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降价,惹怒了谁?
2014年,《华尔街日报》发文称赞一家公司是“首个在全球主要的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
当时,这家公司推出爆款产品不久,产品营收就超过10亿美元,并出现在《生活大爆炸》《神盾局》等热门美剧中。这家公司的名字也和它的无人机产品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大疆。
十年过去,大疆长期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七成以上份额,新晋手持云台Pocket 3成为年轻人的潮流先锋,大疆依旧在创新中被同行羡慕和追赶。
按大疆创始人汪滔当年的愿景,创立大疆不为名利,就是想“好好玩一把”,这是一件足够聪明的事。
现在,大疆面临着越来越拥挤的市场。竞争对手紧追不舍的情况下,大疆也需要考虑如何保住增速。
日前,“大疆预告降价,已购买消费者退货维权”等话题引发大量关注,登上微博热搜。据悉,10月9日起,大疆多款产品大幅降价,云台相机Pocket 3最高降900元,运动相机Action 4最高降1129元。
大降价之余,大疆还在积极跨界。8月,大疆推出扫地机器人DJI ROMO,闯入智能清洁赛道;7月,大疆推出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直接向影石宣战。
一边降价,一边跨界,大疆透露出少见的焦虑。大疆在C端无人机的地位,不亚于苹果之于手机,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在竞争者众多的科技赛道上,巨头的压力也不小。
大疆降价,用户维权
十一假期刚过,不少拿着大疆Pocket 3的用户还沉浸在旅行出片的情绪中,大疆的一则降价消息,让不少消费者喜悦全无。
10月9日,大疆启动双11促销活动,多款主力产品大幅降价,最高降幅接近1500元。从10月9日0点开始,持续至10月14日24点。
其中不乏明星产品,云台相机Pocket 3标准版从3499元降至2799元,全能套装从4499元降至3599元,最高降价900元;运动相机Action 4最高降价1129元……
“如果早知道十一之后要降价,我还不如租Pocket 3出去玩,何必多花700买呢?”虫二得知这一消息后,懊悔地向连线Insight说。
比起很多用了一年大疆的用户,在成都的虫二10月1日之前才下定决心买Pocket 3。十一假期,虫二选择错峰旅行,10月3日出发,10月1日去线下店购入了一个Pocket 3标准版,想着可以录些Vlog。
“没想到10月1日买的我成为最大的冤种,既没有早买早享受的满足感,也没有七天内退差价的快感”,虫二无奈地表示。
图源大疆官网
据虫二向连线Insight表示,降价规则出来后,门店销售明确表示“不给退差价,也不给无理由退货,也没有任何补偿”。相比之下,10月2日购入的消费者就可以退差价。
比起虫二还在努力维权,线上渠道购买的消费者稍显幸运。新疆的李恒已经在线上申请了退款,目前进入了退货退款流程。据连线Insight了解,李恒9月3日购买的大疆Pocket 3,已经激活了十几天,而且没有选择价保。
“我和客服说了不到五句话,客服就同意退货退款了,估计现在大疆的客服一个头两个大。”连线Insight查看某平台大疆官方旗舰店发现,按照店铺的规定,该产品支持30天无理由退货。
也正是线上线下售后截然相反的态度,引发不少用户的愤怒。“在线下买就是为了图个安心和保障,现在却什么都保障不了。”虫二在社交平台看到线上的售后保障,如鲠在喉。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地区的授权店规定还有所不同。9月28日在北京门店购买产品的莉莉还在和销售奋力争取差价中,“目前销售的方案是10月1日之前购买的用户退80%的差价”,莉莉表示。
但这样的方案莉莉并不满意。“凭什么呢?为什么线上和线下为什么不能是一样的?当初我们没贪图线上的平台优惠,选择在线下买,买的是心安,现在线下却是这样的态度,我不理解。”莉莉向连线Insight直言,并表示她会维权到底。
这场风波中,线下也有一些幸运儿。在湖南的韩媛9月29日在线下购买的Pocket 3,如今已经退差价成功。“我前几天看到降价消息就立刻和销售沟通,销售帮我登记,10月9日已经拿到700元退款。”
