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8,要来了,最全技术解读
近日,英特尔在一份白皮书中称,Wi-Fi 8 代表着人工智能时代无线技术的重大进步。与以往主要关注峰值速度的几代产品不同,Wi-Fi 8 旨在提供超高可靠性、智能且具备情境感知能力的网络以及确定性的性能。随着消费者和企业环境对稳定、低延迟和高吞吐量连接的需求不断增长,Wi-Fi 8 通过确保性能稳定来满足这些需求——即使在家庭、办公室和机场等网络拥堵或移动场景中也能如此。
通过优先处理关键流量并支持与蓝牙等其他技术的无缝共存,Wi-Fi 8 为无线可靠性树立了新的标准。这使得一些新兴应用成为可能,例如无线游戏和高级虚拟会议,在这些应用中,可靠性和智能流量管理至关重要。Wi-Fi 8 有望成为未来连接的基础,为所有用户提供更智能、更可靠的无线解决方案。Wi-Fi 8 还将推动情境感知领域的创新发展,并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总而言之,Wi-Fi 8 是无线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Wi-Fi 8 不仅仅关乎速度,更在于提供可靠性、智能性和安全性,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引言
Wi-Fi 是全球最流行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它无处不在,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到电视、智能家电和工业传感器,无所不包。鲜有技术能像 Wi-Fi 一样产生如此深远而持久的影响。Wi-Fi 不仅带来便利,更是支撑我们数字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然而,Wi-Fi 的发展历程不仅在于其社会普及,更在于其持续不断的技术演进。目前市场上最新一代的Wi-Fi技术(预计于2025年底上市)是Wi-Fi 7,它于2023年12月通过Wi-Fi联盟的认证计划正式商用。Wi-Fi 7引入了多项重大技术进步,例如支持更宽的320 MHz信道(是Wi-Fi 6支持的信道的两倍)、更高阶的4K-QAM调制、一流的WPA3安全防护,以及多链路操作,从而能够同时在多个链路(例如信道)上进行并发或同步操作。
展望未来,下一个十年的创新将围绕着对超可靠、确定性、安全和智能连接的需求展开,而这些需求将主要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所驱动,这些应用将消耗和生成大量数据。这些新应用也将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使用技术的方式。
这就是 Wi-Fi 8 的用武之地:它是一项从底层设计就旨在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新一代智能应用的需求的技术,这些应用将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业及其他场所。预计从 2027 年底开始,可互操作的 Wi-Fi 8 设备将陆续上市。Wi-Fi 8 基于 IEEE P802.11bn 标准修订版,但预计将包含超越 IEEE P802.11bn 的功能,例如支持未来情境感知体验的功能,如 Wi-Fi 感知和 Wi-Fi 近距离测距。
与主要以突破速度记录为目标的 Wi-Fi 7 不同,Wi-Fi 8 的目标是让无线连接更加可靠、稳定和智能。其核心目标是让 Wi-Fi 在实际环境中表现更佳——无论是在繁忙的家庭、拥挤的公寓、大型办公室、机场,甚至是在您移动时。
Wi-Fi 8 的价值主张
Wi-Fi 8 的价值主张如图 1 所示,由四个主要方面构成。
一、优化的网络:网络优化是每一代 Wi-Fi 的传统价值主张,它引入了新的特性,以提高频谱效率、降低延迟、减少客户端功耗、提高容量和/或数据速率,并扩大覆盖范围。正如后文所述,Wi-Fi 8 定义了进一步扩展这一方面的功能,例如新的信道接入、节能、调制和编码方案 (MCS) 以及扩展覆盖范围方案。
