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2025最新演讲: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

张丽俊Cherry·2025年09月26日 12:06
雷军演讲:复盘成长,直面恐惧,努力改变。

昨天晚上,一年一度的雷军年度演讲,再次到来。

这已经是第六年了。大家的朋友圈,再度被刷屏。

在2个多小时的演讲和年度新品发布中,雷军分享了小米过去几年所经历的“改变”,以及小米造车、小米造芯背后的故事。

看完后,颇多感触,我也分享4点自己的感悟。

焦虑时,就停下来复盘

雷军在演讲中说,小米创业十年的时候,他内心特别焦虑。

这个焦虑来自于多个方面:

外部,苹果、三星、华为如同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几乎看不到赶超的希望。

内部,创业十年,团队中很多人都累了,想停下来歇一歇。

更严重的是,网上充斥着各种质疑、批评,甚至是攻击,不少人认为“小米就是一家组装厂”,“小米没啥技术,就是东西便宜”,等等。

那段时间,雷军陷入了严重的内耗。

挣扎许久后,雷军下决心直面所有问题,找到破局之路,逆天改命。

他是怎么做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复盘。

雷军带着团队一遍遍复盘,开了四五十次复盘,复盘小米这些年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如果重来一遍,小米该怎么做。

最后,他们确定了从互联网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的路线。

我之前一直强调,复盘的重要性。复盘为什么重要?

因为复盘既是在重新理解过去,也是在酝酿未来。在规避错误的时候,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路。

很多人之所以焦虑,是想不明白,路径不够清晰,不知道下一步做什么。

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通过复盘,帮我们从混沌中抽身而出,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察觉”自己做过的事,发现做得好的地方,发现有待改进的地方。

然后,从成就中总结、优化,从失误中学习“醒觉”,进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复盘,就是这样一个深度反思的过程。无复盘。不成长。

失败不可怕,正视内心恐惧才是关键

我们该如何面对失败呢?

雷军认为,“失败本身并不可怕,正视内心的恐惧,才是关键。”

他在演讲中提到,造玄戒芯片很难,但最难的并不是技术,而是恐惧。

因为这不是小米第一次造芯了,此前,小米自主研发了一款名叫“松果”的移动处理器芯片,首款产品澎湃S1于2017年2月随小米5C机型首次亮相。

不过松果后来取消了,雷军称这次经历为“惨败”。

小米再次造芯,正是要面对这种惨败的恐惧。他们没有被恐惧打倒,他们坚持了下来,2024年玄戒O1芯片研发成功。

畏惧困难,恐惧失败,这是人的本性。

在工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之前遭受过失败,栽过一次跟头,就失去了再站起来的勇气,不敢再尝试了。

但其实,失败不是胜利的反义词,它是胜利的一部分。

成功有时靠运气,失败却永远诚实。它毫不留情地指出我们的不足,逼我们面对问题。那些愿意倾听失败的人,最终也会听到胜利的敲门声。

所以,不要恐惧失败,打败恐惧最好的法子,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那些不敢做的、认为做不到、觉得不可能的事。

很多我们觉得害怕的事情,我们做过一次之后就会发现“不过如此”。

只有直面恐惧,我们才能真正成长。

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

雷军在演讲中讲了小米su7 Ultra征战纽北的故事。

一开始可谓困难重重。困难到什么程度?

他们联系纽北官方,连续发了20多封邮件,石沉大海,人家根本不搭理。

后来,他们费尽心思争取了两天时间,还是泡汤了,因为那两天纽北赛道全天大雨,白跑了。

他们不放弃,还是继续努力,后来成功征战纽北,小米凭实力赢得了尊重。

回顾这段经历,雷军分享了句话:“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很多人都怀着急功近利的想法,总是不切实际地奢求一蹴而就地获得成功,总是希望不劳而获,就能在人生之中成就非凡。

实际上,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人生也从来没有不费吹灰之力的收获。你必须调整出自己最好的姿态,付出你的努力。

当你真正开始努力,就会发现真正想要实现梦想并不轻松容易。尤其是在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却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时,你会特别懊恼,觉得似乎是被命运欺骗了,所以才会有付出却没有收获。

然而,只有努力才可能有收获,而如果完全不努力,就没有任何收获的机会和可能。

所以,想要收获,就要不断努力,长久坚持下去。命运既不会偏爱任何人,也不会亏待任何人。

只有当你足够努力,你才能足够幸运。

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

这次演讲,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雷军讲了凡客创始人陈年的故事。

陈年在沉寂多年后,去年现场看完小米SU7发布会,深受触动,重新燃起了斗志,决定把整个公司搬到杭州,从零开始全面转型直播电商。

雷军当时随口问了一句:“整个公司搬杭州,搬了多少人?”

陈年回答:“三四个人。”

那一刻,雷军突然明白,那个曾经拥有一万多人的凡客,其实已经归零。

雷军有些担心,毕竟陈年年纪不小了,还能从零开始干直播电商吗?

陈年却很有信心,他觉得,雷军可以改变自己,跨行造车,他也行。

这深深打动了雷军,也让他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55岁正是闯的年纪。”

经常也有人问我:Cherry老师,我都30岁了,转行还来得及吗?40岁了,还能重新开始吗?50岁了,还能实现梦想吗?

陈年用自己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开始,永远不晚。

生活中的我们又常常被“年龄”这个词给束缚,在传统的观念里,越年长就意味着越要保守和安定,不能去冒险,去闯去拼。

但其实,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慷慨和宽容的,它不会以年龄为戒尺,去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资格去改变自我。

时间从不会阻挡改变,只会见证改变。

作家毛姆说:“人生处处是起点,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人生最遗憾的,不是“我失败了”,而是“我本可以”。

所以,从今天起,把“已经晚了”换成“正好开始”。

你想健身,今天就下楼跑步;你想学习,现在就打开课程;你想改变,此刻就迈出第一步。

切记:人生最好的开始时间,一个是十年前,一个是现在。

最后,把雷总的这句话转送给你:“改变,本身就是希望,路可以重新走,梦可以重新做,未来可以重新书写。改变,更是一种信念,敢于破局,豁达乐观,始终相信更美好的明天。愿每一个正经历改变的人,不被风雨阻挡,迎来属于自己的无限精彩。”

祝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作者:张丽俊,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创业酵母创始人、《组织的力量》一书作者

下一篇

印尼矿难致全球第二大铜矿停产,铜价飙升,供应缺口或达数十万吨。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