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泰国首家独角兽创始人:从孤儿到30亿美元CEO的逆天改命
文|任倩
编辑|陈之琰
高速公路上,善迪打开车窗抛洒钞票,只为打动技术合伙人一起创业;
酒店发布会中,不惜下跪才拿到与中国物流公司合作机会的善迪突然得知被剥夺了CEO身份,大闹一场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股份从19%稀释到1.9%;
暴雨下的泰国街头,亲自驾驶卡车的善迪被撞昏迷,成群的黄色摩托赶来支援,用塑料袋包好散落一地的包裹紧急送往机场;
晴空万里的一天,善迪下班发现有人把一颗子弹放在车子引擎盖上,还留一张纸条“你的性命只值一颗子弹”......
这是泰剧《疯狂独角兽》里的经典名场面,也是故事原型人物——泰国华裔企业家、Flash Express(闪电达)创始人李发顺的真实人生。
简述李发顺的成长轨迹就像在阅读一部爽文小说。
13岁父母离异,在孤儿院长大,经常打鸟果腹、偶尔吃一次方便面泡冷米饭就是天堂。为了生存,李发顺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捕捉需求。上学期间靠向中国留学生卖老干妈、泡面、香烟赚取生活费,甚至自学中文,成为留学生的“辅导老师”。
大二那年,他接手一家濒临倒闭的沙矿场,因为解决贪污、帮派、设备老化等重重问题最终让沙矿场起死回生,赚得第一桶金——一公斤重的泰铢。后来成为导游,又借着来旅游的中国富人为跳板,开始卖房子,一年时间赚了几亿泰铢。
而一次赴中国售房的经历,李发顺见识到中国快递费用的低廉。当时,泰国即便寄送空盒子也要50泰铢(约11元),尤其对农村生活的人们负担过重。2017年,李发顺将脑海中的商机转化为创业,Flash Express(闪电达)在曼谷成立。他下决心要在泰国快递行业创两个“最先”:第一个提供免费上门取件的快递服务、第一个全年不间断运营的快递公司。
短短4年,李发顺将Flash Express做到估值21亿美元,成为泰国第一家独角兽。目前Flash Express年递送包裹7亿件,有10000个服务网点和100000名员工。
这两年,李发顺的事业版图又从物流拓展到营销、金融等供应链服务的上游。他甚至还将卡游、霸王茶姬等中国品牌引入泰国。今年7月,泰国总统食品公司斥资1.42亿泰铢拿下霸王茶姬泰国公司51%的股权,李发顺出资25%,另一家泰国地产企业Ananda的创始人出资20%。这三家企业的资源囊括中国品牌出海的渠道供应链、物流以及店铺选址等关键环节,未来计划要持续总投入14.2亿泰铢。
前不久,「暗涌Waves」在Flash Express位于北京的研发中心见到李发顺。我们聊了聊泰剧《疯狂独角兽》、他的童年、创业中那些血泪瞬间,以及对于生意和人性的探查。近距离感受这位逆袭富豪,有一种精气神始终贯穿其中:要成功,先发疯。
《疯狂独角兽》导演说,他从没见过如此有力量的人,“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打拼出来,李发顺这辈子简直像活在戏里”。但即便阅尽千帆,李发顺归来也不过34岁。
以下为对话。
Part01
中国元素
「暗涌」:《疯狂独角兽》里有个Flash Express创业初期融资的场景:一个暴雨天你们三位合伙人赶去机场向中国投资人路演,仅用了15分钟就说服对方。真实故事里,那是谁?
李发顺:当时高榕创投副总裁Sam。不过会面地点是他们北京办公室,Sam安排我见了创始合伙人张震,聊了一个小时左右。张总生意层面的问题问得很少,更多问泰国市场的情况以及我的生活。我说我收养了一些小孩之类。之后Sam到泰国考察,结束后就直接给了投资意向书。
「暗涌」:这笔钱对Flash Express有多重要?
