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 30 亿美元后,Replit CEO的判断:SaaS、App、代码平台,谁先失速?
2025 年 9 月 10 日,人工智能编程领域的初创公司 Replit 宣布完成 2.5 亿美元融资,估值达 30 亿美元。
而就在这笔融资官宣后,谷歌 DevOps 研究部门(DORA)发布了一项覆盖全球 5000 名技术从业者的调查结果:全球已有 90% 的软件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AI 编程工具。
(图源:CNN,2025年9月23日新闻报道)
在大厂内部,这一比例甚至接近 100%。谷歌团队全面切换至 Gemini Code Assist,微软则早在一年内完成了 Copilot 的全线整合。
AI 编程工具正在快速普及,一个现象开始显现:传统的“写代码 → 测试 → 部署 → 维护”流程,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而现有开发生态,却难以匹配这种变化的节奏。
最近一场对话中,Replit CEO Amjad Masad 给出了一个核心判断:
“失速的,不只是人,而是旧的工作方式。”
在他看来,AI 编程工具的兴起,暴露了现有开发生态的三个根本问题:
- SaaS 平台过度分割,无法支撑自动化流程;
- App 的交互方式打断了连续执行;
- 代码平台重编写轻部署,结果无法上线运行。
现有开发生态是按人类工作习惯设计的,但 AI Agent 不点击按钮、不切换页面,它需要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
接下来,我们围绕这三点展开分析:
SaaS、App、代码平台,到底哪里开始慢了? 又该如何重构产品与组织?
第一节|平台失速,从哪里开始断的?
今天很多公司都在说:我们已经“用上 AI 了”。
流程更快,产出更多,文档自动写,代码自动补。但 Replit CEO Amjad Masad 的判断不是用 AI 更高效,而是:原来的平台逻辑,开始失效了。
“SaaS 工具还在运行,但无法应对现在的工作节奏。”
他认为,传统软件的运作方式是把工作分成一堆独立工具:
- 写文档是一个产品;
- 做分析是另一个产品;
- 做协作、传数据、部署上线,是三个产品。
用户被迫在不同工具之间来回切换,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一件事。而 AI 正在打破这种割裂的模式。
在 Replit 的架构里,一段代码可以被直接运行、部署、生成 API,再被其他智能代理调用。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代码,而是一个完整的交付流程。
他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平台的终点,不是写得更快,而是让结果落地。
如果你写的程序,只能在你本地运行,它就不是平台的一部分。Replit 的目标,是让世界上任何人,只用一个浏览器,就能写出、跑出、部署出一个完整的系统。
也正因如此,Replit 没有走 AI 帮你生成一点代码的路径,而是从一开始就押注在“全栈能力”:
- 自动部署:写完就能上线;
- 可调用性:生成的程序不是静态的,是可以被 Agent 调动执行的;
- 执行反馈:每一段逻辑都能看到结果,能循环优化。
这套能力,不只是为程序员准备的,更是为未来的 AI 用户准备的。
Amjad 说:
“未来的系统不再需要你组合一堆工具来完成流程,而是拥有一个你可以交代任务的智能系统。你告诉它你要什么,它能自己写、自己执行、自己反馈。”
这不只是平台升级,而是原有工作方式的一次颠覆。
你不再围着工具转,而是工具开始围着你转。
第二节|App 应用被谁替代了?
过去十年,每个创业者都在想办法做一个 App。 谁做出了一个用得顺手的 App,谁就能留住用户、融到钱、滚动增长。
但到了 AI 时代,Amjad Masad 观察到一个很明显的变化: 很多 App还没上线,用户的操作习惯就已经变了。
现在你打开一个 App,要点击、填表、确认、再切换窗口,很快大家就会觉得:我干嘛不直接跟 AI 说?
他讲了一个很具体的使用场景: 在 Replit 平台上,很多用户一开始也想着我要做一个 AI App;但做着做着,他们发现,真正有效果的不是页面,而是背后的自动处理流程。
- 于是用户开始省略界面,转向让 AI 直接完成一整套任务:
- 不是写一个表单给用户填,而是从用户对话里直接提取意图;
- 不是做一个报表工具,而是让 AI 帮我分析结果、写出总结、给出建议;
不是创建一个提醒 App,而是让 Agent 在合适的时候自动执行操作。
Amjad 明确表示:
“App 是被动的,Agent 是主动的。你不用进去点按钮,它能自己做事、自己找你。”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反向的使用逻辑:
App 要你进来点一圈;
Agent会主动来找你,说:我已经帮你处理好了,要现在执行吗?
