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跑出潜力独角兽:卖高端医疗器械,年入13.99亿,港股上市
近日,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麦科田)向香港联交所递交IPO申请。
麦科田专注高端医疗器械。这个领域,如先进的输注设备、微创介入器械、麻醉呼吸设备等,此前长期由美敦力、费森尤斯等国际知名企业占据主要市场地位。
2011年,李冬岑和伙伴怀揣着“让医疗更智能、更安全”梦想创立了麦科田。
如今,麦科田已在药物输注、微创介入、麻醉呼吸、体外诊断等多个细分领域崭露头角。在国内,麦科田凭借高端输液仪器和耗材一体化解决方案,产品成功进入国内排名前二十的医院,在对技术要求严苛的麻醉、ICU、急诊等科室实现大量装机;在国际市场,麦科田通过一系列战略合作与并购,如全资控股英国Penlon公司,借助其在麻醉领域80多年的深厚积淀,快速切入更多细分市场。
高端医疗器械赛道在最近 1 - 3 年涌现出诸多新兴机会:
智慧医疗:5G 推动下,麦科田的远程监控输注设备,疫情中减少医患接触,未来随市场扩容有望爆发;
基层与家用:分级诊疗 + 健康意识提升,其家用雾化器、血压计等以高性价比渗透市场;
AI + 诊断:体外诊断设备引入 AI 算法,如血液检测设备提效降时,前景广阔。
- 01 -
麦科田作为一家全球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已将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截至今年6月30日),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麦科田产品已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甲医院。按销售额计,麦科田以15%的份额在全球药物输注市场中排名第二。
2022年至2024年,麦科田收入分别为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
其中,输注泵及耗材是最大收入来源,2023年贡献了超过 50% 的营业收入 。这类产品不仅是一锤子买卖,还绑定了持续的耗材需求,类似于“打印机+墨盒”的模式。
输注泵在医院场景中有多重要?举个例子,ICU病房里,重症患者常常需要持续精准地输注药物,比如麻醉药、抗生素或营养液。如果用传统人工推注,护士既要时刻守在床边,还难以保证精确剂量;一旦出现误差,患者可能面临严重风险。麦科田的输注泵设备,就像一个“自动管家”,可以稳定控制药液流速,确保药物在规定时间内准确进入患者体内。而配套的耗材(如一次性输注管路)则保证了每次使用的安全与无菌。对医院来说,这既提高了医护效率,也降低了人力和出错成本。
客户方面,麦科田的大客户多为大型三甲医院及医疗集团。2023年前五大客户合计贡献收入约 20%。
- 02 -
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依赖进口设备,中期国内企业起步追赶,而如今进入自主创新与国产替代的加速期。麦科田正是在这一新阶段成长起来的。
目前行业规模已快速扩张,增速稳定。背后的需求,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慢病、重症管理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医院对设备更新换代的持续动力。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这为企业带来了政策红利。
近年来,新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出现。比如,疫情暴露了医院设备集中度高、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这让基层医院对经济型、高性能的国产设备需求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高端化、智能化设备成为新的爆发点:传统设备只能满足基本输注,而新一代设备则要求自动报警、联网监控,甚至能与医院信息系统打通,实现全流程管理。
行业也在探索新的技术路线:由单一硬件逐渐向“硬件+耗材+信息化平台”延伸。相比旧技术,这条新路径能提供持续收入和客户黏性,但挑战在于研发投入大、临床验证周期长,需要企业具备长期耐力。
- 03 -
对于新玩家来说,行业仍有机会。特别是在智能化医疗、国产替代加速、以及基层医疗机构扩容的背景下,新需求和新趋势不断涌现,这为创业公司提供了切入点。
智慧医疗与远程诊疗领域:随着 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智慧医疗、远程诊疗成为医疗行业发展新趋势。麦科田紧跟潮流,研发出具备远程监控、智能报警等功能的输注设备,医生可通过云端平台实时监测患者输液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类产品在疫情期间大显身手,有效减少患者与医护人员接触,保障医疗服务连续性,未来随着智慧医疗市场的进一步扩容,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基层医疗与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基层医疗市场迎来发展黄金期。同时,民众健康意识提升,对家用医疗器械需求日益增长。麦科田针对这一市场特点,开发出操作简便、性能可靠的基础医疗设备,如家用雾化器、血压计等,满足基层医疗机构与家庭日常健康监测、基础治疗需求,凭借性价比优势,逐步渗透基层与家用市场。
医疗大数据与 AI 辅助诊断结合:医疗大数据与 AI 技术融合,为医疗器械发展注入新活力。麦科田在体外诊断设备中引入 AI 辅助诊断算法,通过对大量临床数据的分析,能快速、精准地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以其血液检测设备为例,结合 AI 技术后,检测结果准确性大幅提升,诊断时间缩短,在提高医疗效率的同时,也为患者争取了宝贵治疗时间。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直八,36氪经授权发布。