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关门期间,特朗普政府开始永久性裁员
美国联邦政府关门进入第10天,白宫“管家”确认,特朗普政府开创了美国现代史的先例:首次在联邦政府关门期间进行大规模永久性裁员。
美东时间10月10日周五,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主任Russell Vought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特朗普政府已开始对联邦雇员实施永久性裁员。这意味着,此次美国联邦政府关门期间,不再遵循惯例只要求员工临时休假,而是让大批离岗的“公务员”永久地走人。
OMB的发言人此后确认,联邦政府的裁员规模“相当可观”。白宫官员对媒体表示,裁员将影响“数千名联邦工作人员”。还有政府官员透露,包括内政部、国土安全部、财政部、环保署、商务部、教育部、能源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和住房部在内,至少有九个政府部门受到这波裁员影响。
永久性裁员标志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他共和党人同民主党的对峙升级。
因为两党在是否延续奥巴马政府医疗补贴这类核心问题上僵持不下,美国参议院截至本周四已连续七轮投票否决了旨在重启政府的临时拨款议案。特朗普周四对民主党发出新的威胁,称将借政府关门之机“只削减民主党的项目”。
代表美国联邦政府雇员的工会已诉诸法院抵制裁员,法官要求司法部在周五下午前提交报告说明政府停摆期间裁员的计划。马里兰州民主党众议员Sarah Elfreth批评,裁员"不仅不道德、不公正,还违法"。
史无前例的裁员行动
Vought周五在社交媒体发帖称:“RIF已经开始。” RIF是联邦政府对裁员的官方术语“减少人力”(reductions in force)的缩写。
一位 OMB的发言人明确告诉媒体:“可以确认,RIF已开始实施,而且规模巨大。这些是RIF(裁员),而不是停薪休假(furlough)。”
Vought的宣告打破了美国现代史上政府关门期间的惯例。过往政府停摆期间,通常只是员工临时休假,而非永久将其解雇。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的1100多名员工周五收到裁员通知。该部门的发言人Andrew Nixon确认,部分裁员针对“与特朗普政府'让美国再次健康'议程不符的人员”。教育部的发言人也证实,该部门部分员工将在周五收到裁员通知。
不过,两名内政部员工在Vought发帖后表示,尚未从该部门官员处获悉可能大裁员,其中一人称,工会没有收到即将解雇员工的通知。
分析人士指出,利用政府关门解雇联邦工作人员、或是对机构预算进行永久性削减是史无前例的举措。而一些政府官员声称,裁员是为了节省资金,用于在关门期间维持基本服务运营。
政治博弈与法律挑战
此次裁员是特朗普政府对民主党选区施压策略的最新举措。
在永久性裁员被确认前,特朗普政府在政府关门初期就已暂停了纽约市18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支出、芝加哥20亿美元的交通项目资金,以及16个州80亿美元的绿色能源项目——这些州在去年总统选举中均支持民主党候选人、时任美国副总统哈里斯。
特朗普在周四的内阁会议上将关门危机进一步政治化,宣布政府将利用这次关门"永久削减"民主党支持的项目。他说:"我们只会削减民主党的项目。他们想要这样做(关门),现在将尝到自己酿成的苦果。"
在两周前的备忘录中,OBM指示特朗普政府的官员,准备在政府关门期间实施RIF的计划,针对那些在法律上没有义务继续、或与特朗普政策重点相冲突的项目。
上周,代表政府工作人员的两个工会已在加州北区联邦地方法院提起临时限制令申请,试图阻止政府在关门期间大规模解雇联邦工作人员的企图。法院定于10月16日举行相关听证会。
共和党内部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共和党领导层对解雇联邦工作人员的态度较为谨慎。众议院议长Mike Johnson表示:"可能确实有一些项目应该被取消,但我们希望联邦雇员能够得到保护。"
Johnson和其他领导人表示,他们认为所有员工都应该获得补发工资,无论他们在政府关门期间是否必须工作。然而,白宫在最近的备忘录中辩称,不能保证给休假的员工补发工资,虽然联邦法律意图确保他们获得完整补偿。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John Thune评论称:"我认为他们已经尽可能拖延了。"这反映出,即使在共和党内部,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永久性裁员也存在不同声音。
未来影响与不确定性
目前超过三分之二的文职联邦雇员仍在岗工作。他们要么是必要的工作人员,要么身处的岗位还有长期维持相关工作运作的资金。其余的人员回家休假。绝大多数联邦雇员在政府关门期间无法获得薪酬。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本周表示:"本届政府希望政府重启。我们不希望看到有人被解雇。遗憾的是,如果关门继续下去,裁员将是一个不幸的后果。"
根据相关规定,在未来几天发出的任何裁员通知都可能附带60天的通知期,然后员工才会被实际终止雇佣关系。虽然之前政府官员暗示裁员是永久性行动,但OMB已建议各机构,在政府结束关门后可能会修订其裁员计划。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不代表平台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尔街见闻”,作者:李丹,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