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癫剧”霸屏,“长剧向短”终点是《回家的诱惑》?
这个国庆档,引发观众热议的不是电影,而是一部零宣发“空降”的都市 剧《许我耀眼》。该剧在腾讯视频上线后,不仅以32000的热度值打破了都市剧纪录,云合榜单上更以40%的市占率“吸干”了大盘流量。《许我耀眼》中女主角的造型穿搭也成受到了网友的追捧,抖音上许妍同款穿搭话题播放量破亿,淘宝同款搜索量暴涨470%。 网友调侃,“追剧追出了逛街的感觉。 ”
与热度相伴而生的是两极分化的口碑, 有人赞誉其“节奏爽快”,也有人质疑“高开癫走”。有人评论称其是“走短剧的路,让短剧无路可走”,也有人联想起了《回家的诱惑》等古早豪门狗血剧。
在文娱价值官看来,《许我耀眼》 将短剧的叙事节奏、古早狗血剧的情感张力,与长剧的制作质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既新又旧”的独特风格,成为短剧“大军压境”之下长剧转型的一个有趣范本。这部剧的成功,是短剧化叙事的胜利,还是长剧价值的回归?面对短剧的冲击,都市剧是否只能走向“癫狂化”“狗血化”?
走短剧的路,让短剧无路可走?
随着国庆期间的热度升温,“#许我耀眼短剧化了吗#”登上了微博热搜,代表不少观众与大V对该剧的第一观感。确实,《许我耀眼》有着显而易见的短剧特征。
它摒弃了传统长剧的铺垫模式,以近乎“疯狂”的节奏推进剧情:仅用2集完成恋爱到结婚的全过程,4集实现女主从职场策划到新闻主播的逆袭。开篇即上演“假父母见亲家”的紧张戏码,随后更是几乎“12分钟一个反转”,假父母险些露馅、婆婆直接甩出DNA报告等高潮场面迭出。
不仅如此,剧中集中还呈现了各种抓马短剧套路:身份谎言、手撕第三者、豪门秘辛(如私生子悬念)等元素密集排布。《许我耀眼》在视觉语言上也借鉴了短剧的“竖屏思维”。单集包含多个可独立传播的“切片式”高光时刻,如宴会拍卖羞辱、换装修罗场等场景,极适合短视频平台二次传播,难怪这部剧在抖音上的实时热度峰值打破了2025年的剧集记录。
然而,若将《许我耀眼》简单归类为“长剧短剧化”,则忽略了它在剧作上“调和长短”的平衡术。与短剧不同,该剧并未追求短平快的简单刺激,而是巧妙运用身份危机制造持续悬念。编剧始终让女主处于被揭穿的边缘,使观众代入其视角一同提心吊胆,随后又引入感情矛盾等多重冲突。这种一波三折的叙事效果,恰恰是短剧因时长所限难以实现的。
将短剧故事框架移植到长剧中,通过更完整的情节渲染和精致制作,带给观众更加沉浸式的观感,《许我耀眼》掌握了短剧构建吸引力的精髓,却没有放弃长剧的叙事深度。
该剧的内核实质是长剧的质感与深度。导演运用如希区柯克变焦、一镜到底等电影运镜手法,提升了叙事的高级感。剧中230套高定服装、真实翡翠首饰等细节,不仅强化了视觉品质,更赋予女主许妍的“向上挣扎”以真实可信的细节支撑。
在人物塑造上,许妍绝非扁平化的“恶女”。她的谎言背后有着原生家庭创伤的合理动机——被剥夺升学机会、被原生家庭剥削的经历,为她的行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心理基础。她坦言“有野心有手段并不是句坏话,有能力也不需要不争不抢”时,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复杂而立体的当代女性形象。这种人物塑造的复杂度与深度,是短剧因篇幅所限难以企及的。
梦回芒果黄金档,古早狗血剧还魂?
