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变形记」

橡树实验室·2025年10月27日 10:47
封禁28天,网红导师悄然换脸

“我一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一个别的。”

2023年,张雪峰在直播中针对新闻学专业的这句粗暴建议,让他成为无数普通家庭追捧的“人生导师”,也成为了舆论漩涡中的争议焦点。

一年后,他再将文科专业概括为一个“舔”字,掀起更大学术界的批评声浪。

然而,2025年10月22日晚,经历28天封禁后复播的张雪峰,却仿佛变了个人。

01

野蛮生长

张雪峰的“网红导师”之路始于2016年。

那一年,他的视频《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在网络上疯传。

视频中,他语速飞快、金句频出的相声式讲解,瞬间吸引了众多关注。

从郑州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的他,成功闯入了本不属于他的教育领域。

他早期的言论,如同投向平静湖面的石子,不断激起巨大的舆论涟漪。

“文科都是服务业”“所有以管理结尾的专业,都是服务业”“别光想着去大城市闯,小城市的稳定更实在”

这些标志性言论让他成为千万普通家庭眼中的“草根代言人”。

有媒体评论道,张雪峰“撕掉了高校宣传中温情脉脉的面纱”,用赤裸裸的就业率、薪资重新定义“好专业”。

在信息闭塞的普通家庭看来,他的直白和功利,成了最稀缺的“真话”。

02

争议升级

2023年至2024年间,张雪峰的言论引发的争议愈发激烈。

他直言“对于文科生而言,如果不考公,那么体制外就业方向‘大多数就是做销售’”。

当这番“文科不考公就是销售”的言论再上热搜,他辩解道:“我不觉得销售是个不好的职业,我本质上,就是销售啊,销售我自己而已。”

最引人注目的是2023年高考季,他对新闻学的评价:

“你信我的把他打晕啊!从本科专业目录里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

这番“打晕报新闻”的言论引发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新闻学院教授集体反击。

而2024年抛出的“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的言论,则招致了更广泛的批评。

03

生意版图

争议性言论,实则是张雪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获客手段。

2021年,张雪峰离开北京,南下苏州创立了苏州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张雪峰在这家公司中占据绝对控股地位。

从考研名师到商业版图横跨百余家企业的资本操盘手,张雪峰的底层逻辑始终未变——

“峰学蔚来”的核心商业模式,正是以流量与争议构筑影响力,再将社会普遍存在的升学迷茫与就业焦虑,转化为高价服务。

其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分为不同价位,2025届的“梦想卡”售价12999元,“圆梦卡”售价则高达18999元。

尽管价格不菲,但2万个名额往往在数小时内便被抢购一空。

从商业角度看,张雪峰确实捕捉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据艾媒报告显示,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付费市场规模就已近10亿元,付费用户达到80万人以上。

今年9月,企查查发布消息,张雪峰(原名张子彪)名下关联10家企业,8家为存续状态,包括苏州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研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此外其间接投资有超140家企业,行业涉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图据企查查

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张雪峰构建起庞大的商业版图。

04

撞上铁墙

2025年,张雪峰的狂飙突进撞上了坚实的墙。

在作出一番被指“消费爱国情怀”的表态后不久,因违反了网信办“清朗行动”要求及平台社区公约——

9月24日,拥有超过6500万粉丝的张雪峰,其在多个平台如微博、抖音、B站的个人主账号,均被同步禁止关注。

平台页面挂出的提示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其工作室的回应则言简意赅:

正在反省

有分析认为,张雪峰被罚虽以“不当言论”为由,但深层动因是其言论踩中了教育政策的敏感区,充满不当言论,并煽动焦虑。

另外,其商业模式本质也是“双减”打击的教培套路变身。

更关键的是,他不断强化 “热门专业才好就业”的观念,与国家强调要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政策方向相悖。

05

复播变脸

10月22日下午4点41分,张雪峰在封禁28天后更新了首条微博:“今天是接娃放学的家长。”

配图中,他只是一个在校门口张望的普通父亲,没有了标志性的夸张手势。

当晚,他在抖音账号“张雪峰讲升学规划”恢复直播。第三方数据显示,该场直播观看人次达189万、在线人数峰值为4.7万,该账号新增粉丝7.5万。

但张雪峰的表现与以往判若两人。

他双手合十鞠躬,开场便声明:“今天不卖货,只连麦答疑,不想第一天回来就上热搜。”

并多次感谢屏幕前的观众。他在直播间透露,封禁期间没有任何一位学员退费。

他还紧张地提醒:“别录屏!别让‘张雪峰首播带货’上热搜。”

当被问及封禁原因时,他轻描淡写地一句“啥事没有”,随即自己先笑出声来。

有家长问及“文科是否都是服务业”时,他巧妙绕开:“每个专业都有其社会价值,关键看是否适合孩子。”

甚至谈及文科专业时,他已经完全改口:“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可以当网剧编剧,做自媒体文案,太多了,说不过来了。”

06

变与不变

张雪峰的“变脸”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监管环境的收紧是最直接的推力。2025年10月18日发布的新规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其定价1.3万至1.9万元的志愿填报服务正处灰色地带。

复播后的张雪峰,表面确实收敛了不少——不再公开贬低某个专业,而是用“家长”的身份拉近距离。

但桌上那些若隐若现的教辅资料,又暗示着商业逻辑从未改变。

所谓“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新话术,更像是压力之下披上的一层合规外衣。变的只是台词,不变的,仍是那盘以焦虑为土壤、以流量为灌溉的商业棋局。

他的争议性言论,曾如一面镜子照见了时代的教育观念变化。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就业市场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待正从理想主义转向实用主义。

有网友说得通透:“他的话有道理,但却是一种危险的道理。”

28天的“强制冷静期”,也让他从张牙舞爪的“毒舌”变成了谨慎小心的“养生博主”。

但商业逻辑从未离场,只是换了一副温柔面孔——

他可能不再扬言“打晕”考生,却依然会在悄然之间,影响着无数人的人生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橡树实验室”,作者:橡树作者,36氪经授权发布。

+1
2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北京地铁18号线、17号线中段、6号线南延进入跑图阶段,年内开通在望。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