二、确定性:这一方面始于 Wi-Fi 7,并在 Wi-Fi 8 中得到扩展。它包含旨在为 Wi-Fi 客户端提供一致、可靠和确定性操作的机制。在此上下文中,确定性操作是指通过 Wi-Fi 链路以所需的可靠性(例如 95%)和给定的延迟范围(例如 10 毫秒)将数据传输到应用程序。在 Wi-Fi 8 中,定义了一些新的机制来增强 Wi-Fi 的确定性能力,例如:优先级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 (EDCA) 和共存机制。
三、更强大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安全性和隐私性已成为每一代新 Wi-Fi 的核心主题。我们期望 Wi-Fi 8 通过支持 IEEE 802.11bi 扩展(例如对整个关联过程进行加密以及保护许多原本未受保护的管理帧)来增强用户和设备的隐私性。Wi-Fi 8 预计还将支持安全控制帧,并定义新的安全机制以实现接入点 (AP) 之间的低延迟漫游。
四、人工智能赋能:支持专为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而设计的机制的能力,是Wi-Fi 8带来的全新价值主张。除了扩展Wi-Fi的服务质量(QoS)框架并实现更灵活的资源管理之外,Wi-Fi 8还将支持开发利用Wi-Fi设备现有功能的新型人工智能应用。更具体地说,Wi-Fi 8设备将非常适合构建基于IEEE 802.11bf的Wi-Fi感知应用和基于IEEE 802.11az的Wi-Fi近距离测距应用,这些应用能够感知上下文并具备智能性。
定义应用场景
Wi-Fi 8 旨在通过提供超高可靠性、更低延迟和更高吞吐量,满足消费者和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Wi-Fi 8 的改进不仅仅在于提升速度,更在于使无线连接更智能、更稳定可靠,即使在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稳定。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能够显著受益于 Wi-Fi 8 新功能的应用场景。
一、媲美有线网络的响应速度:家庭环境中将出现多种具备不同 Wi-Fi 功能的设备,它们需要共存。2023 年,美国典型的家庭大约有 17 到 20 台 Wi-Fi 连接设备,预计到本十年末,这一数字将几乎翻一番。许多设备将同时交换流量,这将导致如图 2 所示的场景:一台使用蓝牙耳机的高端游戏 PC、一个正在进行虚拟会议的设备、物联网设备和一些老款智能手机共享同一个网络。Wi-Fi 8 在此场景下的主要优势:
对延迟敏感的流量(例如游戏和虚拟会议流量)将获得最高优先级。
所有设备都能和谐运行,与蓝牙设备也能良好共存。
即使网络繁忙,也能获得流畅且媲美有线网络的游戏体验。
“信号盲区”将成为历史。Wi-Fi 信号的覆盖范围将更广,连接的设备也将更多。
现代家居中充斥着各种智能设备——恒温器、摄像头、传感器和娱乐系统——这些设备都需要可靠且始终在线的网络连接。Wi-Fi 8 能够在覆盖范围边缘保持稳定的连接,并支持更多设备同时连接,使其成为智能家居的理想之选。
二、企业级应用:企业级应用场景(如图 3 所示)通常具有设备和接入点 (AP) 密度高的特点,例如机场、会议中心和体育场馆等场所。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大量设备使用多种无线技术并占用免许可频谱,网络拥塞十分常见。这会导致连接中断和性能下降。Wi-Fi 8 能够为数千名同时运行的用户和设备提供稳定的连接,确保流畅的流媒体播放、快速响应的网页访问和不间断的通信。Wi-Fi 8 的主要优势包括:
AP 协同工作,分配资源并减少干扰。
更低的客户端功耗,延长设备电池续航时间。
无需增加 AP 即可提升所有用户的视频和语音质量。
当用户在大型办公楼内走动或在企业内部的 AP 之间切换时,Wi-Fi 8 在漫游可靠性和延迟方面的改进可减少中断。这对于实时应用(例如在工厂车间移动的工业机器人、语音和视频通话)尤为重要,因为即使是短暂的断线也会影响用户体验。