在争论《许我耀眼》是否过度讨好短剧观众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声音:这种快节奏、强情绪的叙事本就是收视率时代的长剧传统,并非创新或降级。如一位观众所言:“这类剧情不算新鲜,湖南卫视以前播过《妻子的谎言》和《因为爱情》,都是隐瞒家庭背景嫁入豪门的设定。”
《许我耀眼》之所以带给观众一种“看以前芒果黄金档都市爱情剧”的感觉,是因为剧中伪造学历、假结婚、私生子等设定,确实复刻了古早剧的“狗血”风格。不少观众发现,《许我耀眼》的出品方金禾影视曾制作过《回家的诱惑》,擅长将狗血情节与人性挣扎结合。在《许我耀眼》中,他们进一步优化了叙事效率,实现了古早题材的现代化改造。
该剧可被视为古早狗血剧的现代升级版。它保留了古早剧的核心冲突模式,但摒弃了其拖沓的叙事节奏和粗糙的制作水平。许妍的“身份谎言”设定,与《妻子的谎言》中女主隐瞒家庭背景、《因为爱情有多美》中女二编造谎言嫁入豪门的桥段一脉相承,却在表达方式上实现了升级。
《许我耀眼》焕新重塑了古早都市剧的狗血套路:真实奢侈品植入增强“豪门感”,演员演技撑起复杂人物,剧情在狗血中嵌入现实批判。对“老钱风”的嘲讽、对原生家庭的深刻刻画,都使观众既获得爽感又不失代入感。
在价值表达上,该剧实现了重要转变:将古早剧中对女性“真善美”的单一推崇,转变为对女性复杂欲望和生存困境的理解。许妍的“恶女”形象不再需要像《放羊的星星》中的欧雅若那样作为反衬真善美的工具,而是成为故事的主角,获得观众的理解甚至认同。
《许我耀眼》的热播表明,古早狗血剧的情感结构依然有效,只是需要更精致的包装。观众仍然为“逆袭”“复仇”“阶层跨越”等经典母题心动,但要求这些元素以更符合现代审美的方式呈现。从电视时代到流媒体时代,观众的观剧习惯发生巨变,但对戏剧冲突的根本需求未变。
《回家的诱惑》到《许我耀眼》,都市剧只能走向抽象癫狂?
《回家的诱惑》作为古早狗血长剧的代表,在2011年创下城市收视率5.2%。收视份额26.7%的纪录,甚至打败了韩剧《大长今》,主题曲“为所有爱执着的痛”传唱大街小巷。这部剧的成功源于其极致的情绪宣泄功能。林品如从受尽欺凌的贤妻良母到冷艳复仇女神的转变,精准击中了观众对“手撕渣男、逆袭翻盘”的情感需求。
类似的古早狗血长剧还有《妻子的谎言》《错爱一生》系列等。这些剧集共同特点是:高冲突密度、鲜明的人物对立、夸张的情感表达。它们在当时创造了惊人的收视成绩,却也因价值观滞后和审美疲劳逐渐淡出主流视野。
古早狗血长剧的没落源于多重因素。随着观众审美迭代,对过度夸张的伦理冲突产生疲劳,市场转向更现实主义的作品。创作环境也发生变化:审查机制收紧,复仇、出轨、整容等敏感元素难以充分展开。
2011年前后正值传统家庭伦理与现代价值观激烈碰撞期,观众对“婚姻复仇”题材有强需求。如今女性议题转向职场独立、自我成长,极端狗血叙事显得脱离现实。《回家的诱惑》的成功难以复制,因为它诞生于特定时代背景:电视仍是主流媒介,观众对长篇剧集有较高耐受度。当下社会语境已发生根本变化,女性意识觉醒使观众更青睐关注职场独立的角色,而非等待复仇的受害者。
古早狗血剧的兴衰给当代创作者的启示是:狗血元素本身具有跨时代的吸引力,但需要根据当下审美进行升级。《许我耀眼》的成功正在于它保留了狗血剧的情感张力,却摒弃了其价值观的滞后性,使许妍的“恶”有其社会根源而非为恶而恶。
《许我耀眼》预示着都市剧创作的新方向——即“短剧节奏+长剧质感+电影视听”的融合模式,这一模式在2025年多部热播剧中已有体现。《深情眼》以悬疑+爱情主线,开局即高能冲突;《陷入我们的热恋》打破暧昧拉扯套路,三集确立关系;《骄阳似我》删除原著慢热铺垫,直接切入职场竞争。这些剧集的共同点是摒弃“工业糖精”和支线注水,转向“无废戏”叙事。
然而,过度追求爽感可能滑向“抽象癫剧”,削弱现实共鸣。不少都市剧情节被批脱离现实,如“月薪八千背奢牌”、创业线“一夜成名”等悬浮设定。价值观博弈也是关键问题——女主“不择手段向上爬”的野心叙事,既被部分观众赞为“反套路觉醒”,也被批“价值观扭曲”。
真正的创新需要在迎合市场需求与引导审美提升间找到平衡点。如业内专家所言:“都市剧应该突破类型束缚,使创作进一步回归真实的都市生活,思考‘更好生活’的定义。”
当下观众既渴望短剧提供的即时情绪释放,又难以割舍长剧带来的情感深度共鸣。未来的剧集创作,既不是短剧的简单加长,也不是古早长剧的机械复刻。真正的突破在于尊重观众的时间与智商,在精致制作与深度叙事间找到平衡点。当剧集能同时提供“不费脑的沉浸感”与“值得深思的现实观照”时,它便能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脱颖而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娱价值官”,作者:文娱价值官,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