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RACI到RAPID,中高层的角色感跃迁

首席组织官·2025年09月25日 08:49
摆脱“高级执行层”标签,多点“提案人”的担当
RAPID
未披露甘肃省1998-03
生物疾病诊断控制服务商
我要联系

A公司的“商场厕所难题”

A公司经营着几座中高端商场。近年来,“厕所问题”成为客户满意度调查的持续槽点。

  • 女卫位置不够,总是要排很长的队;
  • 没有地方放置提包/手机/购物袋;
  • 新风系统出风量不够,异味不能及时消散;
  • 卫生清扫不及时;
  • 经常没有纸巾;
  • ……

厕所问题牵扯到客服、设计、精装、工程、运营、物业等多个部门,没有哪个部门能单独负责。即使客户抱怨堆成了问卷里的“红叉”,各部门依然视而不见。因为,谁提出这个问题,谁就可能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直到有一天,总经理“开了慧眼”、“亮了心情”,发现了这个问题,“点将”客服总监负责。客服部总监硬着头皮牵头,可开会时相关部门要么没时间,要么谈困难,最后只能用“及时换纸巾并定期抽查”这种的小改进,掩盖“客户持续吐槽”的大尴尬。

其实,不只是A公司的厕所问题,很多企业都会出现类似情况:

  • 没人愿意把“问题”变成高管团队的“议题”。
  • 这些问题的发现,最后都只能靠总经理的慧眼、精力和心情。
  • 指定了“负责人”,看似可以“解决问题”,实际上却常常“草草应付问题”。

为什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A公司的高管们困在RACI的思维中,掉入了角色陷阱。

RACI模型的角色陷阱

RACI模型是一种常见的角色与责任分配工具,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早出现在IT和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它是责任分配矩阵(RAM)的一种具体形式。

RACI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 R(Responsible):负责执行任务的人,“做事情的人”
  • A(Accountable):对任务最终结果负责的人,“拍板的人”。
  • C(Consulted):提供信息或专业意见的人,“被咨询的人”
  • I(Informed):需要被告知决策和进展的人,“被告知的人”

RACI模型的价值,在于把复杂的工作分解,清晰化责任,明确边界,减少多头管理和推诿,避免扯皮,提升协作效率。但RACI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任务和流程明确”。

在多数企业中,中基层的大部分工作任务,是相对清晰的。他们依赖流程,依赖任务清单,依赖上下游的明确接口。中基层只要靠RACI“按图索骥”,分清楚“谁干什么”,能把事做顺。

很多人在中基层阶段长期习惯了这种“分工明确”的安全感。一旦升到中高层,他们仍然本能地用RACI去理解自己的角色:

  • 关注自己要不要负责执行(Responsible)
  • 盯着谁来对结果负责(Accountable)
  • 拿捏自己是被咨询(Consulted),还是被通知(Informed)

如果中高层仍然停留在RACI设定的角色感中“照本宣科”,只会把事做僵,就会陷入A公司厕所案例一般的困境。因为,中高层面对的议题,往往不只有“分工明确的任务”,而是经常遇到“没人认领的难题”。长此以往,中高层只是“高级执行层”而已,不是“真正的战略合作者”。

B公司如何解决“商场厕所难题”

B公司遇到了和A公司同样的“厕所问题”。

我们来看看客服部总监老W是怎么解题的:

  • 老W主动找设计部总监征求意见,设计部总监建议“对标一下其它高端商场/机场”,并推荐部门内优秀的精装设计师配合后续工作。
  • 老W又找了工程部总监和物业部总监,他们都觉得厕所问题亟待解决,并表态将安排部门内经验丰富的人参与后续工作。
  • 此外,老W还特请财务部总监盘了一下资金计划,评估了该项目对公司现金流带来的压力。
  • 在月度高管例会上,老W进行了专题汇报,呈现了客户调查数据、现场照片等信息。老W主动请缨,申请立项“香奈儿计划”,并自己牵头推进。

经过会议讨论,总经理批准了“香奈儿计划”,并提醒整改实施的时候,要对商场各层厕所轮序施工,不要影响正常经营;并要求这次整改之后,制定新的厕所建造运营标准。

结果是显著的:

  • 3个月后,经过对标其它高端商场/机场的考察及多次讨论,工作组给出了厕所整改专业方案,并在接下来的2个月对商场各层的厕所轮序施工整改。
  • 基于厕所整改实施的情况,工作组进一步总结,制定了厕所建造运营标准,应用于新项目。
  • 该公司当年商场客户满意度整体提升超过10%。

