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小城,凭什么成为全国主题乐园第一县?

Mall先生·2025年11月12日 14:34
县域文旅如何讲好本土故事

你有没有在某个瞬间,被一段陌生的故事击中泪点,忽然想起故乡的田埂、祖辈的背影?

中牟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就有这样的魔力。没有国际IP,没堆炫酷特效,只用21个剧场、600多分钟的故事,让无数来自天南海北的中国人红了眼眶。

在《李家村》的饥荒故事里,有人看到了爷爷辈们在极端困境中的坚韧;在麦田剧场的风吹麦浪中,也有人想起了自己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李家村剧场丰收扬麦 | 来源:小红书@你好摄影

这座藏在郑州边上的县城,2024年,凭8大主题乐园揽客约3,600万人次后,成为“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也让人们确认这就是“县域版奥兰多”

与国际IP和长三角地区主题乐园的标准化运营不同,以中牟为代表的「东方迪士尼」们,正以更野、更精准、更高性价比的沉浸体验,在尝试改写着文旅市场的规则。

小县城的乐园梦:

资源差距下的发展智慧

提到乐园经济,美国的奥兰多是一座绕不开的城市。

它原本只是佛罗里达中部一个以种植柑橘为生的小镇。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迪士尼世界和环球影城相继落地,加之特殊税区政策的推动,让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城市发展进程被彻底改写。

如今,奥兰多拥有超过十个大型主题公园与水上乐园,年接待游客超7,000万,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乐园之城”。

奥兰多迪士尼乐园 | 来源:小红书@James Wang

虽然起点都不高,但和奥兰多比,中牟的基础明显要更薄弱。2023年中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2万元,都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从一开始,作为县域的中牟就把主要精力锚定了品质刚需群体。郑开大道一路过去,8大主题乐园形成了精准分工的团战矩阵:

中牟主要旅游地点插画版 | 来源:小红书@宣懿

方特作为最早入驻的元老,欢乐世界的主题夜场活动+刺激游乐项目,通过“飞越黄河”等河南元素创新,将客群从家庭延伸至18-35岁年轻群体;梦幻王国和水上乐园则成为家庭与年轻人的避暑、游乐首选。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用沉浸式剧场为核心,深耕黄河文明与农耕传承。《火车站》等主剧场剧目用情感共鸣打动观众,吸引了大量省外游客专程到访,成为了中牟文旅的文化名片。

郑州海昌海洋公园的到来填补了中原大型海洋馆的空白,并集齐四大鲸豚种类打造独家优势。通过海洋科普、动物互动与奥特曼等IP联动,构建游乐+教育+体验的亲子闭环,也成为家庭客群的必选项。

建业电影小镇和郑州绿博园把影视场景沉浸互动、都市休闲氛围打足,与其他乐园形成客群互补。

郑州海昌海洋公园海豚秀场 | 来源:中牟文旅

而在这8大乐园之外,杉杉奥特莱斯就是将流量转化为价值的枢纽。凭乐园门票可抵扣消费的策略,它构建起了引客、留客、消费的完整闭环,更是催生出14家“全国第一柜”。

小而精的集群模式,比奥兰多的大而全更适合资源有限的县域——不用拼土地规模、高端消费,只需做好客群互补+消费承接,就能让1+1>2。

本土内容与持续迭代

乐园吸引力的真正内核

从中牟到德清,从松赞到乌镇,这几年火起来的县域文旅有个共同点——内容为王。它们不再靠一次性打卡的自然景观禀赋,而是凭借持续的内容创新和情绪价值留客。

叠加经济环境的变化,乐园市场也在变化:现在的游客越来越会算账,不再为单纯的IP标签买单,而是更看重体验价值与成本的匹配。中牟模式能留住人,恰恰是站在了这两个风口的交叉点。

而民族文化的复兴也让更多人发现,最有传播力的内容往往诞生在本地。

建业电影小镇“与傩共舞·东方奇遇夜” | 来源:中牟文旅

国际IP当然好,但代价也极高——香港迪士尼用了19年才首次盈利,成都乐高乐园因投资方退出搁置近一年。更重要的核心问题在于:国际IP的高端配套要求,县域根本无力承载。

中牟的转向是清醒的,当“项目方后续合作诉求与我县实际条件无法匹配”时,对于谈了多年的乐高乐园也是当断则断,而把更重的宝,押在了本土资源做深做透上。

2025年暑期,韩寺小吊瓜借着“瓜潮幻乐”活动走红,联动乐园打造采摘+萌宠互动+瓜田音乐会场景,成了亲子家庭的爆款选择。

这份乡土共鸣带来的广泛传播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发酵,帮助它们赢得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顾客。而常变常新的内容,则是创造留量与复游的关键。

中牟本身的集群效应,就能让大家能够一次出行体验多个乐园,大幅降低了通勤成本。

在这个先天优势的基础上,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园四年持续新增剧目、方特坚持每年对乐园20%的画面和内容更新迭代、电影小镇每季度更新主题活动,开启从民国穿越到落日蹦迪系列转变,也就让年轻人愿意反复打卡。

目前中牟夜场的游客占比已超30%,正是复游驱动的直接体现。

再加上中牟杉杉奥莱不间断的非遗展演、露营市集,建业电影小镇里的京都老蔡记、邢家锅贴、非遗糖画等,都在用场景化的商业内容,把消费变成了文化体验的延伸。

这些根植于中原大地的文化内容,在当下的消费语境中不断被激活与更新,构成了中牟乐园组团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截然不同的特色体验。也让乐高乐园项目的终结,不让人这么遗憾。

