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商的首都,为什么西雅图只能排第二?
从深圳华润置地大厦,到地球另一端的里约热内卢,直线距离接近一万八千公里。
这座大厦,坐落在深圳万象天地这个日客流达三十万的繁华地标之上,美客多中国团队的成员们,正跨越十三个小时的时差,拉拢中国卖家迈进拉丁美洲的线上商路。
这条跨越半个地球的贸易通道,美客多并非独行。就在这同一栋大厦里,nocnoc、Tiendamia等平台的灯火同样为拉美而亮。一座深圳的摩天楼,由此成了中国跨境圈撬动整个南美市场的隐秘支点。
nocnoc是拉美地区最大的线上跨境商店,覆盖约15个拉美市场,拥有超过6.5亿消费者;Tiendamia则在南美与中美市场占据优势,业务遍及乌拉圭、阿根廷、秘鲁、厄瓜多尔和哥斯达黎加等国。
提起深圳的跨境电商聚集地,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坂田。这片面积仅28.51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宝安机场的土地,却聚集了数以万计的跨境电商企业,深圳约15万跨境卖家中有一小半聚集于此。
但深圳的跨境版图远不止坂田。从粤海街道的达实大厦,到前海国际人才港,再到后海新兴商务区,Shopee、亚马逊、Wayfair等平台的研发中心、创新基地星罗棋布,织就一张覆盖全城的跨境网络。
事实上,深圳不仅是全球卖家最密集的城市,也是全球跨境电商平台办公室最密集的城市,重要性远超西雅图这个亚马逊的总部所在地。
01 全球电商平台“迁都”深圳
从珠江口那个无人问津的小渔村,到如今全球电商必须登陆的“新大陆”,深圳的速度,从来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速度,更是认知与野心的极限冲刺。
1980年,改革开放在当时人口不足三万的深圳“画了一个圈”,随着资本与制造业的涌入,这个圈不仅圈出了经济特区,更在二十年后,圈定了中国跨境电商的世界坐标。
2002年,eBay通过收购易趣网进入中国,并将第一支在华团队设在深圳,直接面向海外消费者的跨境电商模式开始萌芽,以傲基为代表的第一批“吃蟹者”,用胆识撬开了时代的大门。
十年,又是一个轮回。
2012年,亚马逊向中国卖家开放注册,次年即在深圳设立跨境业务部门。从此,中国商品卖全球有了最核心的出海口。
作为全球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带来的商机吸引大量卖家涌入。2015年,亚马逊在华首次招商峰会披露,过去三年中国卖家数量激增13倍。一位高管甚至用“雪崩”形容这股入驻浪潮的猛烈。
“一个显著趋势是,过去二十年来为沃尔玛等零售商代工的中国工厂,开始意识到他们有机会打造自主品牌,直接面向全球销售,无需中间环节,而亚马逊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平台”,时任亚马逊市场高级副总裁塞巴斯蒂安·冈宁汉姆在2015年的一封内部邮件中写道。
觉醒的,不只中国跨境卖家,还有全球平台,它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在深圳落下关键团队。
2016年,东南亚头部电商Shopee进入中国市场并在深圳设立总部,次年又在此建立研发中心,进一步扩大在华南地区的布局。
2018年3月,另一东南亚平台Lazada也在深圳设立了首个中国办公室。
2019年7月,拉美电商巨头美客多(Mercado Libre)组建中国招商运营团队,并于同年11月设立深圳代表处,启动本地化招商与卖家支持。
真正的拐点,在2021年之后。
彼时疫情催化全球电商爆发式增长,为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卖家规模成为各平台的共同战略。与此同时,“封号潮”席卷而来,约1000家中国企业受到影响,涉及账号超5万个,预估损失超千亿元。
这场危机倒逼中国卖家寻求渠道多元化。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也撰文指出:“未来,中国外贸企业应避免依赖亚马逊。”
平台渴求增长,卖家需要出路,焦虑与野心,在深圳碰撞出最炽热的火花。
沃尔玛成为这一趋势的先行者。2021年,沃尔玛正式向中国卖家开放第三方市场,虽比亚马逊晚了十年,但进展迅猛:同年即在深圳成立全球电商中国团队,一年内新增上万中国卖家,其中不少是从亚马逊转型而来的“再出发者”。
同样在2021年,俄罗斯平台Ozon将“中国总部”落户深圳前海;韩国Coupang也在深圳设立办事处,集中国卖家招商、官方仓运营与品类开发三大职能于一体。
如今,全球许多电商平台都在深圳设立了办事处、招商中心或运营团队,力求直连中国卖家与供应链。据深圳市商务局统计,全球前20大跨境电商平台中,已有16家在深圳落子布局。
有卖家表示:“几乎所有跨境平台都在深圳设有办事处,遇到任何问题,他们都能立即解决。”
深圳这座城市,已不再是简单的“卖家之城”,这里是全球电商的“总部战场”、是平台必争的“战略要塞”。
02 平台“抢人大战”
全球电商平台聚集深圳的浪潮仍在持续。
俄罗斯电商巨头Wildberries,就于4月高调在深圳星河双子塔设立商家服务中心,旨在搭建与中国卖家沟通的桥梁,助力中国品牌出海俄罗斯。
