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最爱的秋景,在海淀?

未来城不落·2025年11月12日 11:38
中产赏秋新去处:国家植物园。

北京的秋天是最好的季节,但它稍纵即逝,“赏味”有期。当第一缕秋风拂过故宫的红墙,当第一片银杏在胡同里飘落,老北京人知道,那短暂而珍贵的金秋时节终于来了。以往,大家也许习惯于去五四大街、南锣鼓巷、鼓楼、胡同里找秋天,在拥挤的人潮中艰难捕捉零散的秋意。

其实在北京还藏着一个地方,可以不必拼凑秋意,而是把“秋天一网打尽”——「国家植物园」。

这里不仅有绝美的“银杏大道”,可以看尽秋日金黄;还有层层叠叠的枫叶林,呈现渐染的红意;还有「水杉林+喷雾」的“季节限定搭配”,像闯入油画世界……而「国家植物园捡秋」更是成为这个秋天最火热的限定纪念。

在这里,北京的秋仿佛被无限拉长,让匆匆流逝的时光有了可以触摸的形状。

老舍说:北平之秋,便是人间的天堂。

而「国家植物园」不语,只是一味地用“黄栌染红亭台,银杏镀亮朱檐,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的绝美景致,让课本里的诗句成了写实派。

国家植物园坐落于北京西山脚下,相较于市区的喧嚣,这里自有一番开阔疏朗的气韵。

2021年,它由原北京植物园(南园)和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园(北园)合并组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如同一座活体的植物百科全书,荟萃了全球近1.7万种(含品种)植物。正因如此,当秋意降临,它所能呈现的色彩与层次,远非街头巷尾零星的树木可比。

或者说,这里是一场盛大、完整、且极具深度的秋日庆典。

最火爆的打卡地,无疑是「北园樱桃沟」的水杉林。水杉是古老的孑遗植物,其形态本就挺拔秀逸。而在北京通透的秋日里,它们细密的叶片会从翠绿,渐变为一种古朴的锈红色与灿烂的金棕色相交织的色彩,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泽。

但这还不够。每日9:00-11:00“限定登场”的喷雾,让水杉林一下子变成了童话秘境。早上清冷的阳光穿透茂密的树冠和水雾,形成梦幻般的“丁达尔效应”。笔直的、锈红色的水杉树干在雾气中若隐若现,锈红针叶在光中浮游,像被风掀开的秋日信笺。空气湿润而清冷,带着植物和泥土的芬芳,呼吸间都感觉是一种净化。

其次,不得不提的是北园里、「卧佛寺」旁的银杏。与市区里行道旁单薄的银杏截然不同,「卧佛寺」东西两侧的古银杏树,树龄约800岁,枝干粗壮,树冠宏大。红墙配上银杏,暖阳穿梭其间,仿佛要将整年阳光酿成醇厚金黄……一阵风掠过,无数金叶如成群的金色蝴蝶般簌簌盘旋飞舞,不一会儿,地面便铺上了厚厚一层。行走其间,宛如漫步于一条流动的、金色的河流中。

这是多少人幻想中的北平之秋?

如果把「北园」比作流动的秋日相册,「南园」则更像是一本厚重的植物百科全书——它拥有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收藏着超过260万份植物标本。

「斗壳区(壳斗科植物区)」 是“捡秋”的最佳去处。这里种植着各种橡树,秋天正是它们果实成熟的季节。地上落满了形态各异的橡果、松塔、松枝、树皮……有的橡果戴着毛茸茸的“贝雷帽”,有的顶着像小碗一样的“斗笠”,配上颜色、大小各异的树叶树皮,每个人都可以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秋日艺术品”。

「水生与藤本植物区」也是宝藏,这里不仅有秋日里最后一批坚守的睡莲,营造出莫奈画作般的静谧水景;更有岸边的元宝枫、槭树等,将如火的红叶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红黄交织,上下对称,美得令人屏息。

10中旬至11月中旬是国家植物园的“最佳赏味期”,各种变色植物次第展开,从金黄到火红,从橙黄到紫红。在这里,秋天不是被匆匆一瞥的过客,而是可以被细细品读、深深沉浸的一本厚书。

|北园·童话里的迷雾仙境|

如果只有1天的时间,既想欣赏美景又想体会“捡秋”的趣意,「北园」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定位「国家植物园 | 东南门」进入,别在门口逗留太久,直接坐观光车到「卧佛寺」,但是先不游览!而是一路走木栈道奔向深处的「樱桃沟水杉林」。

脚下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栈道两旁是笔直参天的水杉林,在秋日里换上金红相间的外衣。沿路耳边总能传来“哇好美”的感叹,不知不觉就已经在这片暮光森林中漫步了一小时。

