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盈利的产品,为什么会一夜归零?
1/4
波动率末日
VIX恐慌指数,正式的名称是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做美股的投资者一定非常熟悉,大部分时候跟美股反着来,美股涨它就跌,美股跌它就涨,由于美股的下跌往往以连续暴跌的形式展开,而此时VIX就会出现脉冲式暴涨,比如2020年的疫情大爆发,今年4月的关税大战:
这个指数看上去非常有规律,长期阴跌,但偶尔会出现脉冲式的暴涨,所以是一个胜率极高的做空品种,但也正是这个特征,埋藏着巨大的杀机。
VIX指数在2018年2月,出现过10年以来最大的暴涨,虽然仅仅涨了一周,却引发了21世纪最大的衍生品暴雷事件——波动率末日(Volmageddon),导致一个ETN(类似ETF的金融产品)产品清仓,众多账户一夜清零,发行该ETN的瑞士信贷元气大伤。
“波动率末日”事件虽然比不上次贷危机的级别,但却是在衍生品交易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爆仓事件,体现出了一种不同于股市宏观风险的纯粹交易性的黑天鹅风险。
目前,A股的期权交易量越来越大,大量的结构化产品、投资组合、收益增强产品和套利交易,都涉及期权,市场对波动率的关注也开始提高,行情分析的指标,除了传统的量价、资金流向外,又多了一个波动率,而“波动率末日”事件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一交易指标的重要特征。
2/4
天然空的VIX
“波动率”这个名称很容易误导人,很多人以为这个指数是在统计当时的市场真实波动水平,实际上,VIX指数统计的是标普500期权交易价格中的隐含波动率,以此反推投资者对波动率感受到的预期,是一个主观的判断。
期权定价包括时间价值和内在价值两部分,其中时间价值与市场波动水平直接相关,因为市场的波动越剧烈,期权未来行权的可能性越大,时间价值也越高。
所以VIX偷了一个懒,并没有统计实际上的波动率,而是根据未来30天到期的标普500期权价格,倒推投资者预测的未来波动程度,即“隐含波动率IV”,再把所有SPX期权的IV综合成一个数字,即为VIX。
所以,VIX代表的不是现在的市场波动率,而是投资者对未来30天的市场波动的预测——划重点,一个是“未来30天”,一个是“投资者的预测”。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VIX的波动率涨幅总是比指数的跌幅高,而在指数平稳时,又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因为投资者总是会线性外推,认为当前的状态会持续,现在暴跌,明天后天大后天将继续暴跌,现在是慢牛,明天后天大后天仍然是慢牛。
由于大量期权交易用于保护自己的多头股票持仓,所以VIX可以理解成为投资者为大盘未来30天的风险买的“保险费”,VIX越高,保险费越高,代表大家认为大盘风险高。
理论上说,波动有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未来指数暴涨和暴跌都有可能,但实际上,美股长期慢牛快熊,暴涨都是暴跌后的反弹(此时隐含波动率呈现抵消后的下降),很少出现创新高后再暴涨的,所以VIX上涨,大部分情况下都对应指数下跌。
A股就不同了,VIX上涨时,既有指数上行风险,也有下行风险,不同阶段的含义不同。
A股的分析放到后面再说,还是回到美股,美股“慢牛快熊”的格局,导致VIX的走势呈现长期下跌,短期暴涨,基本与指数反过来。
VIX的这一特点——反向且加倍,天然成为对冲指数暴跌风险的品种,符合大机构资金降低收益波动的要求。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金融衍生品交易,于是就有了VIX期货,可以让大资金用较小的VIX期货多头头寸对冲其持有的大量股票的下跌风险。
但是,VIX这种“慢熊快牛”的品种做期货,有一个天然的缺陷,或者说“陷阱”。