同样面临“厕所难题”,B公司高管团队的作为,显然要优于A公司高管团队。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B公司的高管团队超越了RACI角色思维,激活了RAPID角色逻辑。

RAPID模型:中高层需要新的角色感

贝恩咨询提出的RAPID模型由五个角色组成:

  • R (Recommend) 提案人:提出解决方案的人;
  • A (Agree) 关键协同人:必须同意的人;
  • P (Perform) 执行人:落实方案的人;
  • I (Input) 意见提供人:提供信息的人;
  • D (Decide) 决策人:最终拍板的人。

我们用RAPID模型来进一步解析B公司如何破解厕所难题:

  • 客服部总监老W是R(Recommend)的角色。
  • 老W在高管会上提出提案之前,事先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贡献了意见,所以工程部总监、设计部总监、物业部总监,都是I(Input)的角色。
  • 现金流会前由财务部做了测算,财务部总监就是A(Agree)的角色。
  • 会上做出最终决策的是总经理,他就是D(Decide)的角色。
  • 会后由老W带领的“香奈儿计划”团队,就是P(Perform)的角色。

不难看出,RAPID模型更适合于解决跨部门/专业、模糊性的重大决策难题。和RACI相比,RAPID不是强调“谁干什么”,而是强调在模糊场景下,谁来举手推动、谁必须同意、谁提供信息、谁拍板决定。

在这里,很多人会把注意力放在决策人 D(Decide)上,认为“谁拍板”最重要。但事实上,提案人R(Recommend)同样关键。和RACI相比,RAPID最大的不同在于:明确了“提案人”角色。

提案人 R(Recommend)的本事,是把“客户抱怨的问题”变成“高管讨论的议题”:

  • 用策略把“头痛医头”变成“系统解法”。
  • 用协调把“部门对立”变成“合力推进”。
  • 用影响力把“纸上方案”变成“落地行动”。

对于很多成长/转型期的企业而言,一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修复问题的机制,可怕的是解决问题的速度赶不上产生新问题的速度。能够健康成长或转型成功的企业,总是有中高层有意愿且有能力承担提案人R(Recommend)的角色,帮助企业过一个个坎,填一个个坑。

当然,在RAPID模型中,决策人D(Decide)和提案人R(Recommend)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

称职的决策人D(Decide),应该在原则和方向上与提案人R(Recommend)共创;在策略上给予关键判断;在博弈中扮演最终定锤的作用。

在B公司解决厕所难题的案例中,总经理作为决策人D(Decide),除了批准“香奈儿计划”,很重要的价值在于:提醒整改实施的时候,要对商场各层厕所轮序施工,不要影响正常经营;并要求这次整改之后,制定新的厕所建造运营标准。

如果D(Decide)只当审批机器,做甩手掌柜,R(Recommend)就会变成应付机器且孤军奋战。只有 D(Decide)和 R(Recommend)一起想“为什么做”以及“怎么做”,RAPID 才不是走流程,而是真解决问题——好的决策,往往不是源于一个人拍板,而是一起共创。

当然,除了D(Decide)和R(Recommend)的互动,RAPID中的其它几个角色和R(Recommend)的互动也很重要。比如:

  • I(Input)要事前输入,而不是“现场翻案”或“马后炮”,而且还要尊重R(Recommend)不完全采纳输入意见的权力。
  • A(Agree)不能变成权力图章,暴力否决,也要帮助R(Recommend)一起看看怎么能把事做成。
  • P(Perform)在执行方案过程中,遇到问题可能要再次提案同步(通常情况下,R也是P之一 )。

写在最后

从RACI到RAPID,不只是换个工具,更是角色感跃迁。

在中基层,最重要的角色是“负责人”,确保任务落地;但在中高层,真正关键的角色是“提案人”——能提出有洞见的策略,整合多方意见,影响关键相关方,并与决策人共创原则与方向。

很多中高层的困境,恰恰是停留在“负责人”的逻辑,让“高级执行层”的标签,困住了“战略共创者”的价值。

中高管的角色感升级,不仅要把“负责人”做得更极致,还要勇敢站出来,担当“提案人”。毕竟,能帮企业填坑过坎的,从来不是只会执行的人,而是敢提案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组织官”(ID:COO-STRATEGY),作者:左谦,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我们专注的领域是组织、文化及领导团队。

报道的项目

RAPID
我要联系
生物疾病诊断控制服务商

下一篇

用昨天的经验为今天兜底,用今天的问题去塑造明天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