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加码硬折扣:与传统商超的效率之战
折扣赛道,不缺故事!
2023年年底,中国硬折扣超市鼻祖因为现金流问题,暂停营业,成为本土硬折扣赛道标志性事件,折扣牛、京小盒等企业依然在赛道良性发展;家家悦、物美、北国等大型商超也试水折扣店;2024年开始,德国硬折扣超市鼻祖奥乐齐在中国动作频频,极简SKU,自有品牌,9.9元低价风暴,响彻全网;2025年开始,美团、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瞄准硬折扣超市。
8月末,盒马NB战略升级,改名超盒算NB,全国17店同步开业;京东旗下大型折扣超市一日4店同开,引发现成级30万客流新纪录;美团旗下首家折扣超市快乐猴也在杭州完成了首秀,紧接着布局了二店三店等多家门店。
换了战场,对战的依然是老对手,为何深耕线上销售的三巨头,同时发力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的线下折扣赛道,并不约而同的将此作为远场电商见顶后的新增长曲线,同时,没有实体经营经验的电商大厂,能否打的赢具有几十年实体经营经验的大润发、永辉、物美们,一时间成为行业中议论的焦点。
01
曾经的舒适区
正是扼杀传统商超的绞索
众所周知,自家乐福1995年入华开启了第一家大型超市,家乐福亚洲的模式即成为了国内超市经营的范本,而从合同签订开始一直到年返、月返等几十种的各类收费,便成了各类商超赖以盈利的核心,货架的所有权,通过经销商,转移给了其背后的品牌商,所有需要顾客了解的商品信息,均是由品牌所决定的,而拥有货架资源的零售商,货架其实就成为了各个品牌商的拍场,一旦拍卖成功,就是各品牌的专属展示空间,零售商在商品选择方面,就成为了应声虫,而零售商的各种入场规则,也就是一种摆设。高昂的费用,催生高昂的售价,当信息差被电商抹平,顾客用远离的脚步投票,也就成为必然。
受到电商冲击的实体商超经营者,在被猛击之后,觉醒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经营者,举裸采大旗,行收费之实,对于与供应商的谈判,依然将是否解决售后为首要条件,只是单方面压榨经销商的利润,口中高喊“宽类窄品”,货架上依然是品牌商想要分销的单品,心中所想,只要供应商的钱在账上,想怎么扣,只需想出一个由头,其他的都不是问题。在这种固有思维的指导下,其实给了新兴的入局者非常大的空间。数据显示,全国超过1.2万家实体店铺永久性地拉下了卷帘门,这其中不乏曾经叱咤风云的知名品牌。有一位90后社区团购经营者对于垫资、账期等非常不理解,认为订货付款,自主经营是商家天经地义的事,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转嫁供应方,本身就不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有悖于规则的行为,一定会有后来者颠覆。诚然,没有食利型思维的零售电商们,正在用正确的经营方式,纠正那些20年不变的经营思维。
02
体验需求,无可替代的场景
当传统的远场电商对应计划性需求,以海量商品满足了顾客对“多”的需求;以社区团购为代表的中场电商,从生鲜商品为切口满足了顾客对“省”的需求;近场电商,又用30分钟到家服务,解决了顾客应急消费“快”的需求。似乎实体商超,已经没有了存活的空间,但即便是各类电商在多快好省四个环节都取得了优势,实体商超也并不会消亡,因为,线上购物取代不了逛街的社交性与体验性,取代不了线下探索的即兴性与发现性,取代不了一些复杂的决策型消费后的信任感与确定性,也取代不了那些面对面产生的精神共鸣与情感链接。
购物过程中社交属性和从中获得的精神愉悦,是快递站和骑手永远给与不了顾客的。随着时代变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网络碎片覆盖了原本立体的现实生活,消费者们开始怀念“活人感”;另一方面,无法触摸的服装、美颜的“黑科技”,消费者满怀期待收到货又要退掉,时间、精力同样被消耗,人们开始怀念“所见即所得”的体验。由此,“小而美”、能够精准把握消费者痛点的实体店会越来越有市场。而电商大厂们,正是看中了平台电商缺失的顾客体验这个环节,用实体店的体验感获得信任背书,为远、近场电商的覆盖提供更接近顾客的平台。
03