李发顺:如果复盘支撑Flash Express能够活下来的核心要素,好的股东应该排第一位。刚创业那两年,全泰国的投资人都见了、没人愿意投。种子轮来自云天使基金,高榕投的天使轮,还有一位来自阿里的个人投资者。如果没有这几家早期的救命钱,我们很可能不存在了。
当然,我们也遇到了好的时机。这必须承认,成功很大部分靠运气。我们选择了泰国这个最适合创业的国家之一,幸运地在电商爆发前夜进入物流行业,又恰恰在做好准备时遇到疫情带来的线上化加速。后来我们的“廉价物流”逼得泰国快递巨头Kerry Express转型——中国投资人应该也是看到了这一点。
「暗涌」:除了中国资本,你还有一位中国合伙人。
李发顺:物流是电商的附属品,是基础设施。你必须先理解商流,才能规划物流。 全球电商发展路径只有两个样板:一个在欧美,一个在中国。而东南亚的消费习惯、人口结构、移动互联网发展路径,都更接近中国。
因此,2017年开始创业后,我很快意识到需要一个深刻理解中国电商发展规律的人。通过阿里高管的介绍,我认识了狄玮杰。他当时在支付宝,既懂技术、产品,又因为负责支付业务而理解商业场景。他是典型的理科生,任何决策都基于数据和逻辑。我是销售出身,更相信直觉和愿景。
「暗涌」:我记得剧集里你们一直在吵架。
李发顺:没错。早期磨合非常痛苦,就像两个平行世界的人在吵架。打个比方,他想拿中国最先进的“武器”去打仗,但本地人需要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武器”。中国人喜欢小步快跑、不断迭代,但泰国人觉得这东西不完美、不想拿出去丢脸。
这样的特性带来的结果就是慢,慢会损失占领市场的机会、试错和修补的机会,同时慢又保护了客户对于品牌的信任。后来我们磨合到,既可以边做边改,又可以拿出去不丢脸。
但是这种组合让Flash Express既有了中国高效标准化基因,又具备了泰国的本地化柔性,这也是我们最深的护城河。
「暗涌」:你还把技术总部放在北京了?
李发顺:是的。北京视野更加国际化、人才密集,有工程师红利。而且北京的创业氛围很浓、人也超级勤奋。
我可以这么说,泰国市场里所有物流企业的高管,超过一半都来自于Flash Express。我们几乎成为这个行业的黄埔军校。因为Flash Express的同事除了负责任之外,有一个很明确的特点就是标准化做得非常好。这里面的经验100%来自中国,但我们也做了一些创新。
我这辈子没上过班,但玮杰是在大厂打过工的。我们不想看到优秀的人因为讲不好ppt而拿不到好结果,所以做了内部系统用于管理。经验在传授过程中也许会流失,但是标准永远不会。
现在,Flash Express每年在技术上投入大约3000-4000万美元。虽然耗费不少成本,但是也解决了公司的大部分问题。总结来说,如果想要做东南亚的生意,必须拥有强大系统和实现SOP(标准化业务流程)的能力。
Part02
突破、重生与未来
「暗涌」:有人说,Flash Express的出现彻底冲击了泰国传统物流市场。为什么?
李发顺:2017年之前,泰国所有物流企业一周工作五天(早8晚5),顾客只能去门店自己排队寄包裹。我们做了三个决定:一年365天无休;免费上门揽件;门店全直营。迅速拿下市场份额第一。那时订单主要来自社交媒体和跨境电商中小卖家,比较分散。
后来极兔进入泰国,我们有一些竞争,但最终都站稳了脚跟。
现在是第三阶段,有了平台的单量分配机制,处理好电商平台大客户——Shopee、Lazada、TikTok等基础包裹量。
「暗涌」:2020年的疫情是很多跨境物流公司分水岭。你们是怎么生存下来的?