Amjad 举了 Replit 的例子:团队原本想做一个“文档整理App”,让大家上传、分类、标记文件;但实际使用中发现,更有效的是让 AI Agent自动扫描工作目录,识别重要文档,按项目自动归档,并在需要时主动推送给相关同事。
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一个 Agent 就完成了从文档识别到智能推送的全部流程。
App 是让你来操作,Agent 是帮你把事做完。
第三节|代码平台之困:只跑代码,无法形成闭环
Amjad Masad 的创业经历很特别。
他年轻时在约旦开网吧,第一家公司是给网吧写管理软件。他说:我以为自己可以很快做完,结果光是部署上线就花了快一年。
这个过程,让他意识到一个根本问题:
“会写代码不等于能做出产品。”
很多传统代码平台,确实帮人写得更快了,但到了让产品真正运行这一步,就卡住了。
他说:“这些传统代码平台让写程序变容易了,但部署程序、让它上线、被别人使用依然很难,就像修了半截路,走到中间就断头了。”
所以 Replit 要做的,不是再多一个写代码的平台,而是:
- 写完就能运行;
- 运行完就能上线;
- 上线后别人就能调用;
- 有调用就能得到反馈。
这就是他口中的闭环能力。
如果你写了一个小程序,只能在你本地运行,那还不够。你要让别人能用,才能发挥价值。
Replit 的思路是:把“写 → 运行 →用”的每一步串起来,变成一个连续的流程。
这套流程并不是只有专业程序员能用。Amjad 特别强调:
我们在做的是让更多人,不是更专业的人,有能力把一个想法变成能用的东西。
举个真实的例子:Replit 用户在浏览器里写一个小游戏,不用下载任何东西,点一下就能运行。AI 会帮他部署,生成一个可以分享的链接。别人在手机上点开,就能直接玩。
这个时候,用户并不需要知道什么叫服务器,也不需要理解部署流程。
Amjad 说:“AI 编程工具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帮你写一段代码,而是让你的创意真正落地,被别人使用,被市场验证。”
传统平台很多时候把重心放在代码本身,而 Replit 更关注的是:
“代码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背后其实透露出一个核心变化: 编程的重点,不再是写代码的技术门槛,而是打通产品的完整链条。
第四节|不是招人,是用 AI 来干活
在这次对话中,Amjad Masad 说过这样一句话:
“全职工作,是社会系统发展中的Bug。”
听起来有些颠覆,但这是他实际观察得出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事情,不需要靠人来完成工作,而是让 AI 工具自动处理。
在 Replit 自己的团队里,AI 已经不再是辅助工程师的角色,而是成为了工作流程的核心环节。
比如,销售团队要分析客户通话记录,以前可能要整理音频、做分类、拉表格;现在,他们直接把数据丢进一个 AI 脚本:
- AI 自动提取出客户最常提的问题;
- 输出一句话总结;
- 还会生成建议,自动发给产品团队。
这不是让原有流程变快,这是跳过了几个中间环节。
Amjad 的评价是:
“我们销售团队不是在用工具,而是在指挥 AI 帮他们干活。”
这个说法非常关键。
在传统公司里,一个需求从提出到解决,通常要经历几个部门、几位同事。现在,在 Replit,一个人加一组 AI 代理,就能把整件事做完:
发现问题、收集数据、自动分析;
输出建议、反馈产品、形成迭代。
而这,才是 Amjad 所说的“AI 工厂”:
未来的公司,不是靠堆人来运转,而是靠一套能被反复使用的智能流程。
他进一步解释:“AI 工具正在承担更多原本需要人来做的判断和执行工作。”
因此,未来组织最重要的能力,不是会不会用 AI,而是能不能围绕 AI 设计好工作流: 谁负责提出需求?谁负责启动流程?谁决定结果去向?谁确认任务完成?
Replit 的组织方式,已经不是谁管什么,而是哪个环节由谁来调用 AI 完成。
而这也意味着,传统的岗位设置可能被打乱,取而代之的是:
- 工作安排更灵活;
- 具体干活主要靠 AI;
- 人类主要负责定目标、验证结果。
Amjad 总结说:
“关键不是人多,而是 AI 用得好。不是多招人,而是用更少的人,让 AI 干更多的活。”
这不是管理方法的改进,而是公司架构的彻底改变。
AI 工具的普及,不只改变谁来做事,更改变了做事的方法。
结语|下一代平台,重写的是交付方式
从平台、产品,到公司架构,
Amjad Masad 给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
不是让工程师更高效,而是重新定义谁能创造,创造什么,以及如何被用起来。
他的核心观点是:未来软件的起点,不是写 App 或搭网站,而是生成一个能调度任务、自我触发、反复调用的智能系统。
这不是做工具,是做“工厂”。
它不是让你写代码,而是让你直接做出能用的东西;
它不只供专业开发者使用,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智能助手团队。
下一代平台,既不是 SaaS,也不是 App,更不是代码 IDE, 而是 AI 工作助手。你说一句话,它就能替你完成一件事。
SaaS、App、代码平台,谁先失速?
答案不是失速消失,而是转型。
真正领先的人不再关心自己是不是会写代码,
他们只关心:
有没有一套工具,能把任务交出去,结果拿回来。
📮原文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rukIoXxgw&t=2141s
https://edition.cnn.com/2025/09/23/tech/google-study-90-percent-tech-jobs-ai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moonshots-with-peter-diamandis/id1648228034?utm_source=chatgpt.com
https://blog.google/technology/developers/dora-report-2025/?utm_source=chatgpt.com
https://techcrunch.com/2025/09/10/replit-hits-3b-valuation-on-150m-annualized-revenue/?utm_source=chatgpt.com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i-software-developer-replit-raises-250-million-3-billion-valuation-2025-09-10/?utm_source=chatgpt.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 深度研究员”,作者:AI深度研究员,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