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数学驱动计算加速,算子自动化平台“智子芯元”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近日,高性能算子自动发现与优化平台——智子芯元宣布完成千万级人民币种子轮融资,本轮由真格基金、英诺天使基金与松禾资本联合投资,深蓝资本担任后续独家财务顾问。这家成立仅两个月的公司,致力于用“AI + 数学”融合的创新方式,重新定义计算效率的极限——基于算子自动化工具,实现算子的自动发现和自我优化,在效率上远超人工算子开发模式,且能产生突破人力边界的极致性能算子。
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算法研发、算子自动化工具链产品化,并推动在头部国产算力生态的首批重点客户中落地应用。
当AI进入多样化时代,算子正在接管计算引擎的核心
随着晶体管密度的提升逼近物理极限,传统摩尔定律逐渐失效,硬件堆叠带来的性能红利正在枯竭。计算的极限,正悄然转向软件加速的世界。
过去几年,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加速了软硬件的更新迭代,AI模型从语言、视觉一路扩展到行为与三维世界,从自动驾驶到具身智能,从生物医药到更广阔的AI for Science,新的模型架构层出不穷,每一个AI模型,最终都要落到算子上运行——它不只是连接底层芯片算力与上层模型算法的关键桥梁,而正成为模型自身的微观形态,定义着模型的思考方式和反应速度。
模型与硬件架构越多样,背后的计算就越复杂,每一次结构创新,都会带来一批全新的算子需求。
然而,传统算子开发极其依赖人力,需要顶尖工程师手工优化、反复调参,往往耗时数周甚至数月。英伟达的CUDA生态正是凭借近600万开发者自发的算子贡献,筑起了全球AI计算的护城河。对于其他芯片厂商而言,这意味着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壁垒。
用“AI+数学”拓展人力边界,重塑性能上限
智子芯元提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让AI自动生成算子。
公司采用“AI + 数学”的双轮驱动架构,将大模型的智能生成能力与运筹优化的数学推演能力深度融合,打造出一个高性能算子自动发现与优化平台。这一平台打破了传统算子开发对人力的依赖,能够在复杂芯片架构上自动建模、搜索、优化算子算法,并不断自我演化,真正让算力效率“以软补硬”。 目前,该平台已在数学函数算子、矩阵乘法算子、供应链问题求解算子等多类算子上取得突破性成果,赋能AI系统与垂直领域计算加速。
从“人工适配”到“自动生成”的范式跃迁
智子芯元的第一款产品 ModelBridge 已在2025华为全联接大会上亮相:它可以在30分钟内从零开始完成Qwen3‑14B模型在昇腾Atlas硬件上的全自动适配与推理部署;仅需2小时即可将Qwen3-14B在昇腾上的单卡吞吐提升至28 token/s,比官方社区最新镜像(由双卡驱动)提升40%。这意味着,过去一支十人团队需要数天完成的适配与调优,如今由智子芯元的系统可以提升至小时级甚至分钟级,“算子自动生成”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现场。
智子芯元的团队由一群在大模型、运筹优化与高性能计算领域都站在世界前列的科研与工程人才组成:创始团队包含华为2012中央研究院根技术领军,与一线大模型公司的合伙人(CTO),此外多位成员拥有 IMO/ICPC 金牌和AI领域顶尖学术成果,并且聘请了运筹优化领域的泰斗罗智泉院士为首席技术顾问。他们的目标,不是追逐硬件的极限,不是叠加软件的复杂,而是以AI驱动AI,创造让算子自动生长的系统,进而消除软硬件适配的鸿沟,实现计算加速平权。当硬件制程的天花板变得可见,计算的未来,就属于那些能“释放潜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