李发顺:外界都以为跨境物流公司在那时赚得盆满钵满,但真实情况是,我们走到了生死边缘。当时面临两大压力:一是巨额的非计划投入,口罩、手套、消毒液、整个分拨中心的每日清洁,成本高得吓人。二是人力危机,我们有几万名员工感染,泰国法律规定确诊者必须带薪休假20天。这意味着我们要付双份工资:一份给生病休息的员工,一份给新雇来派送包裹的员工。收入没有增加,成本却翻倍了。
我们最大的分拨中心,2000多人,感染率超过60%。那是最最艰难的。我站在台上,看着下面疲惫又恐惧的兄弟们,告诉他们必须咬牙坚持,因为国家要靠我们运转。一位员工举手问我:“老板,你是要等到我们所有人都倒下,才愿意关闭这里吗?”这句话像一把刀扎进我心里。
最终,决定关停这个分拨中心。
「暗涌」:之后是怎么解决的?
李发顺:关停之后,卖家的运费全退、货物损失照价赔偿、还给买家发了补偿礼券。我们总共赔付了消费者2.5亿泰铢(约5000万人民币)。这是撕心裂肺的损失。但我最感激的是股东,他们没有一句责备,反而说“你做了最正确的决定”。
45天后,我们恢复了运营,所有客户都回来了,业务量甚至是之前的两倍。2021年营收有170亿泰铢,送出6亿个包裹。这段经历让我们涅槃重生,它用巨大的代价教会我们:企业的价值观和对人的尊重,才是最宝贵的长期资产。
「暗涌」:如何理解你所说的“涅槃重生”?
李发顺:企业在高速增长时没时间修车,只想踩油门。这次暂停让我们看清了组织变得臃肿和内卷。我们做了两个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一,推行“清一色”组织架构。 不再强调所谓的“文化融合”而导致内部摩擦,而是让每个部门最大化其民族和文化优势。PR、市场、政府关系,100%用泰国人,他们最懂本地;IT研发,100%用中国人,追求极致效率;产品经理,用“混血”(中泰/中马),负责翻译和平衡两边的需求;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由总部制定标准,但由本地员工执行。这样彻底解决了“内部文化战争”,让每个人都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发力。
第二,极致的扁平化。 我们10万人的企业,只有4个C-level高管和1个VP。中间层全部砍掉。我们算了一笔账:养一个中间管理层的成本,可以养活5个一线快递员。 很多中层的工作就是“念经”(做PPT汇报),而不是“打水”(实际干活)。
现在,所有国家、所有业务的负责人直接向我和狄玮杰汇报,决策链条以小时计,效率极高。我们自主研发的FlashBackyard APP,让每一个快递员的每日KPI、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情况都透明可见,用系统取代冗长的汇报流程,保证了在扁平结构下的高效管理。
「暗涌」:我知道你个人还投资了霸王茶姬、卡游等中国品牌。为什么这么做?
李发顺:我认为,未来10年是属于中国品牌出海东南亚的黄金十年。30、40年前,是麦当劳、星巴克、肯德基进入东南亚的时代,他们成就了当地一批商业巨擘。今天中国的供应链和品牌已经彻底成熟,具备了全球化的能力,而东南亚在地理、文化、消费习惯上,是无可争议的“第一站”。
我看好两类品牌:要么是像霸王茶姬这样的超高价值品牌,提供情绪和身份价值;要么是像蜜雪冰城这样的极致性价比品牌,解决基础需求。中间地带的品牌会非常艰难。我的梦想是未来十年,能在东南亚成功孵化100个中国品牌。
「暗涌」:这句宣言很像投资人会讲的,我要在多少年投资多少个super deal。
李发顺:我就是抱着投资的目的在找项目。Flash Express过去几年积累的本地化团队、人才招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供应链网络、甚至和地产商的关系——正是这些品牌最急需又最难构建的。我们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者,我们是共建者(Co-Builder)。
比如做霸王茶姬,我们联合泰国最大食品公司(妈妈牌泡面)和顶级地产商,不止出钱成立合资公司,还从供应链、选址、物流到营销全方位合作。我们愿意成为中国品牌出海最坚实、最懂本地的“桥梁”。
「暗涌」:你是怎么知道霸王茶姬的?