三、AI赋能的上下文感知:这是Wi-Fi 8普及后将推动的一类全新应用场景。如图4所示,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会议室:演讲者通过Wi-Fi 8向现场和在线参会者实时直播演示,同时投影幻灯片。只需使用手势,PC或会议系统即可利用Wi-Fi感应技术检测演讲者的指令,从而控制演示。当新的演讲者上台时,他们的PC会自动安全地利用Wi-Fi检测彼此的距离,并向两位用户提示是否将屏幕共享控制权移交给下一位演讲者。当演讲者离开讲台或会议室时,其PC会根据预先配置的地理围栏自动断开与会议系统的连接。Wi-Fi 8的主要优势包括:
自动近距离检测,实现设备无缝加入会议。
AI模型利用Wi-Fi感应技术检测手势,判断房间占用情况和设备是否存在。
设备可以根据用户在线状态自动加入或退出会议。
四、沉浸式实时 XR 协作:在此场景中,同事们使用沉浸式 XR 系统进行远程协作,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接入点 (AP) 或 PC,如图 5 所示。流量传输的确定性对于确保流畅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尤其是在 XR 系统运行于基础设施 Wi-Fi 网络覆盖区域时。Wi-Fi 8 的主要优势包括:
确定性的低延迟和高 Wi-Fi 容量确保实时响应。
多 AP 调度可高效协调设备。
传感器(例如,利用 Wi-Fi 传感和视觉)支持全身追踪和交互,从而实现流畅的 XR 体验。
总而言之,Wi-Fi 8 的设计旨在提升无线网络的弹性和效率,尤其是在可靠性、覆盖范围和稳定性能至关重要的场景下。它的优势将涵盖日常家庭使用、企业运营、智能基础设施以及对无线技术有更高要求的各种新兴应用。
技术概述
为了实现其价值主张并满足预期的应用场景,Wi-Fi 8 引入了一系列新特性。IEEE P802.11bn 工作组正在定义 IEEE 802.11 标准的 PHY 和 MAC 变更,这些变更将作为 Wi-Fi 8 的基础。在定义 IEEE P802.11bn 项目目标时,工作组就 802.11bn 的以下改进目标达成一致:吞吐量至少提升 25%(尤其是在远距离或受干扰的情况下),延迟降低 25%(在高负载下响应更快),以及在诸如接入点漫游等场景下丢包率降低 25%。
这些指标听起来可能有些技术性,但对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更流畅的流媒体播放、更灵敏的游戏响应以及更可靠的视频通话——即使在早期 Wi-Fi 可能表现不佳的场景下也是如此。Wi-Fi 8 将使连接更接近“有线”连接——稳定、低延迟且高效——同时还能提升速度。
先进的 Wi-Fi 8 设备预计还将支持 IEEE P802.11bn 标准修订版之外定义的功能。这些设备将支持 Wi-Fi 感知和 Wi-Fi 近距离测距,从而实现情境感知,这将成为人工智能赋能的新型应用的基础。
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主要新功能及其对最终用户的意义。
一、更快更稳定的连接
Wi-Fi 8 的一大重点是提升设备在网络边缘以及信道拥塞等网络环境不佳的情况下的链路可靠性和性能。Wi-Fi 8 通过以下几项改进解决了这个问题:
1、每个空间流的更智能调制和编码 (MCS):如果设备支持多流(MIMO 技术),之前的 Wi-Fi 会强制所有流使用相同的 MCS。Wi-Fi 8 引入了不等(unequal) MCS,这意味着每个流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使用最佳编码。简单来说,如果一个流的信号稍弱,它可以更稳定地发送数据,而另一个流则使用更快的 MCS——而不是所有流都降低速度以匹配信号最弱的流。这可以提高整体吞吐量和传输距离。例如,一台配备 2x2 MIMO 的笔记本电脑在房屋的远端可能保持更高的速度,因为它不会受到较弱天线的影响。
2、更精细的MCS网格:Wi-Fi 8新增了多种中间调制方式,包括QPSK速率2/3、16-QAM速率2/3、16-QAM速率5/6和256-QAM速率2/3。这意味着,当信号强度下降时,设备无需像Wi-Fi 7那样从超高速率MCS降至低得多的速率,而是拥有更多“中间”选择。也就是说,在中等信号强度下,Wi-Fi 8提供的速率比Wi-Fi 7更高,因为Wi-Fi 7不得不选择不太理想的速率。总而言之,整个家庭的平均网速将会提升。