大多数价格平稳品种的期货,价格结构曲线都是向上倾斜的,即contango结构,远月期货价格高于近月期货价格,主要是远月商品价格要包含“持有成本”,必须要有升水。
在contango结构下,所有月份合约的价格都是自然下跌的,远月向近月价格靠拢,期货向现货价格靠拢,也就是说,即便VIX保持不变,做空VIX期货也有稳定的收益,再加上VIX本身又具有长期走熊的特点,导致VIX期货成为天然的做空品种。
做空VIX期货的收益有多少?非常惊人。
假设Contango在+5%左右,用反套策略,空近月多次近月,即每月约赚+4%,年化约+50%,这还是没有加杠杆的收益,如果按VIX合作的20%的保证金,加杠杆后的年化收益达到惊人的250~500%。如果不用“反套”,直接裸空VIX,收益率还要再增加。
2016和2017这两年,市场风调雨顺,几乎没有什么波动,VIX指数从2016年1月的最高点32,一路慢慢下降至2017年12月的最低点9,有一个做空VIX期货的金融产品XIV(不是VIX),产品不加杠杆,2016年涨了81%,2017年涨了197%,而且回撤也不大,这两年的月K走势是这样的:
然后,就出现了后面那根从天而降的大阴线,而且是在一夜之间发生,这个XIV就是这次“波动率末日”的主角。
3/4
波动率加速器
XIV由瑞士信贷发行,上市于 2010 年,是一个做空波动率指数的ETN,ETN跟ETF类似,只是ETN持有的是交易所交易票据。
XIV持有近月和次近月的 VIX 期货空头,每天根据指数变化进行再平衡,每天收盘后,基金会重置仓位,始终保持 -1倍风险敞口,不加杠杆。
XIV大大降低了普通投资者参与VIX期货交易的门槛,在2016和17年,以惊人的收益率吸引了大量资金加入,到2017年年底,规模已经达到20亿美元。
由于是空头合约产品,极端暴涨行情中理论亏损上可以达到无限大(多头最大亏损也就是归零),所以基金有一个条款:“如果单日损失超过 80%,发行方可以提前赎回并终止产品”,这是因为亏损超过80%后,就没有办法再平衡了。
强制赎回条款是所有金融产品的最大隐藏风险,等于浮亏变实亏,但大部分投资者都不会关注这一条款,就算关注了也会觉得莫名其妙,这吓唬谁呢?谁会一天跌80%呢?
风险永远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降临。
导火索事件发生在2018年2月2日周五,美国公布的薪资增长数据强于预期,引发市场担忧通胀和加息速度加快,这本是一个并不重要的数据,但却意外引发了美股下跌,标普500指数下跌 -2.1%,投资者慌乱买入标普500看跌期权对冲风险,导致当天VIX从13冲到了17。
由于做空波动率是2016-17年最流行的策略之一,机构和散户都在忙着从市场“捡钱”,除了做空VIX,更多投资者卖出标普500看跌期权,到2018年初,市场已形成极度一致的“低波动共识”,市场积累了巨大的波动率空头仓位,一旦松动,就引发了大规模踩踏。
经过了周末两天的发酵后,2月5日,股市恐慌反而升级,VIX当天从17暴涨至37,标普500指数大跌超过-4.1%,是当时史上最大单日点数跌幅。
美股的暴跌不可怕,都是释放风险的“重新启动”,但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消灭一些暴露出弱点的非美市场或问题衍生品,美股的收盘,只是这场对空头大屠杀的开场。
期货市场是全天交易的,美股收盘后,大量空头头寸集中精力平仓,包括,买入VIX期货以对冲、卖出标普500期货,这两招虽然无法推升VIX指数,但却可以推升VIX期货价格,导致雪上加霜的期货升水暴涨,形成自我强化的踩踏式上行。
VIX期货继续暴涨最高接近50,直接超过90%,导致XIV的净值暴跌超过80%,产品的净资产将接近清零。
XIV的盘后价格从99美元崩盘至10美元以下,次日,瑞士信贷宣布将清算XIV,持有者一夜之间几乎血本无归。
XIV巨亏的余波继续冲击美股,周二短暂的反弹后,周三四继续暴跌,导致本轮下跌最大回撤超过11%。
这次的下跌,前后只有6个交易日,之后又慢悠悠的上涨了,在美股崩盘史上不值一提,但却永远改变了市场对做空波动率交易隐藏的巨大风险的认识。
