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85后做智能驾驶:年入70亿,港股上市

铅笔道·2025年10月20日 11:01
智驾新势力重庆千里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最近,智驾新势力重庆千里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它的前身正是以摩托车闻名的力帆科技,如今已彻底转向智能驾驶赛道。

千里科技有三大依托:一是吉利控股的制造根基与资源加持,二是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掌舵AI,三是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领衔的技术团队。

它的核心产品是“千里智驾”全栈解决方案。这项业务正快速成长为营收引擎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达 41.84 亿元,同比增长 40.04%,还联合阶跃星辰落地了业内首个大规模部署的端到端 RLM 智能驾驶模型。

千里科技的转型,引出一个创新机会:传统制造企业嫁接 AI 技术与头部资源,在智能驾驶赛道或能跑出一批“转型隐形冠军”。

- 01 -

千里科技转型的核心推动者是印奇。这位1988年生于安徽芜湖的学霸,是清华大学“姚班 首批学生,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2011 年联合创立旷视科技,成为“AI 四小龙”之一。

2024年,印奇迎来创业新起点。彼时,吉利控股重整后的力帆科技困于智能化瓶颈,印奇通过旗下公司受让19.91%股份,同年11月出任董事长,开启“AI + 车” 转型之路。

面对传统车企向科技公司的跨越,印奇快速整合资源;2025年2月推动公司正式更名“千里科技”引入原华为车BU总裁王军任联席总裁,联合吉利成立“千里智驾”合资公司,发布“千里智驾 1.0”解决方案,覆盖 L2+-L4 级场景。短短一年,公司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40.04%,2025年 9月,奔驰斥资13.42亿元入股成为第五大股东。

公司目前的业务体系由两部分构成:

• 传统整车业务:包括与吉利集团合作推出的”睿蓝“品牌汽车与新能源车型;

• AI+Mobility解决方案: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系统三大领域。

根据招股书,2024年营收69.6亿元,其中汽车销售收入占比60.0%,摩托车业务贡献约30.7%。

虽然AI解决方案尚处商业化初期,但公司已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例如在智能驾驶领域实现端到端强化学习模型(RLM)大规模部署,并开发出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的智能座舱系统。

吉利集团是千里科技最大的供应商与客户。2024年来自吉利的采购额占总采购的约29%,收入占总收入的30.8%。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有1500余家分销商,B端渠道占比超过九成。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总收入约42%。

- 02 -

中国出行产业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制造时代(2000年前后):以传统燃油车与摩托车为主,核心竞争力是成本控制与制造效率;

• 新能源时代(2015年前后):行业焦点转向电动化与平台架构,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开启电动革命;

• 智能化时代(当下):AI技术成为关键变量,算法、算力与数据成为竞争的“新三要素”。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中国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市场规模持续增长,AI模型驱动的自动驾驶与多模态座舱系统正成为新一轮增量市场的核心。

技术方面,千里科技自研的RLM(强化学习—多模态)模型已在智能驾驶场景中实现端到端部署;其智能座舱系统基于AGI L3级智能体模型,可进行情绪识别与个性化推荐,代表AI出行领域的新一代技术路线。

全球范围内,AI出行市场的竞争者包括特斯拉、Waymo、百度Apollo等。相较之下,中国企业在AI模型与车端结合上进展迅速,千里科技正试图打通从车辆工程到AI算法的全链条。国内新能源车与摩托车市场头部企业市占率较为集中。千里科技的竞争对手包括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以及摩托车领域的宗申与钱江等。

千里科技2024年度收入69.6亿元,较上年增长4%;毛利率6.9%,较2023年提升2.8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1.5亿元,毛利率约5.5%。虽然整体仍处转型期,短期盈利承压,但AI技术业务预期将成为未来增长动力。

- 03 -

随着Robotaxi、智能座舱及“AI+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智能出行产业正从单一交通工具升级为综合服务平台。行业正出现新的需求爆发点:

• 从车端到云端:传统车厂提供硬件,AI公司负责算法,如今正融合为“端—云一体”生态。

• 从辅助到智能体:千里科技开发的AGI L3级智能体座舱,可实现情绪识别、语音交互与个性化服务,用户体验接近人机共驾。

• 从驾驶到出行服务:AI技术正延伸至Robotaxi、无人配送、共享出行等场景,推动出行服务生态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AI正在重构整个出行生态,也为新玩家打开了前所未有的窗口期。相较传统整车企业,新进入者可在以下三个方向寻找突破口:

1、算法与数据模型层的创新

传统车企往往缺乏算法能力,而AI初创公司可通过大模型、强化学习与多模态交互等技术形成差异化。千里科技的RLM模型是AI驱动驾驶的代表,新玩家可在城市交通预测、驾驶安全评估等垂直算法上切入。

2、系统集成与模块化平台

智能驾驶系统正从封闭式方案转向模块化平台。新企业可以通过开放API与软硬件标准化,进入车载AI中间层市场,成为“AI中台供应商”。

3、服务生态与用户体验创新

从“造车”到“造体验”」,用户愿为智能场景、个性化出行买单。未来Robotaxi、智能两轮出行、无人配送、AI代驾等将成为新增长极。千里科技已计划扩展至「AI+机器人」领域,表明未来汽车厂商与AI服务商将共同构建跨平台生态。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松格,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餐饮业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补贴大战后商家需提升经营水平。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