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仍在,3亿农民如何进城?
经常听有人说还有多少亿农民进城,进城就需要买房,有人说有2亿3亿,也有的说4亿5亿。不管多少,农民进城买房这个话题确实值得探讨。
众所周知,房地产时代红利已经过去了,不可能再重复老路,这跟城镇化程度以及人口增长发生逆转有很大关系。
9月18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表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7%,城镇开发边界内70%以上是存量空间。未来,存量空间盘活优化将进一步从城市范围拓展至国土空间全域范围,特别将结合正在推进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统筹城乡各类空间资源,激活空间潜能,集成政策资源,促进多元价值再生。
而按照国际经验,城镇化率处于30%-70%区间时通常被认为是快速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中国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67%标志着进入快速发展中后期,此时房地产发展更注重品质提升和结构优化,而非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这跟说到的存量空间盘活优化是一致的。
城镇化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城镇化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房地产行业也在政策支持下逐步实现供需平衡和结构优化。从辩证角度来看,如果你认为房地产仍有很大空间,那我告诉你,伴随着城镇化率接近70%,说明已经进入中后期。如果你认为房地产没了发展空间,那我告诉你,房地产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但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就换了一种模式。比如北京城镇化率已达88%,你能说房地产没有发展了吗?只是城市发展已率先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9月28日,国家发布“十四五”以来社会民生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优势依然明显。2024年末,全国人口总量为140828万人,人口总量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5798万人,占总人口的60.9%,规模优势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只不过我国人口分布向城镇和东部地区集聚,城镇化率仍然在持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发展质量也持续提高。尽管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但劳动力资源绝对量依然较大,“人口红利”也依然存在,“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这也是后续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另外,在报告中还提到一项,农民工城市融入度也在提高。
但是,在9月24日北京日报发布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文章表示,当前我国的城市化率接近70%,但3亿农民工中在城市扎根的比例偏低,进城农民工在城购房比例不足三分之一,农民落户意愿持续较低。
这正是所谓的需要不代表需求,更不是真实有效需求,他们的确都需要房子,可是又有多少有购买力成为购房者呢?
文章称,城市权利不充分仍然是制约农民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我觉得说到了点上,他们是进城了,但是能不能真的扎下根来,确实必须保护进城农民在农村的利益,否则可能真的就没退路了,毕竟城里扎根并不容易。
实话实说,对于一些真正想进城也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赶上政策“东风”,不仅降低购房成本,还附加了很多其他政策支持,大幅增加了“进城买房”的含金量,或许真的是好机会。
而对于那些虽然想进城,却没有足够能力买房特别是没有稳定收入群体,你得算好后账,退出宅基地前要谨慎考虑。
3亿农民对城市住房的需求是刚性的,接下来就要看如何把他们留下来,能有稳定收入,但凡想落脚的没有不想买房的。不过有一点,大城市高房价下,大多数只有保障房能让他们更有机会。
未来需要加大多渠道分类解决进城人口住房需求的力度,对于有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鼓励城市将其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提供租房买房补贴。可支持农民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进城购房,并给予一定额度的奖补,让进城农民能够平等享受城市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使其更愿意在城市购房定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宇哥聊京房”,作者:宇哥,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