为什么是硬折扣模式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折扣零售渠道同比增长8.2%,增量销售额可观。我国折扣零售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23年约为1.79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2.28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0%,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有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消费市场正呈现显著的“性价比导向”,消费者愈发理性务实,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溢价,而折扣业态恰好平衡了价格与品质的双重需求,成为契合这一趋势的最佳载体。硬折扣模式不仅成为短期内的价格竞争,更是一场围绕供应链效率、数字化能力与精细化运营的长期较量。未来,零售行业将进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多元业态互补发展的新阶段,推动供应链持续优化与消费体验全面提升,为消费者创造真正可持续的价值。谁更懂消费者,才能在这场新布局中占据主动。
奥乐齐模式给消费者带来“精明且骄傲”的购物体验,穷鬼避风港的调性,正符合经济下行期间的购物需求,山姆及其前置仓给消费者带来“中产身份”的认同感。同时线上线下的融合,已经过尝试,是目前顺应国内消费者的最佳解决方案,无论盒马、京东、美团的规模都远远大于奥乐齐,且线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只要把实体经营的作业抄好,在确定性的市场里获得成功,也许是风险最小的尝试。
04
极简主义,效率追求者的共识
奥乐齐的方法论源自“极简主义”。通过低毛利、精简SKU、品牌优势和垂直供应链,奥乐齐将传统的“低价”思路转化为将节省的成本直接反馈给消费者的“质价比”思路,这已经成为未来折扣零售行业的新出路。而沃尔玛中国CEO朱晓静,在2025年沃尔玛中国供应商大会上阐述了核心的商品逻辑,精选SKU与单品驱动策略、低毛利与高效率优先、坚持EDLP(每日低价)原则、净成本合作机制,也为硬折扣赛道提供了经检验能够跑通的业务模型。
超盒算NB、京东折扣超市、美团快乐猴都将商业模式定义为 “低毛利、高周转、少 SKU” 为核心,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极致性价比的商品。通过直接与供应商合作,进行大规模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精简 SKU,聚焦高频刚需品类,如瓜果蔬菜、粮油米面等,既降低了库存管理难度,又能集中资源满足消费者的主要需求,说到底,硬折扣业态的竞争就是商品周转效率的竞争,山姆调味品用不足200支单品成为了平均年销16.7亿元门店重要的支撑,从一定意义上说明,指导实体零售20余年的品类驱动的理论,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
05
降维打击,传统商超还有机会吗
无论阿里、京东还是美团,在10余年的线上零售磨炼中,获得最宝贵的是上游的优质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和组织的高能效率,而最缺乏的是实体零售的事务性工作实践,而折扣化是实体零售体系中,目前来说是最简化、最高效的运营方式,没有老的观念束缚和羁绊,没有客情维护和人情世故,仅就业务能力的培养,是很简单,也很快捷就能掌握。
当传统商超的经营者们,还在迷恋于学会了几个新的陈列模式,学到了几个熟食的加工技巧,尝试着订制几款自有品牌商品的时候,互联网头部企业依靠拥有的大量现金储备、大量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年轻群体、极强的数字化能力,他们改变的是整个产业链,当线下经营的成熟经验被完全掌握之后,携供应链优势、线上运营能力、实体经营经验,无论是卷到那个城市,对于传统商超的经营者们来说,都是无法反抗的降维打击。
超盒算NB、京东折扣店、美团快乐猴们,正在国内消费最为旺盛的华东区域攻城略地之时,对于和他们选址较近的社区便利、水果超市、生鲜超市正在经历血与火的洗礼,那么目前还远离华东的其他传统超市们,应该放弃幻想,用折扣化的逻辑,从根本上进行效率革命,用传统观念来看,过于严苛,但也许这是唯一能活下去的途径,准备时间,也只有2-3年。
结语:
当互联网大厂集体扑向“穷鬼超市”,也许很多实体商超的经营者们,只当做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岂不知,跨出这一步,是他们在不确定的市场中,找到了实体商超折扣化经营这个唯一的确定性,当很多经营者还在沉迷于追逐胖东来的人文情怀时,不得不说,对于绝大多数企业,以人格魅力和温情感动取得成就的,那是神话,而极致效率也许是生存的不二法则。
零售圈持续关注行业变化,与大多是零售人共同看见行业未来。对本文有意见或建议,欢迎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零售圈”,作者:荆焰,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