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数科余滨:金融AI的升级远不是开发个智能体
10月30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上,蚂蚁数科AI业务总裁、蚂蚁集团副总裁余滨发表演讲时透露,当前不少城商行正积极拥抱金融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寻求业绩突围。蚂蚁数科致力于支持银行构建自主可控的金融大模型,江浙沪地区的部分城商行在员工工作效率、营销转化率、营收规模等方面取得显著增长。
图:蚂蚁数科AI业务总裁余滨在金融街论坛分享《跨越价值鸿沟:金融AI创新应用的成果交付新路径》
伴随净息差收窄、营收增速放缓以及同质化竞争加剧,城商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本的区域优势减弱,大型银行持续挤压其生存空间。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将AI视为“弯道超车”的关键路径。
余滨表示:“AI已从‘试试看’走向‘必须做’,正从成本中心转变为服务、营销与价值创造的核心。”目前,蚂蚁数科为银行提供的AI应用已从早期的智能客服、知识问答等单点场景,扩展至覆盖营销、风控、投顾、理赔等核心业务的全栈智能体系统。据试点银行反馈,借助理财经理数字分身,人均服务客户数从200人提升至2000人,有效覆盖了原本难以触达的中长尾客户,带动收入增长约20%。
以上海银行为例,蚂蚁数科助力其打造的AI手机银行,以“对话即服务”为核心,用户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即可办理转账、还款、理财咨询、养老金查询等十余项高频业务。用户不用在复杂菜单中翻找功能入口,操作门槛低了,老年客户满意度更高了,业务转化率提升了10%。
浙江一家头部城商行则与蚂蚁数科合作,系统性构建了“算力-平台-模型-应用”全栈AI能力,落地30多个智能体场景,覆盖客户服务与内部运营两端,为未来十年的AI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余滨强调,不同金融机构的资源禀赋与发展阶段各异,应选择适合自身的AI演进路径。预算有限的区域性银行,可以选择先从场景应用入手,按效果付费,逐步加大投入;也有很多银行优先将原有的手机APP/小程序升级成AI手机银行,提升用户体验,拉升用户活跃度。并以此为基础,分阶段累加各种场景下的智能体应用;另有银行将AI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项工作组。他们结合业务需求,打造全行知识库和数据集,依托蚂蚁数科金融推理大模型构建自主的“金融大脑”,推动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重塑和组织升级,这也是最理想的模式。他指出,不能按照传统软件开发的老路子做AI。金融AI的升级,远不止局部的智能体开发,它需要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它经由大规模数据与知识工程训练,驱动从内外部协作、产品研发、用户体验甚至组织关系的变革,这才是真正的“AI原生”。
据蚂蚁数科披露,蚂蚁数科的金融数智化服务已覆盖100%的国有股份制银行、超60%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及数百家金融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