据品牌工厂了解,今年7月,Target在深圳设立了其电商平台的官方招商团队;Wayfair也在深圳设立了新办事处,覆盖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以更好地服务亚太区供应商。
此前4月份,Wayfair团队就齐聚深圳,在深圳湾一号举办了首届亚太区新供应商峰会,并宣布了力度惊人的优惠入驻政策,不仅0入驻费用,0月租,0品类佣金,还推出官方仓90天0仓租,多渠道订单Way fair配送履约服务;甚至对重仓FBA卖家,也提供Wayfair履约配送支持。
它们跨洋而来,扎根深圳,目标明确:抢占深圳卖家。
数据显示,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卖家约70%集中在珠三角,其中深圳一城,独占全国的40%–50%。美国服务商Smartscout数据也显示,深圳在亚马逊注册的卖家超过10万家,数量超过第二至第五名城市的总和。
随着跨境电商基础设施日益成熟,市场竞争者也愈发多元。不仅有亚马逊、沃尔玛、美客多、Shopee等老牌平台,还有Ozon、Wildberries、Jumia、Otto等海外本土平台迅速崛起,国内SHEIN、Temu、TikTok Shop、AliExpress“出海四小龙”也发展迅猛。多方势力强势入场,使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呈指数级上升。
当用户增长见顶,竞争的唯一焦点,彻底转向了“抢卖家”。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平台的成败。
俄罗斯电商市场的格局演变即是明证。五年前,Wildberries的流量是Ozon的5倍。但Ozon自2021年入驻深圳以来,大力招募中国卖家,至2022年平台上注册的中国商家就超过1万家,贡献了Ozon Global上90%的商品。
如今,其平台流量已几乎追平老对手。2024年,Wildberries月访问量约3.43亿次,而Ozon也达到约3.16亿次。这一变化直接促使Wildberries紧急来华招商,弥补战略滞后。
即便是暂未落地深圳一些小众电商平台,也已将深圳视为“招商圣地”。
10月,英国本土TOP1电商Fruugo就在深圳举办官方卖家大会,CEO首次面向中国卖家解读2026年平台战略与热销品类趋势。据悉,Fruugo在2018年至2022年间收入增长十倍,连续3年入选《金融时报》FT1000榜单,成为“欧洲增长最快企业”之一。
9月,波兰电商平台Empik也在深圳举办首场闭门招商会。该平台主打生活方式与礼品市场,拥有4000万用户,月活超1500万,线下门店达400余家,用户画像呈现年轻化、女性占比高等特点,是美妆、家居、潮流品类出海的新机会。
对平台而言,落地深圳,不是选项,而是必然。因为落地深圳,就意味着直达“供给端现场”:成千上万的卖家与工厂触手可及,招商、培训、政策宣讲都能高效推进。
正如美客多宣布设立中国总部时所言:“我们要更贴近中国卖家,与他们一起构建拉美供应链。”
贴近,再贴近。
深圳,已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城市。它是全球电商的供给端心脏,是平台战争的兵力输送站,是决定下一个十年版图的终极枢纽。
03 深圳,全球电商的创新引擎
快,再快一点。
在深圳,电商的战争早已超越“卖货”的维度,进入“模式输出”的更高战场。这里不再满足于做世界工厂,而是要成为全球电商的创新引擎。
从Amazon、eBay时代的运营体系,到TikTok直播、AI选品、红人矩阵与独立站生态。每一次行业变革的风口,都必然在深圳率先掀起巨浪。当别人还在学习规则,深圳,已在制定规则。
全球巨头对此心照不宣。
亚马逊将亚太区首个创新中心设于深圳前海,就是为了贴近这片土地上永不枯竭的创造力。亚马逊亚太区执行总裁戴竫斐表示:“通过整合亚马逊、行业组织、专家学者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资源,加速卖家在新产品推出、品牌建设、数字化运营、绿色发展和新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
2024年8月,德国电商巨头Zalando跨洲而来,在深圳设立科技站点,其目标便是学习社交电商的经验,与其对欧洲电商市场的深刻理解结合在一起。Zalando表示:“我们仍专注于挖掘欧洲市场的增长机会,并相信我们在中国的技术基地将助力实现这一目标。”
这里的速度,是以“小时”计算的。
“试一个新玩法”更像是深圳卖家的日常工作,从小团队到MCN,从独立站到直播间,几天之内就能验证一个模式是否可行。这使深圳成为全球电商新模式的孵化场,例如Shopify直播带货的早期测试、TikTok Shop全球首批大卖,均源自深圳。
有卖家感叹,深圳跨境电商发展之快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各种新玩法和套路总是先在深圳试水,成熟后才逐步扩散至其他城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深圳,是政策还没出台,对策就已先行一步了。”
如今,平台对深圳的期待,早已超越卖家仓库或供应链基地。它正成为全球电商的战略大脑、玩法策源地、未来孵化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品牌工厂BrandsFactory”,作者:陈庭,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