3、更佳的纠错能力:Wi-Fi 8定义了更长的LDPC码字,其长度是Wi-Fi 7的两倍,即3888位。这提供了更强大的纠错码,相当于增加了一倍的错误校验次数。因此,即使信号较弱或存在噪声,链路依然能够保持更高的可靠性和效率。在日常使用中,这意味着更少的重传,以及随着距离的增加,连接更加稳定。
4、扩展范围模式:针对连接边缘的极端情况(例如物联网应用场景),Wi-Fi 8 引入了一种增强型远距离模式,主要在 2.4 GHz 频段使用。此模式并非旨在提供高性能,而是确保边缘设备在以往连接极差的区域也能保持连接。它并非扩展覆盖范围,而是通过在连接完全断开前保持连接来扩展有效范围。因此,您的设备即使在 Wi-Fi 7 信号可能中断的院子角落也能保持 Wi-Fi 连接。
5、更强的设备上行链路:通常情况下,接入点 (AP) 的发射功率足以让客户端设备“听到”,但由于发射功率限制、法规等问题,客户端设备可能无法“听到”接入点的信号。 Wi-Fi 7 中常规的 RU (RRU) 方案加剧了这个问题,该方案要求客户端将发射功率集中在信道带宽的一部分上。然而,Wi-Fi 8 提供了一种名为分布式 RU (DRU) 的新型上行链路机制,它允许客户端设备将其上行链路信号分散到整个信道带宽上,从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功率。这意味着笔记本电脑或手机的 Wi-Fi 不仅可以远距离下载,还可以远距离可靠地上传或通信。此外,分布式 RU 还可以改善位于网络边缘的设备的上行链路预算,从而提高它们与接入点 (AP) 通信的数据速率。
所有这些改进意味着 Wi-Fi 8 在远距离传输方面速度更快、更可靠。在多房间环境中,与 Wi-Fi 7 相比,在相同远距离位置,Wi-Fi 8 的速度应该更高。例如,如果 Wi-Fi 7 在楼上卧室的速度为 50 Mbps,那么 Wi-Fi 8 在同一位置的速度可能达到 65-70 Mbps(提升 25% 或更多)。这也意味着您的连接不会像以前那样突然骤降或掉线——它的降级过程更加平缓,从而保持了良好的可用性。这对于大型住宅和办公室,甚至是墙壁较多或干扰较多的普通住宅来说都是个好消息。图 6 总结了 Wi-Fi 8 为无线连接带来的主要改进。
二、多AP协同:减少干扰,提升容量
在拥有众多设备或多个AP的环境中——例如网状Wi-Fi系统或每层楼都部署了AP的办公室——Wi-Fi 8引入了协同功能,避免设备之间相互干扰。其理念是将多个AP视为一个团队,而非孤立的单元。以下是主要特性和优势:
1、协同AP传输:想象一下相邻房间中的两个Wi-Fi AP。在Wi-Fi 7中,它们独立运行,可能会相互干扰。Wi-Fi 8定义了一种名为协同波束成形的新机制,它允许AP同步并巧妙地协同使用它们的天线。一个AP可以将其信号定向,甚至在其天线模式下形成“零点”(微小的盲区),指向另一个AP的位置。本质上,AP可以避免相互干扰——一个AP会调整其传输方式,使其不会影响到另一个AP的客户端。对用户而言,这意味着如果您使用多接入点 (AP) 设置,则可以获得更高的总容量。如果邻居的网络也支持此功能,他们也能从中受益——更少的相互干扰意味着在人口密集的公寓楼中,每个人的 Wi-Fi 信号都会更好。
2、定时传输(协调式时分多址传输):Wi-Fi 8 接入点 (AP) 可以进行协调,确保它们不会在同一信道上同时传输数据。例如,在企业网络中,如果两个 AP 占用同一信道,它们可以以毫秒为单位轮流传输。这可以避免冲突和退避延迟。其结果是更有效地利用空口资源并降低延迟——设备等待和重试的时间更少。
3、空间复用协调(协调式空间复用):Wi-Fi 6 引入了“coloring”机制,帮助设备判断信道是否空闲。Wi-Fi 8 对此进行了扩展,允许多个 AP 规划其功率和使用情况,以便在相互干扰不大的情况下,两个传输可以同时进行。想象一下办公室里相距甚远的两个角落——在 Wi-Fi 8 中,这两个 AP 实际上可以同时在同一信道上传输数据,因为 AP 已同意限制功率,或者它们的客户端之间距离足够远。这意味着在大型网络中可以进行更多并行传输,从而在繁忙场景下提升网络总容量。
4、无缝漫游:另一项特性是改进了跨接入点 (AP) 的漫游和多链路操作。Wi-Fi 8 引入了单移动域 (SMD) 的概念,在切换过程中,您的设备可以同时连接到两个 AP。当用户使用 Wi-Fi 8 笔记本电脑或手机移动时,网络会协同工作,将设备无缝切换到最佳 AP(先建立后断开)。这种协同工作包括预先建立安全密钥,以及将发往设备的传输中数据包从源 AP 传输到目标 AP。无缝漫游的实际好处是,在 AP 之间切换几乎不会出现延迟——视频通话或游戏在切换过程中不会出现卡顿。这极大地改善了企业和网状网络的 Wi-Fi 体验。