尽管价格波动已成为科技产品常态,但大疆此次涉及产品范围之广、降价幅度之大,引发热议。这场降价维权风波的争论焦点在于,线上和线下售后保障不统一,各个线下门店的售后保障也不统一,这暴露出大疆的管理问题。
尤其是当“七天无理由退货”和“价保”几乎成为线上平台的标配时,线下门店的文字游戏“背刺”了不少消费者。
万春还向连线Insight补充了一个细节,当初在线下买产品的时候,销售口口声声说“从来不参加国补和降价”。在万春看来,内部应该很早就知道降价的消息,但却信誓旦旦地说价控很严格,这波操作真的败好感。
大疆方面向媒体解释,已经注意到由此引发的关注与讨论,重视每一位用户的反馈。目前正通过各个渠道沟通,为用户提供清晰指引与必要支持。理解用户的心情,也将倾听各方声音,优化相关的服务与沟通机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大疆降价本质上是为了促进销量,但因为售后的标准不统一,反而引起了大量用户的不满,这也考验着大疆的处理能力,能不能留下用户至关重要。毕竟,市场有了越来越多玩家,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了。
降价背后,大疆也有压力?
2018年,大疆创始人汪滔在内网发表了一篇题为《大疆的选择题》的文章。他写道:梦想从来不是功利,更多是一种喜好和内心的倾向。
就像他创立大疆,是源于童年漫画书《动脑筋爷爷》开启的航天梦。在汪滔看来,只有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把它真正做得好,只有怀揣崇高的理想才能走得更远。
大疆做得够好。长期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以上的份额,被竞争对手3D Robotics认可,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制造创新的可能性并建立起全球竞争优势……过去十年,大疆走过很多高光时刻。
当巨头多年,大疆给中国硬件公司提供了新思路,但汪滔时刻都有危机感。早在2016年,汪滔就曾判断:“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达到200亿元可能就到顶了。”
大疆2024年财报显示,其年营收突破8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净利润达120.56亿元。
盈利能力强、技术壁垒厚,大疆一直在突破上限。这些年,大疆有一套自己的产品方法论:在一个细分赛道,做有技术门槛、客单价高的产品。当一个产品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时,易用会是一个明确的指标。
大疆似乎都做到了,但这仍逃不开焦虑与压力。
行业增速放缓成为首要难题。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增速已从2023年的32%降至2025年的20%,增量空间持续收窄。
于大疆本身,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多,大疆要触达更多的消费者,巩固自身地位。据《2025-2031年中国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大疆全球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9.1%下滑至2024年的13.2%,同期影石创新份额从28.4%升至35.6%。
更致命的,是竞争对手的多路突袭。影石创新推出“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直接冲击大疆消费级市场;智能清洁品牌追觅也官宣正在研发无人机产品,试图反向切入大疆的领地;OPPO也宣布在2026年推出新形态影像产品。
不仅有同行紧追,还有供应链强劲的手机厂商加入,多方竞争之下,大疆降价也是为了破局。像Pocket 3这一爆款产品,今年也是第一次参加双11。
产品迭代也是老款降价的诱因。有消息称,Osmo Pocket 4的发布已进入倒计时,因此老款降价是必然动作。此外,Osmo Pocket 4价格可能上调,升级亮点包括变焦能力的提升、6K/8K视频录制支持和更大的屏幕等。
面对竞争,汪滔曾直言:讨厌‘狗咬狗’的文化。” 但如今,这种他讨厌的竞争态势正包围着大疆,大疆需要打一场防御战。
新故事难讲?
