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FM广播剧大规模下架,依赖耽美内容咽下苦果

读娱·2025年09月30日 07:22
此次大规模下架可能意味着监管风向已指向音频领域。
猫耳FM
并购/合并北京市2014-07
二次元声音社区
我要联系

广播剧剧迷们发现自己的收藏列表灰了一片,恐慌与不解在社群中蔓延。而这场看似突然的整顿实则早有伏笔。

2025年9月16日,猫耳FM用户发现平台上一批头部广播剧下架,随后在9月24日,有更多的用户接到系统通知,《杀破狼》《AWM》《残次品》《我在无限游戏里封神》《吞海》等一大批作品因“技术原因”暂时下架,恢复时间待定。

“技术原因”这一说法显然难以令人信服,而此次下架作品绝大多数为耽美题材,下架剧集中付费剧集占相当大比例,且多为平台人气较高的作品。不少用户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讨论,都猜测与内容监管收紧有关。

1

再次大规模下架,耽美题材成重灾区

猫耳FM的内容审核问题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1年,猫耳FM平台就被有关部门发现内容审核机制存在严重漏洞,违规传播大量不良网络视听节目,当时被依法作出警告并罚款人民币3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2年8月23日,猫耳FM下架了包括《伪装学渣》《撒野》《默读》《破云》《某某》等在内的多部付费及免费广播剧,被下架的作品几乎全部是耽美题材,且校园类(如《伪装学渣》《撒野》《某某》)和刑侦悬疑类(如《默读》《破云》《皮囊》)成为“重灾区”,这有可能是因为校园题材与未成年人生活贴近,而刑侦题材涉及警务形象,都更受到监管关注。

2022年下架的消息公布后,“猫耳下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首,2025年这次同样登上微博热搜前列,可见耽美虽然被视为小众内容品类,但实际上每次下架都在用户社群中引发强烈反响,其中愤怒和恐慌情绪居多,也有用户表示理解平台的难处,但希望行业能建立更透明的审核标准与申诉机制,并在合规与创作自由间找到平衡。

与以往相比,本次下架范围更广、数量更多,甚至包括了一些全年龄向作品。

此前动漫、剧集领域的“耽改”作品基本都消去了原作的BL部分,而广播剧或许因为声音内容不如剧集主流,亚文化内容能够在广播剧中得到较完整保留,这种对IP的“完整性呈现”或许是广播剧吸引核心粉丝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也可能成为监管的重点。

从耽改剧到动画,再到广播剧,耽美题材在各文化领域的生存空间明显收窄。而各视频平台几乎在2022年再无耽改题材推出,即便有也是全然改头换面,这也意味着广播剧市场其实已经成为耽美IP最后的商业阵地之一。

此次大规模下架可能意味着监管风向已指向音频领域。与2022年下架相比,重新上架的作品很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内容删减。

2

高价付费、会员争议,设备限制……

这块业务猫耳FM还能挖多深?

头部广播剧的播放量可达亿次级别,这些高流量作品突然下架,不仅影响平台收入,更打断了IP的价值链。

对于猫耳FM而言,此次下架事件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依赖单一题材的,尤其是耽美这样的高风险题材的发展模式风险极高。不久前的猫耳FM内容生态大会上提及,平台广播剧累计破亿作品达22部,而这些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耽美题材。

用户与广播剧之间的情感连接也是非常深厚的。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广播剧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表演、音效和音乐创造想象空间,让听众沉浸于故事之中,通过留白反而赋予了用户更多的情感寄托。

猫耳FM在大会上公开数据显示,平台用户日均使用时长120分钟,累计弹幕达2亿条,平台很早就意识到耽美爱好者的高粘性和强付费意愿,并将此作为核心商业模式。

所以转型并非易事,耽美题材广播剧之所以能够形成强大的粉丝经济,与其高度粘性的用户群体直接相关——广播剧平台主要依靠用户付费购买广播剧及作品周边变现,而比起视频平台们苦哈哈的赚十几块的会员费,广播剧的要价可是高得多。

猫耳FM上的广播剧定价大都在399钻石(39.9元)一季,热门多季作品总价往往在80元甚至100元以上,集均付费价格大都在1.5元-2元左右,深度用户们一个月一般都要购买三到四部广播剧,甚至有用户月度花费高达数百元以上。

但猫耳FM显然还不满足于这样的收入情况。因为平台主要业务由广播剧和直播构成,后者的差异化优势不大,平台的发展高度依赖广播剧业务,增收手段较为单一,猫耳FM仍然只能在广播剧上进一步掘金,这样的行为其实已经令不少用户不满。

2025年5月起,猫耳FM被曝测试会员功能页面,计划对部分新剧实行「双模式」:用户可选择开通会员免费收听,或维持原有买断模式。

会员业务正式上线后,提供会员剧免费听,部分剧集8折,专属皮肤头像等增值服务。但会员月费15元(安卓系统年费168元,苹果系统年费228元),每日仅领5钻(月均150钻≈15元),被指“零收益”,而且会员免费剧库多为冷门IP,热门剧仍需买断,用户质疑“会员价值何在”。还有用户质疑此举实为变相涨价。例如新剧《乱世为王第二季》18集定价高达419钻(约41.9元),价格远超第一季,有用户质疑是故意涨价引导用户购买会员。

会员制引发的用户质疑还未平息,猫耳FM在6月又实行了设备限制政策,付费内容仅允许1台设备同时在线播放,超出数量即提示“同时播放设备超限。

即便是手机和iPad同一个Apple id 的情况下,也不能同时播付费集,不少用户对此十分不满,猫耳FM主打“单剧买断”模式,却比那些订阅制平台更苛刻。用户原可与家人/朋友共用账号分摊成本,如今这些使用场景被彻底封杀。

而另一方面,内容同质化是另一个突出问题。耽美题材的过度集中导致平台难以突破现有圈层。而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广播剧作为相对新兴的文化形态,其内容边界和管理规范仍在形成中,当下耽改题材广播剧的未来,尚处于一片迷雾之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娱”(ID:yiqiduyu),作者:小读娱儿,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猫耳FM
我要联系
二次元声音社区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