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微念新供给事业部总经理杨叶护:中国地方美食产业全球化的新密码| 2025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文化出海交流会

时氪分享·2025年09月25日 14:49
中国品牌出海是一场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再到“文化输出”的深刻变革

过去二十年,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故事,大多始于产品。无论是义乌的小商品,还是深圳的电子制造,叙事的核心往往落在价格、供应链与速度上。如今,这个版图正在悄然换景:中国正在输出的,不再只是“可替代品”,而是一整套带有文化色彩的体验与认同。它既抽象:落在文化、情绪、故事感知这些无形之物上;又具体:通过游戏的竞技热潮、短剧的日常叙事、新消费的味觉符号、资本的全球布局,被触摸、被购买、被记住。

9月18日,36氪举办的「破圈·跨海:中国品牌文化走进全球」主题交流会,聚焦文化出海,汇集游戏、新消费、短剧、资本等多个领域的代表力量,讨论中国文化在全球市场的新路径、新挑战与新机遇。 

 杭州微念新供给事业部总经理杨叶护 

 杭州微念新供给事业部总经理杨叶护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大家下午好,感谢主持人,感谢36氪邀请。刚好前天从雅加达回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品牌和文化出海的一些思考。

先介绍一下我们集团,杭州微念是一家全球化的中国特色产业品牌集团,核心业务可概括为多品类、多品牌运营。目前运营李子柒、臭宝、山外山、兴农微念等品牌,业务覆盖BC两端;核心业务围绕柳州螺蛳粉、酸辣粉这一类地方美食以及季节性礼品展开。柳州螺蛳粉作为我们深耕的产业,我想从这一热门单品出发,抛砖引玉,探讨中国消费与美食产业如何实现全球化布局。

当前国内极致内卷的市场环境中,多数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企业规模扩张及利润增长遭遇瓶颈,倒逼众多企业,尤其是消费与制造企业主动向外寻求突破,将目光投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核心目的正是寻找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螺蛳粉作为源自柳州的特色地方美食,近年来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乃至全球化潜力的超级品类。得益于东盟政策红利,中国产业全球化迎来新的机遇。回顾过去,2000年华为出海,OPPO、vivo等相继跟进。从这些成功实现全球化的企业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关键经验:“走出去”,这是国际化的前提;活下来,并解决本土化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

我们构建了一个金字塔模型来说明企业全球化的关键要素。顶层是战略层面,即企业为何出海、是否已到出海时机;中间层是运营模式,涉及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化运营;底层则是三大支撑体系:全球化流程与服务系统、适配的组织架构,以及具备相应能力的团队。以华为为例,其首批出海团队均为国内核心骨干,显示出出海是企业的阶段战略重点。若未达此阶段,则需合理配置国内与国际化人才,这直接关系到海外业务的成败。

从东南亚市场来看,有两个关键数据值得关注:一是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食品出口额约为200亿元人民币,二是东南亚餐饮市场规模约1900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3490亿美元。

近年来,在消费与餐饮领域,已有多个品牌在海外市场脱颖而出。海底捞拓展海外市场十几年,目前新加坡已成为其海外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拓展初期采用国代模式,后转为合资模式并引入李宗伟作为股东,借助当地市场IP快速扩张,预计今年在马来西亚门店将突破200家;小米在印尼及东南亚的表现同样亮眼。

从产品出海、品牌出海到产业链出海,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路径正不断升级。早期多以大宗贸易为主,而如今更多企业开始注重品牌与产业链的深度布局。我们在海外已布局多个国家,初期也采用大贸逻辑,但自去年起进行调整。为开拓近20亿人口的穆斯林市场,我们选择印尼作为切入点,将以新模式融入海外消费者生活。

从消费与餐饮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不同品类的出海机会也有所不同。比亚迪近年借助滴滴、Grab等打车平台,在海外市场快速崛起。在印尼,Grab平台上已能选到大量比亚迪M6车型,显示出其本地化落地的成效。泡泡玛特自Labubu通过Lisa引爆市场后,迅速承接流量势能,以“开店、开好店”作为其落地选址原则。在美国、英国等市场,泡泡玛特均选择顶级商圈开设旗舰店,占据稀缺的物业资源,这是其在海外快速成长的关键原因之一。TCL则通过赞助顶级赛事,快速打开全球市场。“新时代的中华文化是世界级的文化”,这句话在Labubu的全球风潮中得到了印证。

东盟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跳板。东南亚在消费习惯、餐饮文化等多方面与中国较为接近,加之数字化浪潮的推动,尤其是TikTok在当地的兴起,为中国品牌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输出环境。例如,在东南亚出租车上常听到《大展鸿图》等中文歌曲,可见文化影响力正在渗透。

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模式跑通后,迅速复制至印尼、新加坡等地,采用控股子公司模式,通过直营店与势能店结合,快速占领顶流商圈。另一将这一模式运用到极致的是OH!SOME(海外版KKV),其在东南亚已开设约150家店,有望在未来一两年内独立上市。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地方美食出海而言,核心在于解决标准化问题。中国米粉市场规模约1300亿元,其中柳州螺蛳粉约占700亿元。2020年以来,柳州政府推动“小米粉大产业”战略,完善产业链配套,为螺蛳粉的全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主要从四个层面支撑全球化布局:一是工业标准化,将地方特色美食做到极致标准化;二是认证准入,为开拓穆斯林市场,我们专门建设了HALAL认证工厂并获取BPOM认证,是行业首个获得Halal认证的柳州螺蛳粉品牌;三是品牌出海,依托公司在文化与流量方面的积累,强化品牌势能;四是文化破圈,善用TikTok、YouTube、Instagram等国际化营销平台。这四方面共同构成了我们出海的基本盘。

在此也分享几个餐饮出海的成功模型:截至2025年,海外中餐馆已近70万家,市场规模约3万亿元。Mixue通过“中国供应链+超级加盟商”模式,在海外门店超5000家,越南占2600家;Tomoro Coffee采用“中国创业家+印尼本土团队+本地供应链”模式,在印尼门店超600家;Momoyo以“中国创业家+中国供应链+本土化运营”实现东南亚门店超900家。

臭宝全球化的核心策略在于:依托国内的Halal认证供应链,结合本地化的组织运营,并采用创新性的“零售+餐饮+潮玩”三位一体商业模式,形成新的方法论切换到不同国家推进全球化。

我们认为,中国品牌出海是一场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再到“文化输出”的深刻变革。

谢谢大家。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中国证监会机构司司长赵山忠:持续完善适配科创企业发展的监管制度和市场生态。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