李发顺:在落后国家,泡面是第一大销量;在发展中国家,面包销量是泡面的10倍。但不管落后、发展中还是发达国家,饮料是面包和泡面的total(总和)。
我第一次喝到霸王茶姬是在北京景山公园,第一口就被惊艳到,茶味很足、包装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反正在泰国我没喝过这种口感的。后来通过XVC介绍,我跟俊杰聊了很多,他给我讲了一个理念我非常buy-in。他说,无论怎么做加法,奶茶的本体还是一杯水,要看一个茶饮品牌天花板有多高,其实有个清晰的指标是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水的替代品。
现在霸王茶姬正在快速改变泰国人的消费习惯,虽然在泰国开店比中国高出 25%-30%的成本,但预计两年之内可以回本。
「暗涌」:跨境物流公司中,极兔的做法是先摘低垂的果实,然后在中国这样规模最大且增速最快的市场复制成功经验,再带着经验进入高势能市场比如中东、拉美等。而iMile一开始就在中东站稳脚跟再去全球扩张。Flash Express的发展路线是怎样的?
李发顺:中国市场过于庞大,细分领域一旦出现巨头再想介入就很困难。但泰国不是先有了行业再进入,而是先有了客户群体,从而衍生出更多服务。换句话说,东南亚市场不以行业为标准,它以需求为标准。
我们整个生态的核心肯定是快递,目前有泰国、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4个国家。仓储业务分布在泰国、印尼、越南、马来、菲律宾、新加坡6个国家。接下来是供应链,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最后一个是金融,在多个国家已有支付牌照。
你可以理解为前端拦截引流。做快递是拼价格刺刀的,但如果在前端绑定客户,是自动选择末端物流,上游决定了下游的宽度。这就像五根手指握成拳头打架,总比一根手指更容易胜利。
「暗涌」:Flash的生态正变得越来越丰富,早已超越物流。你认为全球化这件事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李发顺:我的总结是中国技术、本地的交付(China Tech,Local Touch)。很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出海失败,就是因为想把中国的模式原封不动地强压给本地市场,这是行不通的。
未来的核心挑战有两个:一是合规性。每个国家的保护政策都在收紧,能否合法、合规地经营是第一道门槛。二是接受度。你是一个共建者,还是一个掠夺者?要尽可能让自己融入本地,成为利益共同体。
Part03
在风暴中长大
「暗涌」:再来谈谈你自己吧。我看了《疯狂独角兽》那部剧,七集都非常高能。2015年你才大二,帮一家沙矿场起死回生。听说里面被开除的村民每个人都拿刀、想要你的命。
李发顺:我甚至没有想过会有生命危险,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存在不合理,一定要解决。
那是大二放假期间求学长给介绍的沙矿场工作。沙矿原本是泰国产业家族控制后来卖给了中国老板,但无人管理亏损地一塌糊涂。我做了三个核心动作拯救:开除贪污和拉帮结派的员工;成立设备维修部门保证生产;上调15%的价格做到不亏钱。也因此获得人生翻盘的第一桶金。
但中国有句老话讲“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现在想来非常后怕。沙矿场的员工都是村民,失业了拿刀就要砍我。后来我请乡长的女儿做财务,让村长管理清扫马路的承包队。这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本地化有多重要。
「暗涌」:剧集中的男主创业后被撞昏迷,还有出现在汽车引擎盖上的那颗子弹。这些都真实发生在你身上吗?
李发顺:Netflix买走剧本后优化了很多,但80%是我的经历。比如竞争对手搞我们,黑掉物流系统、被迫连夜分流往机场送货是真的,子弹也是真的。
最大的改编是,我们在创业时并没有《疯狂独角兽》里那位女主角帮助,所以现实比剧里更难。
「暗涌」:被人威胁“你的性命只值一颗子弹”是你离死亡最近的时刻吗?
