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最神奇一笔投资
那是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互联网泡沫骤然破裂,纳斯达克指数从巅峰的5048点一路崩泻。市场一片哀鸿中,刚刚宣布退休的段永平接到一个意外来电。那头,正是彼时深陷股价暴跌与信任危机漩涡的网易创始人——丁磊。
不久后,二人在东莞会面,相谈甚欢。此时外界都在恐慌性抛售互联网股票,段永平却选择逆向而行——重仓网易。
如此,也写就了段永平的封神之作:从网易每股不到1美元开始买入,6个月便暴涨20倍,后长持超8年,赚到了堪称传奇的百倍回报。
“你说我看懂了吗,我要看懂了,我应该把整个网易买下来。”本周段永平罕见现身雪球访谈。聊到网易,他依旧云淡风轻,“为什么赚了那么多钱还不卖?那些钱对我来讲并不多,所以我可以比较理性地去想一件事情。”
退隐二十多年,江湖上总有关于他的传说,从网易到苹果、茅台,再到腾讯和拼多多,似乎从未失手过。人们对他充满好奇,试图从其身上窥见投资的终极奥秘,但段永平的答案却是一以贯之——“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6个月,赚20倍
2001年,40岁的段永平为兑现陪妻子生活的承诺,正式告隐江湖,闲来无事便做起了投资。
那个时间点正值互联网泡沫破灭,美股狂跌不止。刚刚赴美上市的网易正深陷其中——股价暴跌至0.48美元,面临着退市风险。这被掌门人丁磊视为人生的至暗时刻,他一度想要卖掉公司。
为了生存,丁磊砍掉非核心业务,亲自带队推出了网络游戏《大话西游Online Ⅱ》。但营销是短板,他决定找一个营销高手咨询一下。翻开通讯录,段永平的名字出现。在这通电话之前,段永平丁磊唯有的一次交际还是某档电视节目录制上。
丁磊拨去电话请求拜访,二人很快碰面。不过对于此事,段永平和丁磊的回忆在时间上有些出入。在段永平的记忆中,这是2001年、他买网易股票之前的事。
“他(丁磊)都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听谁说我对企业的理解还有些意思,所以来找我。那时候他觉得自己有一些问题。我比他大十岁,是过来人,教教小兄弟,吃个饭喝个茶,对我来说很简单。”
一番长谈后,得知丁磊将重点开拓游戏市场,做游戏机出身的段永平对网易的兴趣更深了几分。
当时网易的股价已不到1美元,但却含有2美元多的现金,只是被诉讼缠身。为此,段永平专门聘请了几位律师测算网易面临集体诉讼案败诉以及被摘牌的可能性。在拿到评测之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坚定认为网易是一家被严重低估的公司。
钱的流向便是最好的表达。在众人纷纷抛售网易股票之际,段永平决定重仓——2002年4月,段永平夫妇在公开市场以200万美元买入152万股网易股票,后来又继续增持到205万股票,大约占到网易总股本的6.8%。
“我本身做游戏出身,我跟他们游戏团队聊聊,觉得他们是一帮很热爱游戏的人,真的很认真,这是第一。第二,这个商业模式,我觉得它很有道理,加上它的现金当时比市值高。
我作为风投一样的,买进去很简单。加上当时有这个契机,刚好股票低成那个样子,大家都是恐慌性的,觉得他们要完蛋了,我觉得他们大概率是有机会挣钱的,刚好我账上有点现金,就满仓买了网易。”
后来网易的重生印证了他的眼光。随着业绩大幅增长,网易股价一路飞升,很快便猛涨到每股70美元,继而势如破竹地站上100美元大关。
这笔投资的回报速度与幅度,至今都令人惊叹。短短六个月内,浮盈高达20倍。随着2006年网易进行“1拆4”的拆股,公司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即便如此,段永平也没有立即套现,而是持有至2010年左右,才从容退出。
至此,段永平在网易这笔投资上大赚超100倍,获利超2亿美元。这不仅为其投资生涯掘得第一铲黄金,更如一记神来之笔,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稀里糊涂投了拼多多”
在段永平精挑细选的投资图谱里,能被他视为门生并倾力扶持的年轻人凤毛麟角,而黄峥,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
2002年,黄峥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攻读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去了谷歌。期间,黄峥遇到了段永平,有传闻称他们的相识是丁磊搭桥牵线的。同为浙大校友,两人虽年龄、阅历悬殊,却一见如故。
段永平对黄峥的赏识与提携,在早年便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是2006年,他以62万美元拍下与巴菲特的慈善午餐,带上了还只是谷歌一名普通小员工的黄峥。
亦师亦友,二人成就了创投圈一段佳话。2015年,黄峥来到上海创办了拼多多,段永平不但出谋划策,甚至倾囊相助直接出资,之后更是多次发声力挺:“投黄峥是因为个人原因,他是我朋友,我了解他、相信他。黄峥是我知道的少见的很有悟性的人,他关注事物本质。”
