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少见的思维方式,让你脱胎换骨般成长

Lachel·2025年11月07日 08:23
一个让自己快速成长的好办法

我想先请你思考一个场景:

生活中,当一个问题出现,打破你正常的生活轨迹和状态时,你下意识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怎么又来了新问题,好麻烦,我先拖一拖,等拖不下去了再去做吧」;

还是「我要尽快把这个问题扼杀于摇篮之中,这样我才能腾出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前者。但这样一来,你会发现:绝大多数问题都不会自己消失,只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严重。可能刚开始只需要花 1 分力气去处理,等过了一段时间,就需要花 2 分、3 分的力气才能解决。

并且,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会产生。等到拖无可拖的时候,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引爆。从而严重地打乱你的生活节奏,让你不得不疲于奔走地救火,把它们扑灭。

反过来,如果你选择了后者,会发生什么呢?

你会养成这样的思维模式:既然这个问题总要解决,那不如尽快动手,趁它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而我在自己的主场上,能够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形势是「敌弱我强」,对我非常有利。此时不动手,岂不是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

这样一来,哪怕不能立刻把问题解决掉,也能有效地遏制它的成长,让它不至于演变成大问题。自然也就不会累积起来了。

甚至,你可能还会想得更远一点:现在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平静之下有没有可能潜藏着什么隐形的危险?我能否提前做点什么,来降低遇到坏事的可能性、提高发生好事的概率?

所以,在我们看来,好运似乎都容易眷顾主动的人。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因为他们更主动地干预和拥抱生命,把自己放进好运的池子里,那么生命也会给他们以反馈。

01

这就是今天我想跟你分享的。

许多优秀的人,外界很容易看到他们诸多优秀的特质,比如聪明、勤奋、坚毅、果断……但却很容易忽略,他们其实大多都具备这么一项隐藏特质:主动。

这种主动,不是说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上的主动,而是在对待生命方面的主动:主动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一个让好事概率更高、坏事概率更低的环境,将生命的主导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呢?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够主动的人一直在「遭遇困难」,而足够主动的人,一直在「增长经验」。

一个被动的人,他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念头:我的生活是被外界所决定、所控制的。为了让我的生活保持正轨,我要尽量避开各种各样的风险。

这就会导致,他对生活的控制欲会很高,而安全感会很低。因为一旦稍微遭遇风险,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不得不殚精竭虑去解决。

所以,他们很难去冒险,很难打破常规去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因为他们难以承受可能的风险,也难以承受问题产生时可能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反过来,一个足够主动的人,眼中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

他会感到自己一直在「打怪闯关」,不断增长自己的经验。一个问题产生了,采取行动去应对,从这个过程中获取经验、得到成长。旧的问题都会成为垫脚石,让自己变得更强大,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更加游刃有余。

这就是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他会觉得:我一直在探索生命的边界,在丰富自己的人生,在变得越来越强大,应对新的挑战和问题时会越来越有底气。

对他来说,生活不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一项又一项的成就。

02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在你的生命里,是不是曾经有过很多想法和计划,比如学一项技能、涉猎一个领域、做一个产品、开始一个尝试……但却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去处理它们,让它们白白堆在那边积灰,错过最好的时刻?

为什么不去行动呢?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优先级不够高,感觉自己没准备好,担心可能的困难,担心最终会失败,担心会被外界和身边的人议论,等等。

这些顾虑可能都很细小,但累积起来,就足以打消我们的动力,让我们踌躇不前。

不妨试着转换到更主动的思维模式:我先动手试一试,就算失败了也不要紧,好歹增长了经验,也许一不小心就成功了呢?

具体来说,可以试一试:先对每天的生活做一个时间规划,把一些不重要的、可以压缩的活动(比如玩手机、刷剧、打游戏……)砍掉一些,挤出半小时、1小时的闲暇时间。

再从这些想法和计划里面找出一项最感兴趣的,问自己「如果我想实践它,可以从做些什么开始?」然后列出一张清单,安排在每天这些闲暇时间里去做做看。

比如,如果你想写一部小说,那是不是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比如先想一想设定,描绘几个人物,构思几个剧情高光,想一想自己要表达的点,甚至试着去描绘几个场景……

这些东西可能很细碎,但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也许就会产生质变:你会突然感到自己文思泉涌,有一种想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冲动。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可能几个月、半年,也可能一两年,但不要紧,不用太在意结果,它本来就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有结果很好,没有也不要紧,至少你积累了经验,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这就是主动性给你的回报:你所有付出和投入的时间精力都不会白费,它们会成为你生命的养料。

03

又比如,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肯定会遇到许多不够满意的地方。可能是某个工具不够顺手,某个流程不够顺畅,某个方法不够好用……很多人往往就「将就」着用,将就久了,也就习惯了,更加感觉不到这种磕绊和阻碍了。