李发顺:那是2020年融D轮之前,有一家企业发出邀约,给了我三条路选择:第一收购,要给我们超10亿美金的现金,但条件是开除我,并且调整公司内部组织架构。他认为我作为CEO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是不利的。第二是成为我们公司的大股东。如果我不选择前两个,第三条路是他会用自己的方式让我消失。
最后,有人派了杀手在我车上放子弹、留纸条。
「暗涌」:那段时间你如何度过?
李发顺:开车上班,副驾驶坐着一个警察,后面跟着一个军队,天天这样。后来我找皇家资产管理局(泰国政府设立的负责管理泰国王室财产的机构)哭诉,说我被欺负了,请求管理局去跟对方谈,这事才算翻篇。三个月之后,我赶紧完成了D轮融资。
「暗涌」:被人威胁下是怎样完成的D轮融资?
李发顺:当时我们找了很多优秀的投资机构和家族企业,其中泰国石油、泰国红牛集团和SCB(Siam Commercial Bank)联合投了1亿多美金。他们认为泰国需要一家自己的民营物流企业,所以算首次出手投资创业公司。
这期间还拜访了一位泰国顶级富豪。他对我们评价很高,但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条件:“Flash Express不能进入菲律宾市场。”我非常诧异。他说,“发顺,你觉得我足够伟大吗?我的团队足够优秀吗?我有这么多资源、这么好的团队,在菲律宾都失败了。你凭什么?”
我们放弃这笔钱,坚持进入菲律宾,目前所占市场份额第二。
「暗涌」:为什么?
李发顺:这是一个风险偏好的讨论,基于数据做出判断。菲律宾人口基数大、电商增速常年保持东南亚第一、人力成本却是泰国的三分之二,且市场高度分散、玩家体量小、机会巨大。
我们是重金进入菲律宾的。先花了6个月建立全直营的网络,覆盖了1000多个网点;还跟泰国外交部一起拜访政府部门,几乎所有管理层都雇佣菲律宾本地人。还经常举办篮球比赛、走访小学等活动,建立更多本地化链接。
其实我们2022年进入菲律宾是伴随TikTok等商流一起成长的,也与Shopee、Lazada等战略合作,提高了在菲律宾的市场份额。
当然这个经历也教会我:股东的耐心和支持至关重要,但创始人的战略定力和对业务的信念,必须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
「暗涌」: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创业者?想要成为怎样的企业家?
李发顺:首先我是绝对的草根创业者,特别能洞察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其次我是混血,比泰国人了解中国人,又比中国人更了解泰国。我认为任何事情都是因为理解才能做得更完善。
又因为我是底层出身,身上有股不轻易认输的韧性。与此同时我又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推崇老一辈企业家坚持的做生意要讲诚信以及契约精神。
「暗涌」:你的经历传奇到可以被Netflix拍成电视剧,你觉得自己有被借鉴的可能吗?
李发顺:我觉得有两点想分享,一是每个人都有可能突破自己的社会阶层;二是要做成一件事情的确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决心,不是单靠运气就可以的。
「暗涌」: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你创办的公司取名Flash?
李发顺:它有两层含义。对客户而言,它代表“快”,是我们对服务的承诺,是第一印象。但对内部而言,它代表我们的核心精神——风暴越猛烈,闪电就越强大(The stronger the storm,the brighter the flash)。
我的人生和创业历程,从来都不是在晴空万里中进行的。我是在风暴中长大的。问题、挑战、危机来临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展现力量、撕裂黑暗、被所有人看见的时刻。从孤儿院的生存,到沙矿的刀架脖子,再到疫情下的巨额赔付,每一次风暴都让我变得更加强大。
这就是Flash的魂。
图片来源|《疯狂独角兽》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