回顾来时路,段永平被认为是黄峥创业路上最大的资本。黄峥也曾在采访中无意提到,“在我的天使投资人里面,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段永平,他不停地在教育我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再把事情做正确。”
被外界视为段永平的“四大门 徒”之一,黄峥的处事风格与段永平几乎一脉相承,后者“本分与平常心”的人生哲学更是贯穿拼多多上下。更为微妙的是,同样是在40岁这年,黄峥也卸任了拼多多CEO一职,隐居幕后。
这些年来,外界始终在段永平与黄峥及拼多多之间寻找着某种隐秘的联结。而投资,无疑是最清晰的那条脉络。抽丝剥茧,段永平对拼多多的投资并非一条直线,其间亦有卖出与观望,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增仓回来,至今依然持有相当比例。
原来早在拼多多初创阶段,段永平就已经出钱投资,虽然比重很少,但一路下来却是赚了很多。“我觉得这公司(拼多多)还是有点意思,但是有风险的,我不推荐别人买。”原因在于他“不是太了解电商,搞不懂拼多多”。
至于又为何增仓,段永平解释,“我对他们(拼多多)整个文化、整个团队,我是信任的,但是大环境我不知道。”
这是段永平投资生涯里特殊一笔,“我不是看懂了往里投,我是稀里糊涂投的。”这话依旧很“段永平”,看似随意又十分坦诚,耐人寻味。
闲人段永平
人们好奇,到底是什么铸就了这样的段永平。
1961年出生在江西南昌,段永平的童年一直辗转于农村小镇,吃过苦,但父母给予了他极大程度的决策自由。在温饱尚需努力的年岁里,这份超越时代的信任与放手,反而在他心底筑起了同龄人难以企及的安全感。
后来,段永平成为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考入浙江大学计量经济专业。大三的时候,他无意间看到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深受触动,一直影响他至今。
1982年大学毕业后,段永平被分到北京电子管厂,后来还去教育中心当起了成人教育老师。教了两年数学,他顿感厌倦,随后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生,毕业后便南下来到广东打拼。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凭借“小霸王”,段永平一战成名,又在34岁出走创办步步高,后面更是孵化了OPPO和vivo,扛起中国本土手机品牌的半壁江山。正当盛年,却放下功与名,早早退休。
段永平的前半生穿越了完整的商业周期,这段经历让他对商业模式有着刻骨铭心的触觉——他深知一个好生意、好企业应该如何生长,“坚持做对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对”的理念贯穿始终。
隐退后,段永平便全职做起了投资。一开始,他很迷惘,对投资这件事摸不着头绪,虽然买了很多书研究,包括看图看线,但他看不懂。直到看到巴菲特书里的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他顿悟: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在买这家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
二十多年来,他只投自己看得懂的生意,也勇于承认自己懂得不比别人多,这反而让他把做投资这件事变得简单一些,其最大特点是不太在意“择时”,但非常在意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
实操下来其实就三点标准: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即对的商业模式、对的企业文化、合理的价格。
如果人生的投资机会就像打孔机,一生只有20个孔,他透露自己至今“10个孔还没打完”,核心持仓长期聚焦苹果、茅台、腾讯三只标的。还有一点中国神华,但比重不大,其中在A股只持有茅台。
投资做得风生水起,段永平收获了一大批追随者,大家学习他的买股理念与人生哲学,也有部分人在跟风他的投资动作。但他从不鼓励追随者模仿其投资路径,反而斩钉截铁地警示:“不要炒股,炒股是很难赚钱的,80%左右的散户在牛市和熊市都亏钱。”他不止一次强调,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真正能懂这句话的人寥寥无几。
胸无大志——想起当年宣布退休时,段永平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归隐之心。世间名利不过一阵风,他总是超乎想象的洒脱:
“我觉得自己就是普通人,能过好小日子就挺好。”
年逾花甲,大道至简,这也许就是段永平人生哲思的终极落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周佳丽,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