一定要掐准周末上午9-10点的喷雾时间!当人工喷雾开启,整个樱桃沟瞬间变成了仙境,阳光透过水杉林间的缝隙,在雾气中形成道道光束,树叶在金边光影中若隐若现。这一刻,不需要任何想象力和特效,仿佛下一秒就会有精灵从树后探出头来。

当走到水源尽头时,就可以选择返程去「卧佛寺」了。步行约15分钟,且不必再走栈道,可以走大路从外围欣赏水杉林。

再然后一路向南行即可,会途经海棠园、牡丹园、展览温室、曹雪芹纪念馆。

一个“小彩蛋”是,走到林间深处会有小松鼠随机出没。它们几乎都不怕人,偶尔还会有小松鼠用小爪子捧着果子看向镜头,简直是萌翻了。

官方目前消息,水杉林喷雾时间截止到11月9日便结束了,后续开放时间请以官方公众号通知为准;

北园很大,从南门步行到卧佛寺要20分钟,建议直接坐观光车,节省体力逛景点。

|南园·科学家的浪漫|

与「北园」的游人如织不同,「南园」更像是一处隐秘的赏秋宝地。这里的秋色带着一种冷静的浪漫。「科普馆」外围藏着北京顶配的秋色,几排高大的银杏树在秋天同时变黄,落叶铺满草坪,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水生与藤本植物区」必打卡,200多种水生植物无声生长,属于热带的睡莲居然还能在深秋绽放,与岸边的紫藤藤架交相辉映,难怪这里有着“莫奈花园”之称。

如果你是奔着“捡秋”而来,那么可不能错过「斗壳区」。栎园里全是带着“各种帽子”的橡果,这些小精灵戴着风格迥异的“帽子”,有的像贝雷帽,有的像毛线帽,在落叶间捉迷藏般时隐时现。

此外,「南园」的温室可是“镇园之宝”。甫一进入「展览温室」,雾气氤氲,湿漉漉的绿意扑面而来,与北京室外干燥的冷空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南园最大的温室,有9大植物展室:水生植物展厅的王莲和睡莲惊艳;棕榈室仿佛穿越热带,拍照超级出片;多肉植物室有超大仙人掌和仙人球;食虫植物室则有神奇扑蝇草、猪笼草、瓶子草……

有几个瞬间,甚至会不知身在何处,不禁会问:是做了一场潮湿的梦吗?

另外两个温室:「兰苑」虽不大但兰花品种众多,小小的兰花非常惊艳;「厥苑」就在紫薇园边上,不大但也很特别。

总有人说,北京的秋天格外短暂。

但今年,似乎北京人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留住秋天”的方式——不再只是奔赴各个“北京秋景必打卡LIST”中的景点,而是通过收集秋天的自然元素,将短暂的秋天凝固成永恒的纪念。

“捡秋”,一个本就自带文艺感的秋日生活方式,就这么成为了今年秋天最流行的方式,而前身是“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园”的「国家植物园」,也因此大火出圈。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都分享了各种捡秋心得:

“在植物园捡到了形状完美的枫叶,回家做成标本相框,比任何买来的装饰都有意义。”

“找到了七种不同的橡果,每一顶‘小帽子’都可爱到让人心动,把它们放在玻璃瓶里,就是秋天的最佳纪念品。”

“银杏叶做成的书签,随着时间慢慢变干,那种金色的渐变美得无法形容。”

……

不知道能捡到什么,也不知道能搭配出什么样的效果,但就是在欣赏风景的沿途,一步步有了答案。每一步都是惊喜,每一步也是期待,“捡秋”有种“开盲盒”的惊喜与快乐。

此外,“捡秋人”还会带上小布袋或纸袋(避免塑料袋压坏宝贝),备一本厚书用于现场初步压平树叶,还有镊子和手套用于拾取小巧的果实。这种“亲手创作”的过程,让人不禁想起小时候每次外出的实践课,那种忘记时间的投入,与单纯的快乐。

捡秋不仅是收集自然物,更是一种心态——在匆匆流逝的时光中停下来,弯腰拾起一片叶子,仔细端详它的纹理色泽,感受季节变化的细微痕迹。这种与自然对话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最后再次提醒,国家植物园官方允许游客捡拾「落在地上」的树叶和果实,但明令禁止采摘树上的任何部分,这也体现了捡秋的初衷——收集秋天自然的馈赠,而非破坏。

秋天不会为谁停留,但在「国家植物园」,却可以找到一种特别的方式,让这个季节在记忆和实物中延长。再过一个月,等冬日的寒风吹起,若是从书中翻出那枚银杏书签,或看着窗台上那瓶橡果,也依然会想起那个在植物园漫步的金色日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悦游CNTraveler”,作者:悦游CNTraveler,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住宿体验不如快捷?亲子酒店“祛魅”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