2月5日是美股历史上波动率与股市联动最剧烈的一天,让市场充分看到了“负Gamma效应”对整个市场的风险——期权价格对标的价格变动的敏感度是Delta,而Gamma统计的是Delta 对标的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因此,Gamma是波动率的放大器,负Gamma就像坐滑梯,过了临界点,就越滑越快,直到爆仓。
做空波动率的机构,在指数下跌时,出现的负Gamma敞口,使Delta变得更负,需要卖出更多股票期货对冲,形成瞬间大幅下跌的加速器效应,所以被称为“负Gamma效应”,根据后来的研究,负 Gamma 对冲行为可能占当日跌幅的 1/3~1/2。
XIV下市,引发做空波动率策略全面退潮,另一支做空VIX ETF,由ProShares公司发行的SVXY,也是暴跌约90%,虽未清算,但之后永久性下调杠杆,由-1倍降至-0.5倍,是现在市场上仅存的做空波动率ETF。
4/4
稳定赚钱+突然爆死
总结一下,VIX是市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集体报价,2018年2月的做空VIX策略的集体爆仓,是由极端低波动环境下积累的一致性做空交易的风险,在市场短期大跌后触发,最终引发了波动率衍生品交易的系统性踩踏事件。
做空波动率策略有很多变形,比如近几年很多固定收益票据,包括雪球产品,原理都是在做空波动率,雪球产品的敲入和敲出就是波动率放大后的亏损平仓,而2024年年初的暴跌,也是做空波动率策略在某个点位一致性交易后的集体踩踏。
我们至少可从此次事件中总结出三个教训:
教训一:
警惕“稳定赚钱+突然爆死”的模式”,长期上涨的品种,如果收益率远远超过了无风险收益,回撤又不大,必然一定且肯定隐藏着未来大幅下跌的风险,无论是故意欺诈的庞氏骗局,还是新增资金推动的超长期债券。
教训二:
一致性交易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但之所以形成一致性交易,又正是因为理由非常充分,找不到反面的理由。所以不要嘲笑他人的命运,只要是做投资,都有可能陷入一致性交易。
教训三
很多长期收益率不错的产品,其投资方法都隐藏着巨大的尾部风险,只是有一些风险暴雷概率较小,甚至小到几十年都不触发,才导致长期收益率很高,实际上都是“幸存者偏差”,但经过了一层层投资理论的包装后,很多投资者往往会倾其所有投入。
最后再回到A股,国内期权交易推出后,虽然没有官方的VIX指数,但很多软件商有自己统计的主要指数期权的IV(隐含波动率),效果类似。我经常看的是万得的沪300ETF IV和中证1000下月平值IV。
不同于美股的“慢牛快熊”的特点,A股的暴涨和阴跌占比相对更多,所以IV脉冲并非只对应下跌,也可能对应指数上涨,IV下跌也可能对应指数阴跌,所以做空波动率的策略胜率不及美股,现阶段更大的作用是判断市场的风险偏好。
大盘在横盘一段时间后的暴跌,IV连续升波,通常代表下行风险,是多头害怕仓位套牢的风险,买入看跌期权保护持仓,如24年1月的暴跌,还有20年1月和3月,22年3月,23年8月,25年4月,这是与美股类似的特点。
但A股还有另一种IV和指数同时上升的情况,如去年924后的IV暴涨,还有20年7月、21年1月、22年10月,美股很少见。
A股还有一种指数与IV一起下跌的走势,比如23年下半年,这种情况美股也比较少见。
这就导致,在一轮A股的中级上涨行情中,IV可能先降后升,在一轮A股的中级下跌行情中,IV既可能先升后降(高位下跌),比如22年,也可能先降后升(低位下跌),比如23年下半年。
这种更加复杂的应对关系,与A股的期权投资者结构有关,也与A股本身的一些特点有关,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会再写一篇A股IV择时的文章。
另外,用IV波动率对大盘进行分析,也是我的知识星球中经常会做的,想了解相关的观点,可以加入星球,并提出相关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g0624”(ID:sxgy9999),作者:思想钢印,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