但是,我们其实可以切换到更主动的思维方式:如果我把这些不够顺畅的地方打通、解决了, 可以省下好几个步骤,那么日积月累就能节省很多时间。我就有更充裕的自由,可以去做更多想做的事情了。

所以,一个足够主动的人,会有一种典型的表现,那就是对生活中诸多「不便」非常敏锐,会主动想办法去改善和优化,让它们变得更顺手。

再比如,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会被各种各样的琐事占满。这些琐事,可能大多数都不是我们想做的,而是外界环境需要我们去做的。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我们不得不付出大量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一种更主动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那就是: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必须」去做?我有没有可能推掉一些事情,又或者外包、分配出去一些事情,来减轻自己的负担,为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

所以,一个足够主动的人,一定不会满足于自己的生活被「要我做」占满,而是会努力腾出时间精力去实现「我要做」 —— 哪怕不得不付出一些代价,比如面子、人情、金钱……诸如此类。

对他们来说,自己能否主动掌控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别的都可以为它让路。

甚至,这种主动性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任意一些细小的角落。

举个例子:很多人习惯了长时间伏案工作,直到身体发出信号、大脑感到疲惫了才休息。但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被动休息」,身体其实已经超负荷了。

那么,我们能不能切换到更积极的「主动休息」呢?比如:给自己设定一个工作的阶段或时间,达到阶段性目标了,就主动休息一下,留出时间用来思考、切换和规划,避免长时间埋头苦干 —— 这样,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来统筹和导航自己的工作。

一定要把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你不把握好生活的主动权,外界就会试图去夺走它。

04

最后,简单分享一下,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主动性,成为一个更加主动的人。

1. 进行正面的自我对话

许多人会习惯性地采用负面的自我对话。比如遇到问题时,会下意识地想:这件事是不是很难,我是不是不适合,会不会花费我很多时间精力……从而,还没开始行动就退缩了。

因此,要产生改变,最首要的一步,就是把负面对话变成正面的自我对话。比如:

我不擅长这个领域,所以我最好回避,别去碰它

→ 我又有机会可以增长经验了。

这个问题好像很麻烦,是不是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 我是不是变得更厉害了呢?不如拿这个问题来试一试吧。

我刚才的言行举止真是太糟了,我怎么会表现这么差?

→ 我已经比以前有进步了,也许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

这可以调整你的心态,让你更加从容地轻装上阵。

2. 构建积极的联系

大脑是通过联系来记忆和理解事物的。如果你总是抱着痛苦的心态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大脑就会把问题跟痛苦联系起来,从而让我们望而却步。

因此,想摆脱这种情况,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多去构建积极的联系,让大脑从「解决问题是痛苦的」的模式A,转变成「解决问题会带来成就感」的模式B。

具体来说:

1)当自己采取行动使问题消除或缓解时,试着去体会和沉浸当下产生的喜悦,去放大这种感觉,记住这种感觉,多回顾这种感觉,让它成为一种动力;

2)多记录自己做得好的事情和做对了的事情,让自己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包括什么,能够做到什么,强化你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

3)也可以试着把你不喜欢做的事情,跟能够令你快乐的事物绑定起来,比如在完成前者之后,用后者给自己一个奖励,让后者帮助你去影响前者。

3. 找到行动的乐趣

许多人会过度看重结果,从结果来判断行为的价值。一旦达不到预期,就会认为自己的行动是无效的、无价值的。这其实很容易造成我们束手束脚,不敢行动。

因此,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想办法让自己从过程中获得乐趣,把行动本身变成一种奖励。

举个例子,像我写公众号推送,它的阅读量就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可能有好有坏,但即使阅读量很差,就意味着我这篇文章不应该写吗?

不是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依然可以得到非常多的反馈,比如:

整理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属于自己的内容;

把自己的想法梳理清楚,用逻辑将散落的想法和思考串成整体;

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对某个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为读者提供了价值,哪怕它只能帮助到寥寥几个人,也是值得的……

所以,不妨把目光转移到过程中,把过程拆分成多个阶段,让自己关注每个阶段自己的收获,体验自己在行动中所感受到的「手感」、成就感和愉悦感。把这些行动的反馈,作为推动自己去行动的动力。

这会让你更容易将行动作为默认选项。

4. 提高精力和状态

最后,也是我讲了很多次的一点,通过持续的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提升精力上限,让自己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中。

大脑会时刻扫描身体的状态,来判断你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并把它写进大脑的模型里面。因此,我们的身体状态越好,越健康,精力越充沛,就越容易倾向于去行动。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类似的问题,当你状态好的时候,你会更容易充满斗志,想立刻动手去解决它;但当你状态不好的时候,你会觉得很麻烦,很辛苦,很累,不想面对它,只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 这其实就是大脑综合身体状态之后,对我们下达的指令。

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习惯,让自己更长期地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这会对你有巨大的帮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李睿秋Lachel,36氪经授权发布。

+1
4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互联网经理人,高效管理达人。公众号:L先生说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