总而言之,这些多AP协同能力意味着Wi-Fi 8在设备密集的环境中表现出色。在拥有数十个AP的办公楼层中,Wi-Fi 8可以为每个人提供更高的容量和更稳定的性能。在家中,Wi-Fi 8将使网状Wi-Fi系统更加高效和协调。即使用户只有一个AP,这些特性也能在相邻网络重叠时提供帮助,尤其是在AP由同一实体(例如服务提供商)控制的情况下。
三、更低的延迟和更佳的服务质量 (QoS)
Wi-Fi 8 在降低延迟和抖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这对游戏玩家、视频通话、AR/VR 以及任何交互式应用都大有裨益。以下是一些关键特性:
1、关键流量优先访问:Wi-Fi 具有一种名为 EDCA 的技术,可为语音、视频等流量赋予不同的优先级。Wi-Fi 8 通过优先级 EDCA 对此进行了增强——本质上是为关键任务数据包设置了超优先级。如果设备将某些流量标记为高优先级(例如,游戏数据或 VR 头显数据),即使在网络拥堵的情况下,网络也会优先允许这些数据包通过。这样,就不会再因为有人在同一网络上下载大文件而导致游戏操作延迟。这有助于在最坏情况下实现 25% 的延迟降低目标,从而减少关键数据的排队时间。
2、低延迟指示:Wi-Fi 8 设备可以向接入点 (AP) 发出信号,表明特定流或应用程序需要低延迟。例如,您的笔记本电脑可能会标记“此数据用于在线游戏”,接入点 (AP) 将对其进行额外处理(例如,为其分配优先级访问权限或进行调度)。这种端到端感知有助于网络做出更智能的决策,从而降低需要低延迟的设备或设备的延迟。
3、群组传输机会 (TXOP) 共享:Wi-Fi 8 引入了对无线信道使用方式的更精细控制。例如,接入点可以借给一组设备一些时间,使它们能够直接相互通信,从而确保它们的通信不会干扰基础设施流量。例如,两台笔记本电脑可以同时直接传输文件,其中一台还可以将其屏幕内容无线投射到更大的显示器上。
用户在使用 Wi-Fi 8 时会发现,即使网络负载很高,需要快速响应的活动(例如游戏、语音聊天、交互式应用)也能保持流畅。例如,如果用户在视频通话中突然有人开始下载导致通话卡顿——Wi-Fi 8 的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干扰。Wi-Fi 8 能更智能地管理 Wi-Fi 空中资源,从而同时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四、充分利用频谱
Wi-Fi 8 引入了多项功能,可以更灵活、更高效地使用 Wi-Fi 信道,尤其是在新的 6 GHz 频段和拥挤的环境中:
1、非主信道接入 (NPCA:Non-primary channel access):传统上,Wi-Fi 会选择一个 20 MHz 的主信道,所有网络活动都围绕它展开。如果主信道繁忙(例如,同一信道上有邻居设备),即使信道的其他部分空闲,整个网络带宽(例如,80/160 MHz 信道)也可能受到影响。Wi-Fi 8 通过 NPCA 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允许设备临时使用另一个 20 MHz 信道作为主信道,称为 NPCA 主信道。如果主信道繁忙,设备可以动态切换到 NPCA 主信道。这意味着 Wi-Fi 8 网络受干扰的影响更小——它可以优雅地绕过拥堵的频率,而不是被困住。这就像在交通拥堵时有绕行路线一样。
2、动态子频段操作 (DSO: Dynamic sub-band operation ):设想一下常见的场景,网络中并非所有设备都支持与接入点 (AP) 相同的信道带宽。例如,一个 AP 运行在 320 MHz 宽的网络上,而另外两个关联的设备支持最高 160 MHz 的信道带宽。在 Wi-Fi 7 及更早版本中,当其中一个设备与 AP 交换数据时,剩余的网络带宽就会被浪费。Wi-Fi 8 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借助 DSO,AP 可以同时使用 160 MHz 的信道带宽与一个设备通信,并继续使用剩余的 160 MHz 信道带宽与另一个 160 MHz 的设备通信。DSO 非常适合处理带宽支持能力不同的设备,确保低带宽设备不再拖慢整个网络的速度。