让消费者连夜维权,或许并非大疆本意,却透露出大疆的增长焦虑——无人机市场已接近饱和,大疆需要新的故事。
大疆选择从空中“落地”。8月6日,大疆发布其首款扫地机器人ROMO,正式进入家庭智能清洁市场。ROMO系列共三款机型,售价4699元至6799元不等。
图源大疆官网
连线Insight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在8月下旬,大疆扫地机器人销量达到了一万两千台左右,其成本占据销售额的40%左右。
实际上,大疆想“落地”的心思埋藏已久。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大疆内部人士表示,扫地机器人项目在2021年就已立项,当时是从关联的技术模块部门各自抽调一个人组建项目团队,目前扫地机团队超100人。
早在2016年,汪滔曾预言,大疆目前做的事情都跟机器人视觉相关,现在机器人都还是“瞎子”,如果大疆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应用范围将非常广阔,无人驾驶、工业制造、家庭机器人等,都将成为大疆的用武之地。
一个新项目从雏形到落地,在大疆内部谈何容易,项目组要面对的是一个近乎严苛的完美主义老板。当年做无人机时,小到一颗螺丝钉的松紧程度,汪滔都有严格的要求——要用几个手指头拧到什么样的感觉为止。
据大疆内部人士透露,彼时,大疆展开了内部赛马。立项之初,扫地机器人项目只有6个人,但每个人都必须拿出一套完整的产品方案,逐一和汪滔汇报。汇报后,再分成两个3人小组重新设计方案,经过二选一,选出最终方案,最后6个人针对此继续攻坚。
最终,大疆扫地机团队为ROMO配备了大疆无人机同款环境感知、智能路径规划以及避障系统,使用双抹布清洁方案。
需要明确的是,大疆进入的是一片红海。IDC报告显示,当前扫地机器人头部厂商市场份额集中度加剧,2025年一季度,前五名厂商出货已占到整体市场的63.4%。
大疆以后来者身份入局,虽带来不小关注度,但要真正撼动现有格局,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行业头部厂商已在导航、避障、电机等关键技术上形成相对成熟的产品体系。
从产品来看,ROMO扫地机似乎没有延续大疆一贯的创新性,反而招来不少质疑。据凤凰网科技报道,有不少用户表示,ROMO会出现漏扫、地上黏液清洁不干净、基站后方漏水等问题。
消费者的反馈还提到了一些细节:“即便在最大吸力下,ROMO依旧会留下水渍,边拖边拉,顽固污渍几乎拖不干净”“用水快、语音功能也不是很灵敏、拖把升降高度有限家里有地毯的慎选”“ROMO避障能力极其有限,家里只有2厘米的小台阶,机器却反复卡住,四天救了四次”......
在此次跨界之前,大疆率先在相机生态上扩张。7月底,大疆发布了首代全景相机Osmo 360,直接对标影石创新的基本盘全景相机领域。
图源大疆官方微博
彼时,Osmo 360首销三小时售罄,预约量破12万台,单机身定价2999元,对标影石Insta360 X5,且便宜800元。发布当日,影石便宣布X5降价500元。
从细节上看,Osmo 360通过两颗定制的1英寸方形传感器,将一英寸画质搭载到了全景相机。此前,业界全景相机几乎都采用和普通相机一样的长方形CMOS,导致了硬件性能的浪费,而大疆的设计规避了这一问题。不过,在镜头上,Osmo 360没有像影石X5一样,做可更换镜头的设计,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扫地机、全景相机,似乎都没有非常明显的大疆风格,但走出舒适圈、扩张边界,是大疆必须做的事。只是,当用户对大疆预期过高时,“大疆式科技感” 能否满足消费者全新的味蕾,还是个未知数。
回看大疆的发展,能走到现在,是汪滔将几十道选择题做对的结果。
这些选择包括放弃赚国企的easy money、拒绝GoPro抛来的橄榄枝、决定做多旋翼飞行器、推出“杀手级”产品精灵……
如今,产品销量和市场口碑、舒适圈和新故事,一些新的选择题等待着汪滔来给出答案。
(文中莉莉、万青、虫二、李恒、韩媛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作者:王慧莹,编辑:子夜,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