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螺丝钉不合格导致火箭发射失败,这家企业今年再融24亿元重新出发
近年来低空经济的政策引领下,这个赛道越来越火热,吸引了众多资本入局。
据IT桔子统计,2025Q3国内低空经济赛道有96笔融资交易,同比增长显著;融资总额估算达到了100.81亿元,其中,有14家创业公司斩获单笔1亿元以上的融资,成为赛道内的 “融资主力军”。
从融资金额分布来看,Q3 低空经济赛道的 “融资王者” 集中在商业航天领域——榜单前两名均为该领域企业,且核心业务聚焦低轨卫星与可复用运载火箭等关键方向,属于低空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领域,技术研发门槛较高,所需的资金规模体量也较大。
例如,星河动力在9月宣布了24亿人民币的D轮融资,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川创投和顺禧基金等国资基金纷纷参投,使其成为2025Q3国内低空经济赛道融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IT桔子注意到,在两年前,星河动力有过一次失败的火箭发射经历,追溯其失败原因竟然是一个不合格的螺丝钉。
根据报道,2023年9月21日12时59分,谷神星一号(遥十一)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然而,飞行约67.5秒后,火箭姿态失稳,导致发射任务失利。这次发射原本是该型号火箭的第十次发射,之前已经成功进行了九次发射任务。
根据星河动力航天公司的调查,发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一级发动机喷管扩张段的烧蚀异常。在喷管扩张段组件的螺钉孔加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碳布层产生内部缺陷,进而引发了扩张段的烧蚀问题,最终导致火箭的飞行姿态失稳。
谷神星一号发射失败图源:网络
该事件也对搭载的吉林一号商业观测卫星产生了影响,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出航天发射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成功与否。
而星河动力今年9月宣布拿下24亿元融资,资金主要就是用于加速其“智神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和“谷神星二号”中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另据最新消息,10月23日,星河动力同华泰联合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今年在持续发力低空经济。一方面,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在四川省资阳市临空经济区落地制造,而今年四川国资(川创投)加码投资了星河动力。
另一方面,成都国资今年还参与投资星际荣耀,成为这家民营商业航天独角兽的股东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星际荣耀在今年9月宣布完成了D+轮融资的首批7亿元人民币资金交割,本轮融资由成都先进资本旗下的基金领投,多家具有成都国资背景的基金共同参与。
募集资金将重点用于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发、落地成都市双流区的火箭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以及绵阳市涪城区发动机产线的建设。
早在2020年12月24日星际荣耀就启动了IPO辅导,拟科创板上市。截至目前IPO辅导期已超四年半,天风证券、中信证券为辅导机构。
从产业链的维度观察,专注飞行器整机制造的企业颇受资本青睐。作为中国智能飞行汽车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小鹏汇天在今年三季度完成了B轮2.5亿美元总额中的剩余1亿美元的融资额,其表现颇为亮眼。
小鹏汇天的旗舰产品“陆地航母” 是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2024年1月首次在北美CES展亮相,预计将在2026年量产交付。
在产能这块,2024年10月,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正式动工,该基地位于广州开发区,将用于生产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飞行体部分,规划年产能1万台。
国内市场方面,小鹏汇天优先在广东、海南、湖南等低空开放试点区域落地,已在湖南常德完成“陆地航母” 首飞,在海南签约超40个飞行营地;同时推进“享飞计划”覆盖更多城市,提前锁定C端用户,B端层面与应急救援、文旅集团探索合作场景。
海外市场方面,小鹏汇天2025年重点突破中东、东南亚、欧洲市场,中东地区已获600台订单,阿联酋完成特许飞行证认证;计划 2026 年量产交付后,优先向海外高净值市场供货,同步推进欧洲EASA适航认证,目标3年内成为全球飞行汽车市场核心参与者。
同样聚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领域的还有沃兰特航空与亿维特航空,也在三季度顺利完成数亿元融资,是低空经济赛道中新锐的企业代表。
2025年10月13日,沃兰特航空正式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映资本领投,上汽创投等新投资方加入,老股东君联资本、鼎晖百孚、自贡创发持续追加投资。
公司首款量产级产品——复合翼eVTOL“VE25-100天行”,可搭载1名飞行员+ 5名乘客,设计航程200-400km,巡航速度235km/h,纯电驱动,定位于商用客运领域,同时覆盖医疗急救、货运等多场景。
在7月举办的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沃兰特与泰国泛太平洋公司(Pan Pacific)、中航工程签署三方合作协议,达成500架采购订单(总金额17.5亿美元),为中国高等级客运eVTOL迄今最大单笔国际订单;该批机型将用于泰国、马尔代夫的短途岛际、岛内运输与应急救援,中航工程同步配套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2025年8月28日,亿维特航空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金浦投资领投,精工科技、英搏尔电气(航空电驱领域企业)、盛景嘉成、拉尔夫创投跟投,老股东邦盛资本追加投资。
公司自主研发的ET9型eVTOL,2024年3月完成首飞,2025年重点推进“政策适配场景”落地,如依托江苏“低空经济示范省” 政策,积极参与省内低空开放试点项目(如南京、苏州的短途低空运输示范线),通过“场景示范”验证产品可靠性,为后续大规模订单转化积累案例。
国际合作方面,亿维特航空10 月与阿联酋上市新能源企业Robo.ai 签署战略合作,计划联合开发适配中东市场的eVTOL机型,借助Robo.ai的区域渠道,探索海外商业化路径。
目前纯电eVTOL航程约150-200公里,到2030年前有望提升至300-400公里,但仍无法满足特种运输、应急管理和城际出行的需要,也难以在快充/换电设施不完善时实现短距离、高频次的经济运营。
另一种技术路线——倾转旋翼随之出现了,相比多旋翼和复合翼构型,它能够实现更大速度、更高效率的飞行。
今年9月,专注智能电动倾转旋翼飞机制造的江苏苏州追梦空天公司,也宣布完成Pre-A轮1亿人民币融资,由朝希资本领投。
据悉,2024年8月,追梦空天科技完成吨级混动倾转eVTOL(DF600)第一阶段试飞,进度居于国内首位,是继美国JOBY公司后全球第二家进入试飞阶段的混动倾转eVTOL企业。
低空经济的起飞,离不开上游供应链环节的联合发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多家关键零部件与核心技术企业在Q3获得资本加持。
例如,研发低空固态锂电池的欣界能源(广东深圳)、设计高精度定位传感器的导远科技(广东广州)、主攻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的聚芯微电子(湖北武汉),均斩获单笔数亿元融资。
此外,提供无人系统综合保障服务的飞鸿测试(内蒙古包头)、研发空中机器人大脑的微分智飞(浙江杭州),也分别获得2.91 亿人民币、2 亿人民币融资。
这些企业的融资进展,体现了资本对低空经济上游核心技术的关注,也为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IT桔子”(ID:itjuzi521),作者:吴梅梅,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