3、动态带宽扩展 (DBE:Dynamic bandwidth expansion):DBE 允许 Wi-Fi 8 AP 在不中断连接设备运行的情况下调整网络信道带宽。如果相邻频段空闲,它可以扩展信道带宽;如果相邻频段噪声较大,则可以降低带宽。这项功能在企业部署中尤其有用,因为它能够根据 AP 密度、连接设备的性能、流量模式等因素,动态地更有效地利用频谱。
对于用户而言,这些频谱特性意味着 Wi-Fi 8 具有更强的自优化能力。由于网络能够更好地减少干扰和性能较差的设备,用户将体验到更稳定、更高的速度。在拥挤的射频环境中(周围有很多网络),Wi-Fi 8 能够更好地找到合适的“信道”进行有效使用。用户无需调整接入点或客户端设置——设备会自动避开邻近设备的嘈杂信道,而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
五、共存与节能
如今,我们的设备集成了 Wi-Fi、蓝牙、UWB、802.15.4 甚至 5G 等多种技术——无线电波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Wi-Fi 8 引入了多项新措施,旨在让设备在拥挤的无线电环境中保持良好的通信,同时还能节省能源:
1、更佳的共存:我们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使用蓝牙设备(例如耳机或鼠标)有时会干扰 Wi-Fi,反之亦然,因为它们共享 2.4 GHz 频段。Wi-Fi 8 设备现在可以与接入点 (AP) 协调处理此类问题。Wi-Fi 8 提供了动态和周期性不可用操作 (DUO/PUO) 等共存机制。
设备可以通过 DUO/PUO 机制告知 AP 其不可用时段,例如由于间歇性实时流量(例如,设备因蓝牙而在接下来的 2 毫秒内不可用)或周期性流量(例如,设备每 50 毫秒不可用 5 毫秒)。AP 将在这些时段停止与该设备通信。其结果是,您可以同时使用 Wi-Fi 和其他无线电,且性能下降幅度更小。当 Wi-Fi 繁忙时,蓝牙音频流不会出现爆音;Wi-Fi 也不会因蓝牙突发信号而中断,因为已协商了共存机制。
2、自适应运行:同样,设备可以将其运行特性的动态变化告知 Wi-Fi 8 AP,例如,设备可接收或发送的最大数据包持续时间、支持的最大 MCS、空间流数量和带宽等。AP 将根据这些信息调整与设备的交互方式。例如,当设备存在多无线电或电池电量限制时,这可以提高可靠性。对于最终用户而言,这意味着即使设备内部运行着大量程序,也能获得更稳定的连接。
3、AP 省电:Wi-Fi 8 实际上允许 AP 通过 AP PUO 模式来节省电量。此模式允许 AP 按计划进入低功耗状态,而不会断开设备连接。这可以略微降低能耗和射频噪声。实际上,Wi-Fi 8 AP 在闲置时可能消耗更少的电量,并且对邻居造成的干扰也更小。
4、客户端电源管理:在设备端,Wi-Fi 8 改进了睡眠模式和多链路省电机制。一项名为动态省电 (DPS) 的新功能允许客户端暂时进入低功耗、低功能模式(以性能换取电池续航)。例如,使用 Wi-Fi 8 的设备在高负载情况下可能会保持两个链路,但在可能的情况下会切换到一个链路以节省电量,或者在某个频段上进入省电模式,或者进入低功耗监听模式。最终,这意味着 Wi-Fi 8 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将得到提升,尤其是在设备连接但未进行数据传输时。
5、感知和近距离测距:虽然并非完全共存,但值得注意的是,Wi-Fi 8 设备预计将支持感知(基于 IEEE 802.11bf)和近距离测距(基于 IEEE 802.11az),从而实现新的情境感知应用。这意味着 Wi-Fi 8 设备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距离,甚至可以通过 Wi-Fi 检测运动。这些功能不仅限于联网——它们还可用于室内定位(查找设备或用户位置)和智能家居存在检测,所有这些都使用相同的 Wi-Fi 信号。
总而言之,Wi-Fi 8 的设计旨在更好地与其他无线生态系统兼容。它与其他技术的干扰更少,对彼此的干扰也更少。此外,它还带来了节能方面的改进,有助于提高运行效率。
