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数据透视:上海房价到底了吗?
当下,“上海房价是否触底” 无疑是购房者、投资者最关注的焦点 —— 看似有不少 “见底” 信号冒头,但市场又藏着太多不确定性。我们就用高频数据拆解现状,聊聊上海房价的 “底” 到底远不远。
那些疑似 “见底” 的信号,靠谱吗?
之所以现在大家热议 “触底”,核心源于周期、量价、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撑,每一个信号都值得细品:
1. 周期规律:按历史联动性,转折点或在 2026 年 1 月
参考房地产历史周期与M1-M2 增速(市场流动性、需求活力的先行指标)的联动关系,过往规律显示 “每 5 年一个周期”。按此推算,这一轮房地产市场的转折点大概率在 2026 年 1 月 —— 也就是说,现在正处在周期切换的 “关键观察期”,不少人将此视为 “触底前奏”。
2. 量价逻辑:“量在价先” 是老规律,成交量已达标?
上海房产投资有个经典判断:成交持续放量 3-6 个月后,房价才会跟着涨(市场普遍认为 “放量” 门槛是月成交 2 万套)。从数据看,去年下半年已有多个月份成交超 2 万套;2025 年更是发力 ——3-6 月连续 4 个月突破 2 万套,7-8 月虽略有回落,但仍接近这一关键阈值。单看 “量”,似乎符合 “价涨前的铺垫”。
3. 价格回调:跌幅逼近 “政策干预阈值”
市场有个共识:当房价跌到 “亏掉首付” 时,政策通常会出手稳市。据榆叶飞云数据库统计,上海二手房成交均价相较此前高点已回落32% —— 这一跌幅已逼近大家预期的 “政策敏感线”,也让 “触底” 的讨论从 “猜测” 变得更有现实意义。
4. 政策 + 外部环境:利好信号正在叠加
近期楼市的积极信号不算少,每一个都可能影响市场走向:
购房门槛创历史新低:2024 年起,上海持续释放政策利好,从降低购房成本到放宽资格限制,力度空前,直接降低了入场难度;
股市盈利或流向楼市:近期上证指数从 3000 点攀升至 3800 点,历史上曾出现 “股市赚了钱,转投房地产” 的情况,若这一趋势重现,能为楼市带来增量资金;
外资购房更便利: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简化流程 —— 境外个人只要符合购房资格,可先凭合同办外汇结汇,后续补备案证明。叠加美国进入降息周期,有望吸引部分外资入场。
5. 投行预测:曾喊 “2025 年见底”,如今却改了口?
此前多家投行对 “见底时间” 有过判断,但观点已出现分化:
老经验失灵了,应该怎么办?
很多人疑惑:以前靠 “周期”“量价” 就能判断趋势,现在怎么不准了?
核心原因是市场变了 ——“分化” 成了当前中国楼市的关键词:区域间(比如上海不同板块)、结构上(新房 vs 二手房、刚需 vs 豪宅)的差异远超以往。
过去 “一刀切” 的经验,已跟不上现在的细分行情;想判断 “底”,必须盯着更细颗粒度、更高频的数据,看真实的供需关系和市场信心。
58 安居客领先指数,是依托海量用户线上找房行为数据构建的楼市前瞻指标,核心涵盖找房热度、找房价格、房东调价指数等关键维度,精准锚定市场供需与预期变化。
在数据价值上,该指数具备两大显著优势:
一方面,更新频率达周度,能快速捕捉市场动态,且可精准细分至板块乃至单个楼盘的价格走势与需求波动,打破了传统数据 “粗颗粒度、滞后性” 的局限;
另一方面,其领先性源于对购房者决策流程的深度贴合 —— 从实际买房逻辑来看,线上浏览房源信息是所有环节的起点,后续才会逐步推进至线下看房、最终达成交易,而成交数据往往是这一完整流程的 “结果呈现”。
因此,相较于反映 “已发生交易” 的成交数据,58 安居客领先指数能提前映射市场需求变化与价格预期,为判断楼市趋势提供更前置的参考依据。
高频数据预警:现在谈 “底”,还太早!
抛开经验看当下,多项关键高频数据都在释放 “调整没结束” 的信号,每一个都值得警惕:
1. 找房热度:政策效果越来越弱
2025 年 8 月 “沪六条” 出台后,二手房找房热度只 “昙花一现”,很快就回落了 —— 而且这轮热度的峰值,远不如 2024 年 9 月 “沪七条” 时。
这说明:政策对需求的刺激作用在 “边际递减”,市场对政策的敏感度越来越低。
2. 挂牌量:13 万套以上高位横盘
截至 2025 年 9 月,上海二手房挂牌量仍维持在13 万套以上。高挂牌量意味着什么?—— 房东套现意愿强,买家选择空间大,议价空间自然也大,“供给过剩” 的压力根本没缓解。
3. 找房价格:一路下跌,没看到企稳
“找房均价”(能反映买家心理预期)从高点的6.6 万元 /㎡ ,一路跌到现在的4.5 万元 /㎡ 左右,而且至今没有任何 “止跌” 的迹象 —— 市场对房价的预期,仍偏悲观。
4. 房源在架时长:超 100 天成常态
现在一套二手房从挂牌到成交,平均要超 100 天(相当于 3 个多月),远超正常市场的 “60 天以内”。周期拉长,本质是 “去化难”—— 买家观望情绪太重,不愿轻易出手。
5. 买卖博弈:卖方还是 “弱势方”
判断博弈关系,看两个指数就够了:
「买家观望指数」:越高,说明买家越犹豫;「房东调价指数」:越高,说明房东对市场越有信心(反之则主动降价多)。
今年房东信心虽有小幅恢复,部分月份调价指数甚至超 0.5,但随之而来的是 “买家观望指数同步攀升”—— 最后,还是得靠卖家持续降价,才能稍微拉低买家的观望情绪。
总结
现在判断上海房价 “见底”,千万别再依赖 “周期规律”“量价老逻辑” 了 —— 无论是刚需还是投资者,盯紧高频、细颗粒度的数据(比如挂牌量变化、议价空间、观望情绪),才是更务实的选择。
对不同人群,建议也很明确: 刚需购房者:当下是 “挑选空间大、议价能力强” 的阶段; 投资者(房企):务必谨慎,别过早入场 —— 核心是持续跟踪数据,等供需、信心真的出现 “反转信号” 再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58安居客研究院”,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