建业电影小镇民国街头的沉浸式狂欢 | 来源:中牟文旅

类似的内容逻辑,也已在其它城市得以验证。同在一条游玩线上的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深挖大宋武侠文化,用每日超千场的实景演出和高密度的NPC互动,让游客沉浸式走进江湖世界。2025年上半年,它就以100元三日通票的低价策略,接待游客达1,024.2万人次,实现综合营收6.04亿元。

相比国际IP,更多人期待的是泡泡玛特乐园,或者扎根河南的蜜雪冰城能够开启乐园项目在这里继续续写本土的传奇。

开封万岁山武侠城 | 来源:小红书@弯弯想出门

县城文旅的底层算法

适配力、更新力与产业化

中牟的故事充满启发,但能否被复制,是摆在很多地方政府与城投公司面前的现实问题。

答案是:可以借鉴,但难以复刻。中牟之所以能成型,离不开恰逢其时的天时与地利。毕竟,尽管本域的人口和消费力有限,中牟却有着独特的禀赋:

它位于郑州、开封之间的黄金中点,加上近距离密集的高速、高铁、机场等基础交通设施,让它得以背靠超千万人口的郑州都市圈,又能辐射整个中原地区的一亿级消费市场;

自身拥有大量集中可开发的低成本土地,以及河南省在郑开同城化战略下持续的政策倾斜,给乐园集群的发展创造了政策与现实层面的双重空间;

再加上黄河文明、农耕记忆、戏剧叙事等丰富文化资源,使“文化+体验”的融合有了坚实土壤与庞大的消费市场。

这些要素的叠加让中牟具备了极强的区位与资源杠杆,也让它的主题乐园式打法,没那么容易复刻。

真正值得学的,是它的动态进化与系统协同的能力系统。

前段时间上了《焦点访谈》的大庸古城,24亿投资、10亿亏损,折射除了不少地方做文旅的通病——喜欢“先造城,再找人”,把酒店、商街、会议中心全配齐,却发现开业那天人还没来。

相比之下,中牟的核心逻辑特别实在:不搞先砸钱建完美配套再迎客,而是边接客、边补短板,用客流倒逼配套升级。

正是因为不能接受眼睁睁看着大批游客夜场散场却往郑州开封赶,才有了加快对接国际知名酒店,搞能看戏剧、吃河南老字号的主题民宿,让住下来变成了乐园游的下半场的底气。

而游客规模的增长天然也指向了下一步进化的方向:

交通方面  郑开城际、郑开大道智慧改造等路线只能解决基础通勤,于是西起8号线、东至华谊电影小镇的低运量T1线路的推进就变得更加紧迫;

内容方面  海昌海洋公园二期、方特中华复兴之路四期已经在路上,官渡之战、潘安文化等家底也被持续发掘打造,继续丰富这个国内主题乐园第一县的内容层次与体验深度;

运营方面  景区联动小程序也被提上了日程——凭一套系统能跨园消费、查联合攻略,不让游客跑冤枉路。

这些动作背后指向同一条主线:用运营的系统性,替代建设的先验性。

中牟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2026年4,000万游客、200亿收入的硬目标。说白了,对于县域文旅,规划的目的不是城造的多漂亮、多领先,而是能让游客玩得顺、留得久,让乐园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赚钱,从景点堆料到转型成为全域联动的目的地。

毕竟,能让大家省心花钱的口碑,才是在充满挑战的经济周期里,最好的“基础建设”。

而更深的一步,不仅是它打破了文旅=景区的边界,更重要的是,把主题乐园融入了产业的打造。

这样的案例在长三角已有了先例,德清莫干山以极致创意打造民宿标杆、乌镇借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实现多元转型,核心均是用创意激活本土产业资源。

在中牟,只有河南与河南博物院合作打造麦田里的博物馆,让文物走出展馆融入戏剧场景;鼎革影视基地开辟微短剧+文旅赛道,上百个取景地转化为网红打卡点,实现影视造景与旅游消费的双向赋能。

更长的链条上,是用主题乐园组织起县域第二产业的引擎——把玩具制造、游乐设施等产业的生产线建在家门口,让这里不仅是乐园第一县,也是乐园产业之都。

这些做法并不神秘,但胜在找准切口。相比起天水麻辣烫、景德镇鸡排哥,把主题乐园这样一个能作为长期产业选择的内容单点做深做透,再以系统思维不断延展,这或许才是县域文旅能持续生长的底层逻辑。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 来源:小红书@只有河南路边社

生态自立才是县域文旅的真IP

郑开大道的车灯串起夜色时,中牟的乐园还游客如织。它的崛起不是什么奇迹,但也不是奥兰多与上海的下沉版复刻,而是在全国客源+本土资源+紧凑布局的特定条件下,走出的一条务实路径。

2024年,中牟县地区生产总值首度突破500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旅游收入180.7亿元,同比增长19.3%,并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1.7亿元,同比增长8.3%——文旅强县的形象跃然纸上。

尽管文旅赛道早已不是做了就火的蓝海,但中牟模式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有着独特的价值:县域做文旅,不用赌大牌IP,不用拼规模排场,关键是找准自己的位置。

有客源就做精准适配,有文化就做深度体验,有农业就做场景延伸;没条件堆项目,就先把一个有产业价值的单点做透,再慢慢补配套、做联动。

本土文化的自信,也是中国县域文旅最珍贵的财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all先生”,作者:KI,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拼多多减免物流中转费,推动电商西进,惠及偏远地区消费与商家。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