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推出能让宠物“死而复生”的克隆服务,但新动物真是你以前的爱宠吗?
最近,美国退役橄榄球明星汤姆·布雷迪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不过,这次让他获得关注的不是球,而是狗。
11月4日,生物技术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发布一则声明。声明中,布雷迪透露自己现在的比特犬Junie就是由该公司的克隆服务“复制”出来的。Junie的前身是他与前妻共同抚养的Lua,已经于2023年死亡。
布雷迪与Lua(左)和Junnie(右)的合影;布雷迪是Colossal Biosciences的投资人之一(图片来源:Instagram)
消息一出,不同舆论相继出现。支持布雷迪的人表示,克隆服务不失为一种面对爱宠死亡的新应对方式。反对者则讽刺道,克隆出来的动物和原动物根本是两回事,这不过是有钱人自欺欺人的自我感动罢了。
那么,宠物克隆服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呢?
让布雷迪爱犬“死而复生”的是一种名为“体细胞核移植”的技术。体细胞核移植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早在1996年,科学家就是用这种手段创造出了克隆羊多莉。我们可以大致将其简化为三步。
多莉是人类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的第一只哺乳动物,它的标本目前在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展出(图片来源:Wikipedia by Toni Barros)
第一步,从想要克隆的动物身上提取体细胞(皮肤、耳部、脂肪等),然后取出体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核可以说是整个克隆的关键,因为它里面几乎含有个体的所有遗传信息,且具有指导个体发育的全部潜能。
第二步,找到一个卵母细胞并去掉它的细胞核。通常来说,卵母细胞的来源最好和克隆动物属于同一物种,这样可以增加克隆的成功概率。
第三步,将提取出的细胞核放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形成重构卵。当重构卵被激活并且分裂成胚胎时,便可以将其放入代孕动物体内。接下来,就可以等待克隆动物诞生了。
体细胞核移植流程示意图(图片来源:Wikipedia)
公司官网显示,他们目前仅推出了猫与狗的克隆服务,克隆时间大概为1个月的重构卵培育期+2个月的妊娠期+2个月的哺乳期。至于费用,保存基因需要1600美元,克隆费用为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和36万元)。
对很多希望了解这项服务的人来说,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大概是:新得到的动物到底是不是之前的爱宠,能不能无缝回到旧日的相处模式,正如公司官网描绘的那样,“让爱永不告别”“让宠物起死回生”。
拥有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专利的Viagen现为Colossal Biosciences旗下附属公司(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你抱有上述想法,那么很可能会失望,因为克隆并不能复制性格,只是创造出一个你宠物的双胞胎而已。也就是说,哪怕布雷迪的克隆狗Junie和以前的Lua长得一模一样,也不可能复刻Lua与主人的相处模式,更不可能拥有之前的记忆。
甚至没有人能保证克隆出的动物与本体100%相同。这主要是因为重构卵的线粒体DNA来自去核的卵母细胞,此外,饮食、压力、运动等后天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导致二者外貌不同。
从这个角度看,宠物克隆网站上巨大的标语只是一种营销方式,通过营造一种温馨的滤镜,来迷惑爱宠之人的眼睛。
(图片来源:Pickpik)
营销话术外,克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也是批评人士的主要攻击点。首先,克隆技术的成功率目前还比较低,以犬类为例,只有4%左右。这意味着,如果想成功生下一只克隆小狗,那么工作人员至少需要准备25个卵母细胞。
综合所有物种的数据,就算克隆个体挺过了妊娠期,也有近半数会在出生时或首月内死亡。
可以想见,为了保险,商业机构很可能会同时培育多个克隆个体,那么最后给客户交付哪只,多余的动物怎么处理,同样是问题——不过研究发现,当克隆个体长到1个月后,其身体状况便和正常个体没有明显差别,且它们的后代也是健康的。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猫CC,生于2001年,死于2020年(图片来源:Wikipedia)
克隆的高失败率同样是代孕动物的噩梦。有研究指出,怀有克隆胚胎的代孕动物流产、难产、胎盘异常、剖腹产的几率更大。很多代孕动物因此表现出焦虑和痛苦,还有一些甚至直接丧失了生育能力。
当然,克隆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人类可以通过它来延续优秀工作犬种的基因。在动物保护领域,体细胞核移植能快速扩充濒危物种的个体数量。退一万步讲,就算消费者单纯想要一只和之前爱宠一模一样的新动物,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还推出了“反灭绝”项目,计划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复活已经灭绝的物种。质疑声音指出,这本质上是制造长得像灭绝物种的近亲物种而已。(图片来源:Colossal Biosciences)
不过对于很多养宠物的人来说,这其中的幸福就在于一点点与它建立起联结的过程,在于狗狗辨别出脚步声便在门口等着热烈欢迎你,在于猫猫从最初的冷漠高傲到能放心地在你面前露出肚皮……
这些都是我们与特定个体产生的独一无二的回忆,而这些回忆无法被强制转移到另一个个体身上。
正如动物权利保护者英格丽特·纽柯克所言,如果你真想要一个新宠物,为什么不选择领养呢?给另一个生命活下去的机会,也给自己重新建立一段新情感联结的可能。
参考资料
[1]https://www.nytimes.com/2025/11/04/science/tom-brady-dog-cloning.html
[2]https://www.biomart.cn/lab-web/method/31idqkqgo26un.html
[3]https://curis.ku.dk/ws/files/245670445/s12876_020_01356_2.pdf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作者:刘六七,审校:Ziv ,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