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收购再涉垄断,V2X市场恐生变局
就在刚刚,市场监管总局的一纸立案调查公告将高通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因其收购以色列V2X芯片企业Autotalks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这起看似普通的并购案背后,隐藏着5G时代汽车通信技术标准的话语权之争、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重塑,以及中美科技博弈的复杂背景。作为知识产权领域的观察者,我们不妨从技术价值、商业逻辑与法律风险三个维度,解析这一样本案例。
技术协同:高通为何对Autotalks“情有独钟”?
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军备竞赛”中,V2X(车联网通信技术)正成为继激光雷达、高精地图之后的又一关键基础设施。Autotalks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虽不像同为以色列公司的Mobileye那般声名显赫,却是V2X领域的“隐形冠军”。其核心技术在于双模全球V2X解决方案,能同时兼容DSRC(专用短程通信)和C-V2X(基于蜂窝网络的V2X)两大标准,并满足汽车自动刹车ASIL-B标准;Autotalks已有6家全球车企的订单,也让高通得以快速切入汽车安全赛道。
据外媒CorpDev分析称,Autotalks的第三代5G-V2X芯片组SECTON3, 能实现车与万物(车辆、基础设施、行人等)的低延迟通信,这正是高通骁龙数字底盘(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生态亟需的安全架构核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Autotalks的“安全岛”设计可将V2X通信与其他车载系统物理隔离,这对满足欧盟2027年即将实施的V2X安全评级强制要求至关重要。这种技术协同效应,或许正是驱动高通甘愿承受74%估值折价(从最初3.5亿美元降至9000万美元)也要完成收购的核心动因。
更深层的产业逻辑在于标准话语权。当前全球V2X标准分裂为DSRC(美日主导)和C-V2X(中欧主导)两大阵营,而Autotalks是极少数能同时提供两种标准商用解决方案的企业。通过此次收购,高通不仅巩固了在C-V2X领域对抗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更获得了影响DSRC技术演进路径的筹码——这种“双轨并行”策略为其在各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制定中赢得了独特影响力。
商业博弈:“蜜月期”到“反垄断调查”的一波三折
回顾交易时间线,这场收购堪称跌宕起伏:
2023年5月首次公布时,高通与Autotalks尚处“蜜月期”,大众、通用等车企巨头纷纷公开站台。
2023年8月,欧盟委员会对该交易展开“第二阶段”深度调查,称“确保原始设备制造商或基础设施管理者等客户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条件获得V2X技术非常重要”。
2024年2月,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表示,已对高通计划收购Autotalks展开调查,因为担心该交易可能妨碍市场竞争。
2024年3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则表示担忧,认为此次收购可能削弱V2X芯片市场的竞争活力。
2024年3月, 路透社曾报道称高通由于外部监管未能及时批准放弃了收购Autotalks。
而到2025年6月则传出完成交割的消息,意味着高通消除了监管机构对V2X通信经营者集中的担忧,但交易估值已由3.5亿美元大幅缩水至8000-9000万美元,折射出监管压力下的重新博弈。
此次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的立案调查,则让本已尘埃落定的交易再起波澜。
2024年1月修订的《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明确,参与集中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全球营业额合计超120亿元或中国境内营业额超40亿元即需申报。Autotalks虽年营收仅数千万美元级别,但其订单储备价值据外媒CorpDev称有2亿美元,且适用该规定第四条,即“有证据证明该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标准亦有可能。
公众号“绍耕的竞争法冷思考”今年6月就曾发布一份建议市场监管总局对高通收购Autotalks启动反垄断调查的公开信认为:“虽然不排除高通收购Autotalks未达到《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2022年年版)》第三条规定的申报标准,但是考虑到Autotalks V2X技术的领先性以及对中美欧相关技术标准的匹配性,如果该项技术被美国高通公司排他性获取,并被打包进美国高通公司的专利组合,向汽车厂家进行一揽子授权,那么或涉嫌对相关技术市场、只能汽车芯片市场以及智能交通的相关产业链产生不利影响。”
再起波澜:关乎V2X技术未来与反垄断边界的博弈
此次反垄断调查因未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而起。调查或将围绕相关市场界定、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等因素展开。例如在高通对Autotalks这一收购中,V2X芯片应归属于广义的汽车半导体市场,还是独立的V2X解决方案市场?前者高通份额不足5%,后者Autotalks全球占比达38%。这直接关系到是否构成市场支配地位。这些都有待监管部门后续调查。
2024年的汽车半导体市场前10名(来源:Yole Group)
据公众号“绍耕的竞争法冷思考”分析,高通之所以未依法申报就对Autotalks实施收购,可能是为避免在各国可能面临的冗长的反垄断审查给相关交易、技术研发和芯片发布带来的不确定性, 若高通违法集中最终被附加限制条件,则其行为在限制条件被满足前可能已实际产生限制、排除竞争效果,依据反垄断法处罚或超上年度销售额1%;若未主动补报,罚款可能更高,以此督促企业主动申报换取从轻处罚(1%下限)。其 分析认为,该收购案调查过程中,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可能征询国内外车企意见,或加剧高通与车企(如特斯拉)在专利费等领域的博弈。然而,禁止收购的举证难度高且需国际协调,调查进度还受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影响,导致结果难以预测。
经济观察网报道分析认为,高通近年来将增长重点从手机转向汽车与物联网,正试图通过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平台(骁龙数字底盘)构建涵盖座舱、自动驾驶、连接和云服务的完整生态。Autotalks的V2X芯片被视为实现车与车、车与路实时通信的重要技术,其整合有助于高通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强化地位。分析指出,这类横向并购也可能引发市场竞争风险:当车联网标准和通信协议逐步由少数技术提供商掌控时,其他供应商的进入成本随之上升,整车厂在核心通信组件上的议价能力则可能下降。报道认为,此次调查显示监管层对外资科技企业在中国市场并购行为的审查趋严,尤其是在涉及汽车、通信和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
纵观全球,高通收购Autotalks遭遇的监管挑战并非孤例。欧盟、美国、英国已经纷纷表示过对该收购的担忧。这种多辖区监管协同,反映出各国对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普遍焦虑。
站在历史维度看,此次调查无论结果如何,都将成为定义V2X产业格局的分水岭。若高通能顺利通过调查,将巩固其“连接技术+汽车电子”的双重优势;反之,则可能重演当年恩智浦收购案流产的遗憾。唯一确定的是,在智能网联汽车这个万亿级赛道上,知识产权的博弈永远不会是零和游戏,技术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合作。毕竟,拯救生命的汽车安全技术,本就不该有国界之分。这场博弈的结局,或将定义下一代智能交通的竞争游戏规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知产力”(ID:zhichanli),作者:布鲁斯,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