六、更强大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每一代新的 Wi-Fi 技术都在加强安全性。Wi-Fi 8 也不例外,其增强功能确保了更安全的无线网络:
1、安全控制帧:之前的 Wi-Fi 版本对某些控制帧(例如触发帧)未加密,这为欺骗攻击提供了可乘之机。Wi-Fi 8 引入了安全控制帧,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意味着攻击者无法伪造断开连接消息或窃听某些 Wi-Fi 帧。这使得您的连接更能抵御断开连接攻击。
2、隐私保护:Wi-Fi 8 预计将支持 IEEE P802.11bi 标准,该标准将保护范围扩展到关联过程和其他未受保护的管理帧。这提供了端到端加密握手,从您尝试加入网络的那一刻起就提高了隐私和安全性。结合 WPA3,Wi-Fi 8 将提供迄今为止最安全的 Wi-Fi 连接。对于用户而言,这些改进意味着 Wi-Fi 8 将更加安全,更能保护隐私,尤其是在敏感环境中。由于 Wi-Fi 8 修复了一些小众漏洞,例如设备指纹识别(即根据设备传输的内容来跟踪设备的能力),公共网络和企业网络将更加安全。
结论
Wi-Fi 8 有望使无线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以用户为中心,并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无线连接技术。它不仅提升峰值速度,更着重确保这些速度和连接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保持稳定:
• 用户将在家中获得更稳定的性能,减少信号盲区,并在大量设备或邻居同时使用 Wi-Fi 时减少性能损失。
Wi-Fi 8 将提升人工智能应用的性能,例如智能体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增强的视频协作、人工智能增强的 XR、实时视频编辑、高级 3D 建模,以及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医疗保健、工程、航空航天和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游戏玩家将尤其欣赏延迟的降低。Wi-Fi 8 通过大幅降低抖动和优化流量优先级,使无线连接在竞技游戏中更具可行性,实现了又一次飞跃。
Wi-Fi 8 将更有效地改进网状网络系统。它将带来更流畅的无缝网络体验,而不会像传统网状网络那样造成吞吐量损失。当设备在房屋内移动时,Wi-Fi 8 可以无缝漫游,不会出现任何故障。
在拥挤的企业/公寓/住宅楼中,Wi-Fi 8 接入点会自动协作并减少干扰,因此在繁忙的建筑中升级到 Wi-Fi 8 可以显著提升 Wi-Fi 质量。
需要高可靠性 Wi-Fi 的新型应用(例如 AR 眼镜、工业物联网)将受益于 Wi-Fi 8。其保持低延迟和协调多链路的能力使其非常适合提供高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Wi-Fi 8 将向下兼容——Wi-Fi 5/6/7 设备可以与 Wi-Fi 8 接入点配合使用(反之亦然),只是无法享受到新增的各项功能。到 2028 年左右,使用 Wi-Fi 8 网络和 Wi-Fi 8 设备的用户将会体验到以下变化:
Wi-Fi 体验“更佳”——家中更多角落都能享受高速网络,对延迟敏感的应用也能流畅运行。
客户端设备在 Wi-Fi 连接下续航时间更长,解决连接问题的时间也更少。
无论身处家中、繁忙的机场还是办公室,通过蓝牙设备进行的通话和音乐播放都将流畅无阻。
设备更加智能,能够根据周围环境自动调整运行方式,例如自动开关屏幕、检测用户和设备的所在位置,甚至还能识别某些手势。
简而言之,Wi-Fi 8 在 Wi-Fi 7 的基础上,增强了智能化和性能化,从而能够稳定地提供高速连接。它的目标是让无线网络真正融入用户生活,成为可靠且智能的实用工具,使用户能够专注于各种体验(例如游戏、流媒体、工作、物联网),而无需担心网络连接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作者:Intel,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