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营、利双跌,净利润不及10年前,洽洽离“百亿梦”越来越远了

食品内参·2025年10月24日 20:00
经历了上半年的暴跌后,“瓜子大王”仍未走出业绩泥潭。

昨日(23日)晚间,洽洽食品发布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数据显示,今年1-9月,洽洽实现营收45.0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38%;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下滑73.17%。其中,洽洽在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7.49亿元,下降5.91%;净利润7936万元,骤降72.58%。

内参君梳理发现,今年前三季度,洽洽净利润已回落至10年前的水平,创下上市以来最差的业绩表现。

回溯业绩轨迹,洽洽的“失速”已持续多个季度。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约25%,首次出现明显颓势;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跌幅跃升至67.88%,颓势加剧;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幅定格在73.68%,而三季度的成绩单,意味着全年业绩“翻盘”的希望愈发渺茫。

作为公司支柱,洽洽葵花子业务增长乏力是重要诱因。据其此前公布的业绩数据显示,2024年该业务营收43.82亿元,同比仅微增2.6%,却仍占总收入的61.45%,而2025年受原料成本上涨影响,这一核心板块盈利能力持续恶化,今年上半年,洽洽葵花籽产品营收出现了4.45%的下滑。

究其原因,原料价格飙升是压垮利润的关键因素。洽洽表示,去年年内蒙古暴雨导致葵花籽减产,叠加全球油料作物价格上涨,使得葵花籽采购成本飙升10%-15%,直接挤压了利润空间。尽管洽洽多次提价应对,但消费者对炒货产品的价格敏感度高,提价不仅未能覆盖成本,反而影响了销量规模,导致毛利率从2022年的31.88%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19.93%,形成恶性循环。

不过,也有行业观点指出,“原料价格高是一时的,洽洽净利润的大幅下滑与高价原材料尚未消耗完毕有关。”

内参君随之了解到,今年葵花籽价格已有较大幅度下滑,以361品种葵瓜子为例,该类原料的价格已回落至2023年的水平,10月份以来的市场报价为每斤5元左右。而洽洽葵花籽原料采购一般从9、10月份开始,在春节前是持续采购,春节后会对原料进行补充。换言之,到今年第4季度,洽洽原料采购成本都有望得到控制,由此或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利润水平。

从三季报看,公司也在主动消化高价原料库存。数据显示,期末洽洽存货为6.4亿元,较期初的15.46亿元已有58.42%的减幅,为后续成本优化腾挪空间。

不过,除原料成本外,洽洽新业务拓展与渠道转型的“不给力”,也进一步放大了业绩压力。典型如,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坚果业务,2024年营收虽有所提升,但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也出现了6.98%的下滑。

渠道端,为应对传统商超渠道下滑,洽洽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就是加速推进直营转型。但从结果看,2025年上半年,洽洽直营收入同比增长65.25%,但以线上为主的直营渠道由于线上的产品结构以及平台费用、物流等费用较高等因素,毛利率较经销渠道低了2-7个百分点,进一步侵蚀利润。与此同时,洽洽线下经销体系深陷信任危机。此前就有媒体公开报道,洽洽线下渠道出现窜货与低价甩货现象打乱价格体系,不少经销商只能倒挂出货,甚至有经销商为完成指标,需垫资维持1:2的库存销售资金比。

事实上,面对业绩困境,洽洽食品已启动了多项自救措施。原料端计划推行“公司+订单农业+种植户”直采模式,并探索海外种植以平抑成本波动。产品端,除了现有的瓜子、坚果品类外,洽洽此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将加快魔芋产品在渠道的拓展。内参君也发现,目前洽洽已在天猫平台上线了川香麻辣、韩式甜辣两种口味的魔芋产品。此外,在营销端,洽洽也通过合作音乐节、植入短剧等形式,竭力推动品牌年轻化。

但与之伴随的,是洽洽销售费用的同步上涨。据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洽洽销售费用由去年同期的4.79亿元增加至5.1亿元,同比上涨约6.4%,费用投入与业绩产出未能成正比。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季报发布的同时,洽洽还宣布全资子公司创味来与控股股东华泰集团成立上海坤泽投资,其中,创味来出资1.6亿元,持股40%,华泰集团出资2.4亿元,持股60%。在公告中,洽洽表示该投资公司聚焦休闲食品产业链投资,在提升公司资金财务收益的同时,与合作伙伴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同时,通过整合产业链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实现战略共赢。

就如一行业观点指出的,投资公司更像是财务行为,难以解决核心品类的天花板问题。在业绩与战略的双重压力下,洽洽食品的“百亿梦”正变得越来越远。回溯2020年,洽洽创始人陈先保提出“2023年实现百亿营收”目标。但2024年,洽洽仅实现营业收入71.31亿元,到2025年前三季度完成45亿元。这也意味着,在今年四季度,洽洽需冲刺18亿元营收才能勉强追平去年规模营收。

从2015年到2025年,洽洽净利润从2.65亿到1.68亿,上演“十年一梦”。不过,客观来看,洽洽仍坐拥中国350亿瓜子市场超50%的份额,核心品类的护城河尚在。如何进一步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成本控制能力与产品创新力,或是其实现“百亿梦”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品内参”,作者:不浪费读者时间的,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审核的被动,等于受益的主动

8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