒体平台也必须从播放向创造进行过渡。

Spotify已经开始试验生成式播放列表,而YouTube Music、Apple Music也在加速类似布局。

Spotify推出AI播放列表功能

TME的问题在于,其长期累积的优势其实就是独占版权,尽管在过去几个季度的财报中也多次提到AI功能的加入,但显然守成者很难完全放弃当下的既得利益。

耳帝的发言之所以引发巨大讨论,是因为他不仅在描述音乐审美的变化,或多或少也在暗示整个音乐产业的未来秩序。当AI能够以工业化规模产出足以媲美甚至超越人类创作者的内容时,过去十年属于版权、属于平台、属于唱片公司的时代就会不可逆地走向终点。

TME们的黄金时代,是建立在“版权稀缺”这一前提之上;而 AI 的出现,正在迅速消灭这个前提。

图源:unsplash

未来的音乐产业,大概会属于模型、属于算法、属于能提供“无限量个性化内容”的系统。任何仍停留在旧模式的平台,都将被这场技术浪潮迅速边缘化。 毕竟就连“冷门歌手”孙燕姿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欣然接受这一改变,不论听歌普通人还是百亿市值大公司也无须过于挣扎,拥抱潮水的方向并不全是坏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作者:大娱乐家,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小米把大模型“塞进”摄像头,智能家居的ChatGPT时刻来了?

5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